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居住在靠長江邊的一個老舊小區裡,這裡雖然沒有那些正規小區的高雅氣質,卻也避開了城市的喧鬧,獨守一份寧靜。春天的清晨,靠窗邊的廣玉蘭樹上鳥語花香,催我早醒;冬天的深夜裡偶爾還能聽到長江上客船鳴笛,深遂而悠遠,伴我入夢。
每天上班穿過通往主路的過道,總能看見樓梯對面的門口坐著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我們並不認識,但因為常年來往,就面熟了,她總會對我頷首微笑,揮揮手,打個溫柔的招呼:「小夥子,去上班啦」。有時候我由於晚睡懶得起床,從睡夢裡被鬧鐘突然驚醒,心裡正煩躁,迎面碰上老太太和藹溫煦的目光,瞬間釋然平靜了,也聲音嘹亮地回應她:「奶奶,早上好啊!」 春天,草木蔥蘢,小區裡的槐花燦然盛開,米白色的花朵綴滿枝葉,灰白色的院牆上爬滿紫色的蠶豆花瀑布,絢爛奪目。老太太坐在花叢中的木椅上,前後搖晃,閉目養神,看起來多富有詩意,這不正是陶淵明所說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我路過,被這幅歲月靜好的畫面深深吸引,不禁駐足流連。老太太仿佛遇到了知心人,跟我聊起了家常。
近距離接觸老太太,我發現她是那麼美,一種歲月流逝後沉澱下來的深邃的美。她的銀髮梳理得整整齊齊,衣著乾乾淨淨,左手腕戴著一個銀色的鐲子,右手無名指戴著戒指,臉上雖然布滿皺紋,卻很乾淨,幾乎沒有斑點,依稀能看見她年輕時嫵媚的姿容。攀談中得知,奶奶是政府退休老幹部,還是老大學生呢!
都說歲月無情,帶走了青春靚麗的容顏,但在老太太身上,我發現歲月就像一首優雅的詩,早已深深地溶在了她的面容和氣質裡,讓她看起來是那麼恬靜自然,充滿智慧。「腹有詩書氣自華」,「如今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這一個真理,在老太太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原來,歲月竟如此聰慧地充滿著詩情畫意。
我時常翻閱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梁家河七年的知青歲月。他回憶說那段時光淬鍊了耐力,豐富了人生體驗,漫長的知青歲月雖然很艱辛,但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為他後來從政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他深知農民的辛苦和貧窮,所以從正定到福建,從浙江到上海,從北京到中南海擔任國家領導人,他始終和農民的心緊緊相貼。習近平總書記深深感激那七年的知青歲月,那是改變他人生走向、發誓「一定要為老百姓做些實事」的七年。走過歲月榮枯,看遍世間繁華,收穫的是豐滿的人生。
我懼怕光陰的流逝,從而更加珍惜歲月,珍重對待每一個日子,每天努力工作,認真生活。晚上偶有閒暇,便延續多年前讀書時的愛好:躺在床頭看一看有價值的書,到書桌前提筆寫寫心得,記錄這如詩的歲月。雖然在很多人看來,這些都是極為枯燥的時光,遠不如在燈紅酒綠間推杯換盞來得刺激和有味,但我卻樂此不疲一一工作與愛好能如此自由轉換、遊刃有餘,這不正是我追求的詩意生活嗎?
龍應臺在《時間》一文中如此形容測量時間:「一隻漏沙裡,細沙流完是一段時間;一炷馨香,嫋嫋燒完是一段時間;一盞清茶,從熱到涼是一段時間。」時間的流逝是無形的,但我們可以借外物去觀測時間的存在。星星的幻滅,潮水的漲落,日影的長短,不都是時間的動態存在?「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古人用詩句警醒和教育我們時間的寶貴。我亦時常告誡自己:不應覺得歲月無量,應該看到歲月深處暗藏的豐富、喜悅和短暫,珍惜如詩歲月,善待尋常人生。
歲月這條河流時刻不停在奔騰,我們揚起生命之帆在河面飄流,一路經過千山萬水,長了心智,添了經驗。待千帆過盡,我們終究抵達溢滿花香的彼岸,會看到更颯爽的風景,體味一路如詩的美好歲月。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在百花齊放的春天裡,我一路跋涉,一路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