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參加了「中考備考交流」,最大的感受就是作文的閱卷標準變了,教師對學生平時的寫作要求要有所變動。
總體上來說,作文從較為注重文採轉變為注重真情實感和學生個人的獨特體驗。換句話說,就是寫作越來越人性化,寫作應該讓學生有心靈上的成長。如果你覺得這是作文的難度降低,像寫日記一樣簡單就大錯特錯了。我個人認為是難度加大了,以前刻苦的學生能夠通過積累讓作文高分,現在絕對不行了。
我印象較深的一篇寫父愛的高分作文,抒情是「原來爸爸就站在這裡,靜靜等我長高」。乍看之下平平無奇,再一讀就會被驚豔,這一句話比很多學生的「我終於知道爸爸如此愛我」或者「那一刻,我終於看到了父愛」,不知出彩多少。越是笨拙的抒情越真實能夠得高分,這是真正的大道無形,需要很多積累內化才能輸出。所以作文的難度是加大了。
那在語文的中考備考中,應該怎樣準備作文呢?
一、老師要充分的重視平時的訓練
作文作為語文的半壁江山,本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作文課的見效慢,很多學生聽了作文課後也不一定有所提升,導致很多老師平時不上作文課。
上次去參加教師業務的檢查,發現一些老師是沒有作文課的,真是覺得不可思議。語文丟掉了作文就失去了靈魂,單純的背背記記只會讓學會討厭語文。語文應該是有趣的實用學科,能夠讓學生用筆寫出心中所想,才是語文能力吧。
並且現在作文分普遍高,最高的年份能達到42分。這麼高的平均分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作文普遍不拉分。如果自己的學生寫作能力差,作文分數低,就會成為他中考的一大敗筆。
所以教師平時還是要加強學生作文的訓練,對學生的寫作加以指導,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二、家長要帶學生多經歷多體驗
學生寫作最大的一個難題是無話可說,總有別人寫出來是原來如此之感。學生的作文素材就是自己的生活,閱讀得到的素材,電視劇中看到的素材。
作文要求真實,有真實的感受才能得高分,最佳的素材來源還是自己的生活。所以就對家長提出了要求,要讓學生作文有話可說,生活中有些適可而止的儀式感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每個人的生日,增加一點全家獨有的東西。為每一個成功的家人慶祝,節假日怎麼過的。讓學生有所感受,作文中就會有所表達。
三、作文還是要求多閱讀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永恆不變的真理,即使現在不要求作文的文採,但不論是作文環節中的營造波瀾,還是感悟成長,還是開頭結尾對表達敘述都是有要求的。而語文的表達,除了積累還是積累,沒有捷徑,所以閱讀對於寫作來說必不可少。
現在的學生任務重壓力大,閱讀可以成為學生放鬆的一條途徑。閱讀要有計劃,如果孩子不愛閱讀,可以給他先讀一些快餐式的書,比如獵奇的,玄幻的等,先培養興趣,然後再引導學生來閱讀經典。
綜上所述,作文風向已變,老師和家長要更加重視學生的寫作。下一篇我將通過具體案例來說說流水帳怎樣變為高分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