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十分醒目
每塊電池板的背面都有兩根電線,連接到底下的兩個「鐵箱子」上。
□記者席小超 文 李超然 攝影
閱讀提示丨開封市尉氏縣蔡莊鎮,一處斑駁的老房前,幾塊深藍色的電池板赫然在目,電池板的主人是一位80後的農村小夥,他用了一個月時間,僅花費5000元錢便自行安裝了一套太陽能發電裝置,徹底告別了「花錢買電」的用電模式。如今,這個電子專業的小夥已經把老宅打造成了他的電器維修室。
探訪丨
7塊太陽能板,一天生產20度電
「一天採集的太陽能儲存起來夠用三天。」5月10日,有網友在網上爆料,開封市尉氏縣蔡莊鎮農民馬遠華自建太陽能發電裝置,實現了靠太陽能滿足家庭用電的夢想。第二天上午,記者趕到尉氏縣蔡莊鎮馬灣村,探訪這位「農民專家」。
在一處略顯老舊的農家小院前,2塊藍色的太陽能電池板赫然在目,院子也有5塊太陽能電池板,排成一排放在簡易的鐵架上,每塊電池板的背面都有兩根電線,電線匯集在一起連接到底下的兩個「鐵箱子」上。馬遠華說,一個箱子內裝的是控制器和逆變器,另一個裝的是專用的蓄電池。
一側牆上有兩個帶屏幕的控制器,據馬遠華介紹,控制器上顯示著蓄電池的存電量,以及太陽能電池板的充電狀態。
「這些太陽能電池板一個小時能生產4度電,一天能生產20多度,夠家裡用三天的。」馬遠華說,現在家裡所有的照明電燈,做飯用的電磁爐、電飯煲,娛樂用的電視、電腦等全部是用太陽能發的電。
除了滿足生活用電之外,太陽能發電裝置還支撐著家裡的「安防系統」——9個24小時工作的監控視頻以及兩個探照燈和一個喇叭。
在院牆上還有一個煙盒大小的白色小方盒,豎著一根長長的天線。馬遠華說,這是一個熱釋電報警器,「人體會釋放紅外線,如果有人從院子外經過,報警器接收到人體釋放的紅外線之後,安裝在屋內的報警器就會報警,不過聲音小,只有在屋內才能聽到。」
講述丨
一個月,全部花費僅5000元
馬遠華出生於1985年,曾在鄭州一所專科學校讀了三年的電子電路專業,目前和朋友一起給別人裝監控。對於研究太陽能發電裝置,馬遠華說只是源於一次偶然。
「兩個月前,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家公司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就興起了自己安裝一套的念頭。一是比較感興趣,二是也想研究一下太陽能技術。」馬遠華說,有了念頭之後,他就立即購買了相關設備,開始研究太陽能發電裝置。
據馬遠華介紹,太陽能發電裝置的「產量」取決於逆變器的功率,逆變器功率越大,相應的太陽能電池板也要多一些,要不然能量供應不上。
「我學過電路知識,和太陽能發電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因此對於發電系統的研究並沒有覺得很難。真正感到困難的,是焊鐵架子,因為我沒學過電焊,焊架子時費了很大勁。」馬遠華笑著說,從研究到安裝調試成功,一共花了一個月時間,購買電池板等材料花了5000元左右。
如今,馬遠華的院子裡裝著兩套太陽能發電系統,院牆上的2塊電池板帶一套,專門用來供應監控等「安防系統」;院子裡的5塊電池板帶另一套,專門供應日常生活用電。
「試驗了一個月,整個發電系統的運行很穩定,沒有出現任何問題,唯一的問題就是周圍的樹太多了,有點影響電池板的採光,要不然發的電會再多一些。」
現狀丨
太陽能老宅成全村電器維修站
在院子的西牆內,馬遠華用幾片石棉瓦搭成了一個四五平方米大小的「工作室」,工作室裡堆滿了各種電腦主板、電動車電路板等零件,牆上還掛著一個「萬年曆」——除了跳動的數字是電子屏幕,年月日和時分秒等單位都是電腦用筆自動畫在一塊紙箱板上。馬遠華說,這是花了一周時間做成的。
「小時候就喜歡研究電器零件,上小學之前就經常把家裡的電視機、錄音機拆開,對裡面的零件構造比較好奇。」馬遠華說,出於興趣,長大後他選擇了學習電子電路專業,並且一直從事監控安裝工作。工作之餘,他就喜歡擺弄各種電器零件,現在很多村民家裡電器壞了,就直接找馬遠華維修。
「光電動車修了四五十輛,還有手機、電腦,就更多了。」馬遠華指著「工作室」裡的一個電動車輪子說,這是電動車的電機,由於經常為村民維修電動車的電路板,因此專門裝了一個帶電機的輪子,用來檢測出故障的電路板。
「四五千塊錢能用二十年,絕對超值!」馬遠華安裝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引得村民們紛紛點讚,一位姓王的村民表示,太陽能發電以前只在電視裡看過,沒想到村裡就有能人搞成了,如果有機會的話,他也想裝一套試試。
(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