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非誠勿擾》放映時也許誰也沒有想到,除了可觀的票房收入以及創下的相關紀錄外,日本的北海道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利益。北海道的「《非誠勿擾》路線遊」已成為許多中國遊客的選擇之一。
據當地官員稱,中國遊客到北海道的數量成倍增加,目前中國已成為僅次於韓國的第三大客源市場。這給當地經濟帶來了活力和新的希望。應2010年APEC貿易部長會議北海道·札幌執行委員會事務局的邀請,本報記者近日參加了採訪北海道的活動。
札幌雪雕引八方來客在北海道上空,透過舷窗往下看,是一望無際的白色世界。北海道地處日本列島最北端,三面環海,四季分明,氣候涼爽,地廣人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裡66.76人。道府所在地為札幌市,是僅次於東京、大阪、名古屋的日本第四大城市。據介紹,由於北海道處於緯度較高的地區,冬季時間較長,一年中約有4個月是寒冬。
由札幌市政府、札幌觀光協會主辦的札幌雪雕節已成為當地每年一次的傳統節目。採訪時正值第61屆札幌雪雕節開幕前夕,熱情的主人把記者直接從機場拉到了雪雕節的主會場大通公園。大通公園是札幌市中心大街的街心公園,記者看到工人們正頂風冒雪地施工。大部分雪雕已接近完成,既有非常受歡迎的白熊和企鵝等動物雪雕,也有表現動漫片中角色形象的櫻桃小丸子雪雕等,雖然尚未完工,其栩栩如生的英姿已依稀可見。據主辦方介紹,雪雕節分為3個會場,共展出240座雪雕作品。參加雪雕製作的既有專業人員,也有眾多志願者。據主辦方介紹,雪雕節期間,僅來大通公園和歡聚殿堂2個會場觀光的遊客就將達243.3萬人次。
「小樽雪燈」與「網走流冰」距札幌市約四五十公裡的小樽市則有著自己的冰雪文化————「小樽雪燈路」。日前,由市民志願者等製作的雪燈籠和雕塑的1萬多盞蠟燭燈點亮裝飾了小樽運河兩岸,運河水面上漂浮著400個裝了蠟燭的玻璃浮球,燭光浪漫,遊客依依。據介紹,「小樽雪燈路」開始於1999年,今年已是第12屆,點燈時間為每天下午5點至晚9點。
北海道網走市的「流冰靠岸」,也是北海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流冰的形成是來自俄羅斯阿穆爾河的淡水,由於淡水比海水更容易凍結,在海面聚集成了流冰。因受冬季氣壓持續帶來的強勁北風影響,鄂霍茨克海的浮冰逐漸漂流至面向鄂霍茨克海沿岸的日本城市北海道網走市、紋別市等地,這就是所謂的「流冰靠岸」,到船隻無法航行時稱「靠岸初日」。許多遊客特地趕來欣賞「流冰」奇景。網走市海域流冰的觀光破冰船「極光」號已於上月開始迎客,蔚為壯觀的流冰觀光期開始了。
「唰唰啦」的掃雪車在札幌市街頭,時常可以看見有軌電車行駛。據介紹,札幌市至今還保留著幾條有軌電車線,每天投入運營的有軌電車有30輛。由於札幌市屬於冬季積雪城市,為此札幌市特意保留了4輛專門為有軌電車清掃軌道積雪的老式電動掃雪車「唰唰啦」。
「唰唰啦」為rotary bloom電動除雪車,因其使用的竹子在日文發音中為「SASARA」,而竹條相碰時發出的聲音也是「唰唰」,故當地人形象地將其稱為「唰唰啦」(SASARA)。
「唰唰啦」自1925年投入使用以來已80餘年,一直未間斷過。當地人曾嘗試用其他替代材料作過試驗,但都不如「唰唰啦」的效果好。
如今,「唰唰啦」已成為札幌市的一個頗具特色的觀光項目。每輛車前後分別有8個圓筒,每個圓筒上呈放射狀裝有50個竹捆掃帚,每輛「唰唰啦」上共裝有800個小掃帚。
在冬季,4輛掃雪車每天凌晨4點半上路清掃,每年的行駛距離約7000公裡。一般情況下,每個掃帚可使用七八百公裡,因此,一個冬季需要更換兩三次,整個加在一起約消耗七八千個小掃帚。
冬季冰雪運動的勝地獨特的寒帶氣候使北海道成為冬季冰雪運動的理想場所。設施完備的滑雪場星羅棋布,每年都吸引著滑雪愛好者前來遊覽。據介紹,在國際金融危機前,許多澳大利亞的滑雪愛好者每年都要到北海道來住上幾天,享受一下滑雪的樂趣。有的人乾脆在滑雪場附近買了房子,以備來北海道滑雪時居住。
札幌為世人所知還得益於1972年2月舉行的札幌第11屆冬季奧運會,這是首次在亞洲國家舉辦的冬奧會。在札幌冬奧會上,東道主日本獲得了金、銀、銅牌各1枚,列35個參賽國和地區的第11位。
冬奧會大大提高了札幌的知名度,推動了札幌的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札幌市在冬奧會前,開通了第一條12.1公裡長的地鐵線),同時也有力地促進了日本冬季冰雪運動的開展,湧現出不少優秀的運動員,日本也因此成為亞洲冰雪項目的強國。
在參加此次溫哥華冬奧會的日本代表團中,年僅15歲的速滑選手高木美帆就是北海道人。而為札幌冬奧會修建的大倉山跳躍競技場就是當時跳臺滑雪的比賽場地,如今它已成為日本冬奧會運動員的練習場和遊人觀光的地方。
(責任編輯:郭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