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無小事,涉事高考命題人、閱卷人的某些行為引發爭議,也在情理之中。
資料圖 圖/新京報網
文 | 重舟
日前,浙江考試院宣布,因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一文而引發關注的浙江高考語文閱卷組組長陳建新,已被停止參加國家教育考試工作(含高考評卷等)。而曾擔任浙江省高考數學命題人的李勝宏,近日也捲入一場「走穴」風波。
有消息稱,李勝宏長期在民營培訓機構授課,而涉事機構的培訓範圍包括「高考衝刺」。8月13日,新京報記者聯繫涉事培訓機構「浙江奧林教育」,有工作人員確認,李勝宏在此任教多年,而且「不止是老師」。
工商信息顯示,浙江奧林育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為李華,成立於2008年11月26日。而根據網絡爆料,李華為李勝宏的侄子,這點也需要查證。
命題、閱卷的公平公正,是保障高考公平的核心環節,社會也有著很高期待。這一點在《生活在樹上》一文所引發的社會討論,以及對閱卷組長「賣書」等行為的質疑中,已經得到充分反映。
相對來說,社會對高考命題人的「要求」,甚至比對閱卷人更高。因為它涉及更嚴格的保密要求,也可能影響到更大層面的高考公平。從這個意義上說,高考命題人被曝長期參與課外培訓,顯然是一個需要被嚴肅對待的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李勝宏是 「浙江省高考數學命題人」,多次以「高考數學命題人」身份出席活動,並在教育培訓機構「任教很多年」。且引人注意的是,其任教的奧林教育,課程涵蓋三年級到高三,還專門辦有高三年級「衝刺班、強基班」。由此可以說,這個命題人與部分「答題人」的「距離」其實是非常近的。
因此就斷定這裡面一定涉及洩題,當然有失偏頗,但「既是出題者,又是指導員」,難免引發社會對其公正性的疑問。要在這兩個身份上做到「平衡」,對其本人來講也要求極高。
甚至網絡上還有爆料稱,奧林教育每年寒暑假和節假日都會舉辦奧賽衝刺班,每次廣告都可以精準直達浙江省各中學競賽分管領導和骨幹教師。這類信息的真實性,當然還有待核實,但有奧林教育工作人員回應稱,李勝宏在培訓機構的身份「不止是老師」,這也讓人對其與培訓機構的真實關係產生聯想空間。
因為,他與培訓機構的關係越緊密,培訓機構的市場「號召力」就可能越大,但相應的,他與高考命題人身份的違和感就越強。
那麼,高考命題人到底能否參與培訓機構活動?
目前公開信息中,尚未見明確規定。但綜合媒體報導來看,命題人與「答題人」之間需要建立必要的「防火牆」,應是不爭的事實。如新華社報導稱,所有參與高考命題者都需要籤署保密協議,「三年之內,命題人不許以參與高考命題的名義進行商業宣傳,不能用於學校和培訓機構的招生廣告。」還有說法稱,在高考命題人的遴選上,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一般會堅持「一優、三非」的原則。如孩子是當年的考生,不能參與命題;高三的老師不能被選拔;參與高考培訓的任何人員,也不能參與高考命題工作。
這些原則要求是否完全屬實,還需要權威部門給出明確答案。但顯然,這符合社會對於高考命題公平的期待和要求。而以命題人身份參與課外培訓,恰恰與這些要求和期待相衝突。
必須承認,高考命題人實質是一個擁有著「特殊權力」的「崗位」,而任何一種權力都應該受到相應的規範和約束,否則就容易逾矩。依靠這種身份去參與課外培訓,甚至將之作為培訓機構的「賣點」,它之所以引發爭議,就在於這種行為本身不無「權力變現」的意味。即便沒有實質性的洩題操作,至少也有「瓜田李下」的嫌疑,並影響到社會對於高考嚴肅性的觀感。
因此,作為浙江高考命題人的李勝宏參與課外培訓,到底是否合規?是鑽了規則不完善的空子,還是規定執行有待加強?相關部門都應該給出一個明確說法。高考無小事,高考閱卷人、命題人的相關行為引發爭議,也在情理之中,而未必是輿論「小題大做」。
目前,語文閱卷人一事已得到正式回應,為事件處置開了個好頭,希望有關命題人的走穴風波也能夠得到公正、透明的處理。這並非針對某個具體的人或機構,而是維繫高考公平之必須。
□重舟(媒體人)
編輯:胡博陽 實習生:歐陽鑫 校對: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