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的「踏死外交」就是「亡國感」

2020-12-12 中國臺灣網

9月20日,吉裡巴斯與臺灣「斷交」,臺當局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吳釗燮在記者會表示,作為政務官他要負起責任,但去留交由長官決定。

臺灣「中時電子報」13日發表評論說,美國世界霸權地位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不斷拉攏他國對抗中國大陸,為的其實是美國自身的利益。臺灣就是有人認不清,甘願為美作馬前卒。自以為聰明有美國老大哥可以靠,卻花比別人更多的錢來買舊式武器,大搞「反中、抗中、仇中」。看看敘利亞庫德人的下場就知道,簡直是被賣了還要幫人數鈔票,天真得可以!

而在臺灣,不管韓國瑜說什麼,綠營人士一律就是黑韓、酸韓。執政的民進黨從不檢討為何2018年選舉會大敗?為何綠到出汁的高雄市竟會翻轉變藍天?只想靠著抹黑酸人來維持政權,卻忘了臺灣人民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蔡英文上任以來,短短3年多就有7個「邦交國」byebye走人,即使拼命靠攏老大哥美國也無力回天。蔡的「踏實外交」根本就是「踏死外交」,把臺灣逼到死胡同,而該負責的「外交部長」可以永遠不動如山,這應該創下紀錄了吧。

蔡英文為了選舉一直推銷的「芒果乾」(亡國感),不就是她自己一手促成的嗎?還好意思推給馬英九當局或國民黨。

在蔡英文的口中,千錯萬錯,一切都是中國共產黨的錯,要不然也是國民黨的錯。人民能不提高警覺嗎?

相關焦點

  • 國民黨抨擊蔡英文執政表現:只會臉書治臺、推特「外交」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胡又中 環球時報記者 姚麗娟 盧長銀】18日,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接連召開兩場記者會,抨擊蔡英文只會「臉書治臺、推特『外交』」,把兩岸關係和「外交」都搞爛,「踏實外交」變成「踏死外交」,要蔡英文別再當計算機前的「神隱少女」。
  • 蔡英文不食人間煙火 操弄虛幻「亡國感」
    蔡英文、賴清德日前在南臺灣綠營票倉造勢,爭取「獨派」選票回籠,並修補民進黨2020黨內初選「蔡賴之爭」刀刀見骨的裂痕。其間,蔡、賴又喊出守護主權那一套,高呼2020投下「保護臺灣的一票」,蔡英文除了操弄虛幻的「亡國感」,企圖恐嚇、迷惑大眾,卻提不出能夠說服選民支持她連任的具體理由。
  • 蔡英文的「外交政策」只有五個字……
    對於兩岸,我的看法一直沒變:我不認為蔡英文樂見兩岸迅速升溫的熱對抗,臺灣不是印度,蔡英文也不是莫迪。不過,叫牌的不是臺灣而是美國,因此民進黨政府怎麼想,已經不重要。而做山姆大叔的懸絲木偶,本來就是這個政黨的唯一選擇。
  • 蔡英文的「外交」:踏實與踏空?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於1月4日至14日,對中南美洲四國,進行了以「英捷專案」為名的九天八夜的訪問。她訪問的目的,據她自己在出發前所宣示的:是要開展一次「務實外交」。具體說來:一是要讓臺灣走上「國際舞臺」;二是要發展與中南美洲國家的友誼。當然,她一再強調的務實「外交」,是要和她的幾個前任作區隔的。
  • 「外交」事故頻出,蔡英文被痛罵「外交敗家子」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劉天亮】臺灣「外交」如驚弓之鳥。索羅門群島剛於16日宣布中斷與臺36年的「外交關係」,臺灣的另一「邦交國」吐瓦魯19日發生政局變動,親臺總理下臺。
  • 蔡英文倒大黴!臺灣被多次拒絕,祖國迎來統一時刻
    臺媒不禁感慨,蔡英文當初拋出的「踏實外交」,因為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如今已變成了「踏死*外交」。對此,媒體總結了蔡英文上臺拋出「踏實外交」以來,在國際空間方面遭遇的種種挫折。緊接著,國際刑警組織去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亞召開年度大會,臺灣申請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但「外交部」很快證實,法國籍主席及德國籍秘書長都回信給臺「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局長劉柏良,稱無法正面響應此要求,也就是不能邀請臺灣參加。從大陸的觀點看,蔡英文既不提一*中和「兩岸同屬一*中」,又不像馬英九那樣公開主*張「不*獨」,這就難以掃除對其可能從「暗*獨」走向「明*獨」的疑慮。
  • 蔡英文「過境外交」求突破卻弄巧反拙
    由於這是美國頒布《臺灣旅行法》之後,蔡英文首次以領導人身份過境美國,因而她在過境的過程中,是否獲得華府的特別禮遇,是否能夠與過去歷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相比獲得較大幅度的「突破」,就成為各方面觀察關注的重點。實際上,蔡英文在啟程時聲稱她希望此行能向世界傳達三個重要訊息,其中第二個就是要堅定地走向世界,拓展 「外交空間」,因而對美國在這次過境安排上給予相當的方便及禮遇表達感謝。
  • 臺外事部門建言蔡英文:兩岸和緩有助「外交」進展
    蔡英文今赴臺當局外事主管部門聽取簡報。(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4月29日訊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當選人蔡英文今天(29日)至臺當局外事主管部門聽取簡報,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林永樂除向蔡英文說明衝之鳥礁、參與世界衛生大會情勢,也強調過去8年兩岸關係和緩對整體「外交」工作有幫助,且是非常重要因素。
  • ...捐多米尼加3500萬美元軍備搶救「外交」?蔡英文:本來就是要淘汰的
    10月以來,臺灣與南太平洋的幾個「友邦」關係都出現了裂縫,10月中旬剛派人專程去多米尼加鞏固「邦交」,蔡英文28日又展開「太平洋『友邦』之旅」。據臺媒昨天報導,這頭臺灣「國防部」又送上3500萬美元軍備……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1月2日報導,多米尼加共和國國防部長寶林諾於10月23日訪臺。
  • 蔡英文:對日關系列為臺「外交重點」
    」等日本僑會領袖時表示,新當局上臺後,臺灣將對日關系列「外交重點」。  蔡英文說,「臺日友好」4個字,現在大家都能琅琅上口。去年臺灣與日本民眾互訪破600萬人次,達歷史新高,臺日雙方民間往來正持續加溫。  蔡英文還說,日本把對臺灣的「外交窗口」改名為「日本臺灣交流協會」,就是臺日關係不斷往前走具體表現。她表示,新當局上任後,將對日關系列為臺灣「外交重點」。
  • 蔡英文過境美國,世界最滑稽「外交」
    摘要:臺灣「總統」蔡英文星期六抵達美國夏威夷過境,她此行是要訪問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索羅門群島三個南太平洋上的臺灣「邦交國」。總的來看,美國接待臺當局領導人過境的規格呈提高之勢,蔡英文這次一去一回分別過境夏威夷和關島,有一些非官方的公開活動,得到的屬於「中等待遇」。
  • 蔡英文當局實現「外交」重大突破!
    索馬利蘭迄今未獲任何其他國家外交承認,只能以「政治實體」的身份,與英國、衣索比亞、比利時、加納、南非、瑞典維持非正式的政治及經貿往來。索馬利蘭不僅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其國際地位,也堪稱是目前世界上的特例,是唯一「零邦交」的「國家」。就是這樣一個連「國家」都稱不上的索馬利蘭,在吳釗燮嘴裡卻是另一幅模樣。
  • 韓國瑜「軍師」發聲:年輕一代不要成下一個蔡英文騙選票的犧牲者
    韓國瑜"軍師"發聲:年輕一代不要成下一個蔡英文騙選票的犧牲者韓國瑜競選參謀、前"立委"孫大千說,蔡英文靠著完全不存在的"亡國感"欺騙了年輕世代,這是她獲勝的關鍵。請蔡兌現對年輕人的其他承諾。孫大千在臉書說蔡英文依靠靠著完全不存在的"亡國感欺騙了許多年輕世代,這恐怕是蔡英文會值得驕傲的地方。既然她說,"政治人物的承諾也必須兌現,這才能讓青年時代信服"。所以希望請蔡英文能儘快兌現其他幾項承諾。
  • 蔡英文重回「烽火外交」? 馬英九辦公室火力全開猛批
    民進黨2016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蔡英文【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徐亦超】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大選首場電視辯論會27日登場,針對民進黨領導人候選人蔡英文批評馬英九當局的「外交休兵」政策,造成「外交人員」不知為何而戰,導致臺灣的涉外關係維持「要看中國大陸臉色」等,馬英九辦公室28日一早大動作發出新聞稿強力反擊,抨擊蔡英文重回陳水扁當局當年的
  • 蔡英文"踏實外交"如何翻譯? 臺"外交部"竟被問倒
    民進黨「立委」羅致政詢問,蔡英文自稱此行赴巴拿馬是「踏實外交」,英文上如何翻譯?只見「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一陣尷尬;羅接著說,前領導人李登輝的「務實外交」叫做「Pragmatic Diplomacy」,是這個嗎?吳微笑不語,最後擠出一句「我們語言可能比較美」,未正面響應。
  • 蔡英文聲稱「踏實外交」怎翻譯?臺當局答案出爐
    信息 蔡英文聲稱「踏實外交」怎翻譯?「踏實外交」的口號,但英文要怎麼翻譯,卻曾讓臺當局涉外部門的高官在立法機構備詢時大傷腦筋。
  • 蔡英文拿百姓千億納稅錢拼「金元外交」遭民意炮轟
    蔡英文拿百姓千億納稅錢拼「金元外交」遭民意炮轟 2017-09-01「金元外交」遭民意炮轟  中國臺灣網9月1日訊 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31日主持島內第四次「對外經貿戰略會談」時宣稱,為掌握新南向國家基礎建設商機,臺當局將建立「策略性融資機制」,初期匡列35億美元(約1063億新臺幣)項目融資資金,與「友邦」及新南向國家政府合作公共工程。
  • 吳釗燮:蔡英文覺得「外交」表現還不錯,沒必要辭
    吳釗燮解釋稱,蔡英文覺得這段時間「外交」表現還算不錯,「我就繼續為『外交』來奮鬥」。吳釗燮稱,「要繼續為臺灣『外交』工作奮鬥」。(圖源:臺灣聯合報)吳釗燮上任僅3個月,5月份就被「斷交」兩次。昨日(24日),臺當局「外交部」舉行緊急發布會,「部長」吳釗燮稱為了對政務負責,他已向蔡英文口頭請辭。
  • 社評:蔡英文過境美國,世界最滑稽「外交」
    臺灣「總統」蔡英文星期六抵達美國夏威夷過境,她此行是要訪問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及索羅門群島三個南太平洋上的臺灣「邦交國」。由於那三個小島國在哪兒很多人都搞不清楚,蔡英文過境美國反而成了她此次出訪的重頭戲。這是臺灣長期以來的小把戲。
  • 蔡英文「過夜外交」的真相是分裂仇恨攫取選票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日前「出訪」加勒比海「友邦」,重心則在宣傳所謂「臺美外交」突破;她認為美方給足時間與空間,顯示與美國關係「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