生僻字:百家姓中的厙姓,你知道多少?帶你去了解一下。本文由婉兒原創並獨家發布於百家號平臺,未經允許不得抄襲或轉載。
最近一首歌「生僻字」很火,其中有很多我們不常見的字或者是見過但是沒念對讀音的字,不過這首歌中的生僻字與我們的百家姓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百家姓》中的很多姓氏都很少見,就如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個「厙」(she,四聲)姓,估計很多人還以為這是一個錯別字,其實,厙和庫確實是兩個字,只是說好聽一點叫「通假字」。
根據史籍《風俗通》的記載:古守庫大夫,因官命氏。守庫大夫是朝廷的一個官職,自周朝到漢代都有設置,專職守倉庫,因此,他們的後代便以先祖的官職稱謂作為姓氏。而在古代,由於傳播過程的誤差,所以的「庫」和「厙」互相通用,所以他們的後代有「庫」姓,也有「厙」姓,相傳至今,是歷史很悠久的一個姓氏。
這一姓氏的後代除了最初因官名得姓的漢人以外,還有很多少數民族漢化之後,改性為厙或庫。
鮮卑族拓跋部的庫傉官氏部落,由於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所以庫傉官氏改姓為單姓庫氏,世代相傳至今。
羌族的厙狄氏、庫門氏,在南北朝時期漢化改姓。
蒙古族改姓為厙的姓氏比較多。根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和《吉林通志·姓》記載,蒙古族的庫奔氏,亦稱科本氏;庫布克氏,源出元朝時期的蒙古庫布克部落;庫布特氏,亦稱庫布替氏、庫布魯氏這些姓氏都在進入中原後簡化姓氏為庫氏。
回族庫庫·帖木兒,又叫庫庫·特穆爾的後代有以先祖名字中第一個字的漢字諧音為姓氏,即庫氏,相傳至今。
滿族也因為清軍的入關而有很多滿姓簡化了姓氏。根據史籍《八旗滿洲氏族通譜》、《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清史稿》的記載:滿族庫發廷氏、庫穆圖氏、庫雅拉氏、闊綽裡氏、庫雅拉闊綽裡氏、闊齊圖裡氏,都改為庫姓或厙姓。
文學小說中也有關於厙姓的起源,《山海經》中有一個蛇國,因為蛇與厙音近,因此,有人認為蛇國就是厙國。不過,由於沒有確切的史料和考古發現能夠證明,所以一直以來厙國存在的真實性在學術界還有爭議。《盜墓筆記》中倒是借用了這個傳說。
厙姓在宋版的《百家姓》中排第371位,在現代是極罕見的姓氏。歷代名人也比較少,在史書上留下比較明顯痕跡的有《隋書·厙狄士文傳》。最後說一個比較實用的知識,儘管「庫」和「厙」在姓氏上是通用的,但是作姓氏的時候,讀音是「she」(四聲),隨厙,而不是庫。
怎麼樣,是不是長知識了呢?大家身邊有這樣的朋友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