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兩會已經拉開帷幕。
3月5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精算研究所所長張琳帶來了關於儘快恢復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的建議。
精算師是保險業經營和監管專業化的支撐和重要技術人才。所謂精算師,即運用複雜概率數學理論和金融工具分析風險並量化其財務影響的高級複合型人才,其傳統工作領域是保險公司的準備金評估和產品開發。
張琳表示,隨著保險市場發展階段的變化,償付能力監管、會計準則等技術標準以及費率市場化、資產負債管理等新政策對精算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拉升了對傳統精算人員的需求。而金融市場與新興科技的不斷融合發展使得證券基金公司、會計諮詢公司、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社保部門等領域急需吸納大量精算人才。
2018年5月,銀保監會向境內的257家精算師從業機構發放了調查問卷並進行統計,截至2018年4月底,中國有1104名精算師,2185名準精算師,3843名精算從業人員。但按銀保監會推算,當前中國精算從業人員的需求為8984人,缺口高達5141人;從行業總體規模層面和公司職能需求層面分析,預計五年後中國精算人才需求為3萬人左右,十年後為5萬人左右,需求量可謂巨大,但供給卻嚴重不足。此外,截至2017年12月底,北美精算師協會在全球共有29161名會員;截至2016年底,英國精算師協會共有29000名會員;但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自2000年開考以來,僅有509人取得精算師資格,1612人取得準精算師資格。
張琳指出,由此可見我國精算師培養體系向保險業輸送人才遠少於國外精算師培養體系,發展、完善我國自主精算人才培育機制已刻不容緩。
事實上,關於恢復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的建議在保險業呼聲頗高。據張琳介紹,中國精算師的資格認證及相關專業考試最初由原保監會負責。自2007年中國精算師協會成立後,原保監會將組織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精算從業人員培訓及後續教育工作委託給中國精算師協會。2014年,為轉變政府職能,根據《國務院關於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國發〔2014〕50號),國務院取消了保險公司精算專業人員資格認可(準入類)行政審批。隨後,原保監會印發《中國保監會關於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通知》(保監發〔2014〕97號),對取消「精算專業人員資格認可」這一行政審批項目的後續監管措施提出:「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擬由精算師協會予以認證,相關事宜將進一步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溝通。」
2015年,人社部開展職業資格清理工作,提出建立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管理制度,前期已取消的準入類職業資格可以申請設置為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須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統一管理,並明確水平評價類職業資格具體認定工作由行業組織有序承接。2016年,人社部職業資格目錄將精算師資格取消。
張琳透露,2017年5月24日,國務院第174次常務會議研究擬公布的《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原保監會提出將精算師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的建議。隨後,原保監會先後向人社部和國務院報送了《關於商請將精算師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的函》(保監函〔2017〕63號)和《中國保監會關於將精算師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的請示》(保監發〔2017〕47號),並專程赴人社部溝通。2017年9月,《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發布,中國精算師資格仍未列入其中,雖然當時人社部表示目錄的動態調整工作將優先考慮中國精算師資格,但是截止到2019年1月這一協商並沒有結果,中國精算師考試在2018年全年停考,2019年上半年也無法開考。
為此,張琳建議,希望人社部儘快將中國精算師納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這不僅關係到我國精算師職業的可持續發展,更關係到我國保險業的制度的建設與發展,以及社會公眾的切實利益。在納入職業目錄清單後,銀保監會授權中國精算師協會組織中國精算師資格考試和和進行資格認證。
(編輯:李伊琳)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