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人婷婷和康復後的流浪犬
507名網友眾籌
幫助流浪狗完成兩次手術
5月底,成都雙流永安鎮的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裡,中華田園犬「可樂」頸脖上帶著黃色蝴蝶結,在院落裡隨地奔跑,興奮得直叫。
在1個多月前,「可樂」還是一隻流浪狗,鼻子到嘴角幾乎完全撕裂,舌頭和牙齒都外露,難以進食加上長時間流浪,讓它身上肋骨清晰可見,不足20斤。
一位市民偶然發現,數百網友捐款,507份眾籌資金,上萬元捐款,讓流浪犬完成2次手術、漸漸恢復。
市民街頭救助、專業社工介入、網絡籌款、等待領養人——「可樂」的救助之旅,是成都救助人士多年來摸索出來的流浪動物救助樣本。
街頭救助
市民發動朋友捐款籌得9800元
4月11日晚上8點鐘,在航空港的一個燒烤店前,女孩婷婷(化名)和朋友在等待即將上桌的燒烤。坐在靠門的位置,婷婷的目光漸漸被一隻狗吸引,「它慢慢走進來,我就看到它嘴巴好像被軋了。」婷婷提醒周圍朋友,進門的一隻中華田園犬好像受了傷。
「呀!可樂!你咋在這裡!」燒烤店老闆娘也被吸引過來。老闆娘向婷婷介紹,本來狗是屬於隔壁店鋪所養,店鋪老闆搬走後沒有帶走它,這隻名為「可樂」的狗就在附近遊蕩,偶爾過來燒烤店就吃點東西。「老闆娘說,已經有1個多月沒看到它了。」這一次出現,小狗的鼻到嘴幾乎全部撕裂,舌頭和牙齒也外露,身上肋骨清晰可見,骨瘦如柴。
「這時候,我想摸它,它還是非常溫順,沒有任何反抗情緒,那一瞬間我就被打動了,我想救助它。」婷婷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摸小狗時,狗小心又溫順的往自己身上靠。
婷婷第一個想到的是朋友瀟瀟(化名),2015年,朋友瀟瀟在朋友圈上分享一隻流浪狗遭遇車禍,當時的婷婷看到後作為捐助者捐款200元。在電話那頭的瀟瀟建議下,婷婷聯繫上成都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負責人陳運蓮,「陳阿姨建議我到附近一家寵物醫院先去治療。」當晚,婷婷和朋友、燒烤店老闆娘一齊趕到雙流一家寵物醫院,第二天,聽從醫生及陳運蓮建議轉院。
當晚,婷婷通過朋友圈為流浪狗籌款。籌款總額達9800元,光是前兩天就籌得3939.76元,金額從10元到500元不等,「從我的朋友、親戚,甚至到小區業主都發動起來了。」
網絡籌款
微店上建連結 收穫507份愛心
流浪狗「可樂」的事,通過微信、微博逐漸發酵,越來越多的網友參與其中。
4月12日,從事流浪動物救助8年的成都人秋風(化名)接到陳運蓮電話,前往成都聖心動物醫院看狗狗情況。「當時就覺得狗狗很瘦,骨瘦如柴,應該不到20斤。」秋風回憶。
當天,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在微信微店上為小狗建立專屬的籌集治療費連結,每次拍下連結30元,截至昨日,該連結一共被拍下507次,這507份愛心資金也被用於小狗的醫療救助款。5月6日,一名看到連結的網友捐款後評價:「帶著一份愛心,盡一點微薄的力量給可憐的小傢伙們,讓它們得到一些關愛。」更多的人在4月12日當天就捐款表達支持,希望小狗儘快康復。
發現、救助、籌款、醫治,這樣的流浪狗救助模式在成都乃至全國已經成熟,在這家名為「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的微店裡,除了這隻流浪狗的救助,4000多隻流浪狗的日常開支、車禍重傷小狗、流浪狗手術費籌集等總計49個籌款連結,幾乎每隔1個月就會有新的動物救助眾籌產生。
大多數微店籌款銷量都平平,「可樂」救助銷量在店裡排行第三,僅次於銷量554份的動物口糧籌集款,和銷量517份的基地貓舍翻新籌集款。在秋風接觸的動物救助中,最快的一次僅用半小時就為一隻貓咪籌集到3000多元治療費。
因為「可樂」身體太差不具備手術條件,一直等到4月27日才完成縫合手術,5月18日正式出院,救護車直接送往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而這兩次手術的醫療費用都是由醫院跟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直接結算,負責人陳運蓮回憶,轉院是出於對狗狗的治療考慮,「可樂」一共進行兩次手術,醫療費用為1萬多元。
領養代替購買
咖啡館搭臺 為流浪動物找家
5月27日,秋風帶上從家裡拿來的黃色蝴蝶結,前往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看「可樂」。汽車緩緩在大門前停下,鐵門剛剛打開,一群狗圍上秋風,秋風一眼就認出,衝在前面的就是「可樂」。這時候的「可樂」已經跟1個月前有所不同,嘴部縫合手術幾乎看不出來,全身也開始長肉結實。
當天下午,第一救助人婷婷和朋友瀟瀟也到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這是「可樂」出院後,婷婷第一次看到它,「一方面是想把剩下幾天的捐款轉交給陳阿姨,另一方面我想要認養它,讓它寄養愛之家,如果有人想要領養,請先過我這一關。」婷婷透露前後收到關於「可樂」的捐款接近1萬元,希望能夠每個月支付費用,「幫陳阿姨減輕一點負擔,也希望可樂能過得更好。」
這樣由「領養代替購買」的方式,已經被很多動物愛心人士接受並推崇。
「對我而言,我更贊成領養代替購買。」秋風覺得,完整的救助鏈條應該是包括救助、治療、領養,「幫助流浪動物找到新的家、新的主人,才是最好的。」在她家中,有4隻狗和13隻貓,都是流浪動物。秋風救助的很多流浪貓狗都找到新的主人,其中2隻流浪貓被一個老外領養,準備帶回英國。
這樣的「領養代替購買」長效救助方式,在成都已經有人在做。位於高新區紫荊西路的路上記憶咖啡館就是佼佼者之一,從2013年起每周日上午10點到12點,咖啡館為流浪貓狗救助人和領養人之間搭建平臺,旨在幫助流浪貓狗回歸家庭。
這樣的救助一定不是一時興起的,而是需要領養人符合一定的領養條件,包括穩定的住房和收入、家屬支持、事先的責任意識等。咖啡店老闆哈哥是愛貓人士,在他看來,「『領養代替購買』應該是能從根本改變流浪貓狗現狀的一種方式。」如今領養活動進行到77期,有兩、三百隻流浪貓狗靠此找到新主人,最新的一期救助活動(5月29日)就有3隻貓狗達成領養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