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一直是我們家庭計劃中必定要去的一個國家,可我沒有想到這麼快就來到了這個激情魅力的國度。
我腦海中的英國有陰雨連綿的天氣、有時尚潮流的服飾、有優雅精緻的下午茶點心、有英俊迷人的紳士、有激情澎湃的足球運動......,可真正來到了這裡,我才發現所有的猜想都只是關於這個神秘島國小小的片面印象。
即使現在在倫敦呆了已經1個多月了,這個城市的魅力依然還有很大一部分需要去了解和體驗。
並不是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陰雨連綿的低沉天氣,相反我們這一個多月基本上是晴空萬裡,藍天白雲,傍晚的餘暉特別的炫彩繽紛~
而這裡的人們確實很愛運動,公園裡隨時可見有跑步的、鍛鍊的、踢球的~~
更加讓我著迷的是各大博物館裡數不勝數的奇珍異寶、壯麗巍峨的宮殿以及代表了民主自由演變進程的國家歷史。
英國與中國相距近萬公裡,而語言方式又極其不同。官方數據顯示來英旅遊的遊客中主要是以歐洲國家為主,中國遊客並不是很多,像我們這種完全自由行的就更少了。
雖然以前也曾幾度踏出國門,對旅行大致的行程已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依然沒有減輕我對要去陌生地方參觀、生活的焦慮感。再加上出發前對這趟旅行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所以在出發前我一直在忐忑不安中。
現在回想起來,雖然在旅途中也經常會出現各種各種的意外和困難,好像其實並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麻煩和難以解決,絕大多數的困境都會化解,所以我之前的種種擔憂就顯得有點點過多了,只需坦然面對和順其自然就好了,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
8月20日從上海出發,在吉隆坡經停一晚上,於第二天當地時間下午抵達倫敦希思羅機場。
過海關非常順利,照例會問一些「來英國幹嘛?準備呆多久?住在哪裡?......」諸如此類的常見問題,雖然都是些普通問題,最好還是提前做些簡單的準備。我們過海關時還要求出示了預訂酒店的訂單,看到我們只訂了一天,還特意詢問了原因。總之,有備無患~~
我們在機場買好電話卡,查好線路就正式開啟了我們在倫敦的探險之旅了。
希思羅機場距離市區20公裡左右,可選擇taxi、快線express、普通地鐵、大巴等等多種方式。對於普通大眾的我們來說,普通地鐵是首選的乘坐方式,經濟實惠、換乘也非常方便;express是機場到市中心帕丁頓站的直線,時間上會快一些,但是貴很多;taxi就更不用說了,當然有實力的隨意;大巴在市中心的車速肯定會受影響,所以在有地鐵情況下我們一般都不會選擇大巴。
在自動售票機上買好地鐵卡,押金5胖(退卡時可退押金)。倫敦地鐵的收費按區域劃分,每天有一個封頂值(一天最多收6.8胖,也有的說是6.5胖)。
紅色雙層大巴可以說是倫敦的代表之一了,平時也可以選擇公交作為出行的交通工具,不管多遠都是1.5胖,1個小時內換乘還免費。不僅經濟實惠,還可以參觀沿途的風景,唯一的缺點是在速度方面就不能要求過高了,特別是在市中心位置,堵塞幾乎是家常便飯。
我記得我剛到上海時,覺得上海內環的道路非常窄,開車時得打起十分精神,沒想到倫敦市區的道路感覺上比上海內環的路還要窄,從視覺上來看,道路似乎和車身剛好完美匹配,號稱開車熟手的我都不太敢在這裡上路。再加上交通規則與國內的有所差異,更是讓我起了不敢輕易嘗試的心理。
我著實沒有弄明白這個曲折的道路邊線是什麼意思
倫敦是世界上有名的國際大都市,在我心中的國際大都市有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繁華交錯的立交橋等等,可倫敦卻顛覆了我對國際大都市的淺薄認知。
這裡沒有嶄新鋥亮的摩登大廈,更多的是厚重底蘊的歷史建築。多數樓房都有著數百年的時間沉澱,靜靜的展示著歐式建築的風韻。
感覺市政府對城市的修建和規劃並不是以嶄新或者現代感為標準,因為我們看到許多維修或新建的建築採用的都是這種古樸的風格。從風韻上感覺倫敦和京都有些類似,都是這種歷史悠久、內涵厚重的質感,只不過建築風格有所不同而已。
作為一個宗教國家,這裡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各種派系的教堂,更為倫敦增添幾分肅穆的宗教色彩。在這裡,宗教派別也相比國內分得更加的精細,跟國內統一的基督教不同的是,這裡有天主教、新教、摩門教等多個分支,有興趣的可以仔細研究一番。
旅行中,住宿是我們很大一部分支出,而在倫敦甚至會更加顯著。
我們在倫敦第一晚住的是類似青年旅社的酒店,公共的洗漱間,這我都可以接受。最不能讓我忍受的是有個按鈕控制洗澡的出水,按一下估計只能保持不到10秒,洗的時候得一直按著才能出水。
第二天我們換了一家酒店,連續住了3、4天。吃了幾天三明治、薯條、披薩之類的食物,我實在是太想念我們可愛的中餐了,中間還找了一家中餐館,一頓飯3個菜吃了400多軟妹,關鍵是1碗米飯2胖,換成人民幣就是18元了,心疼得滴血~~,最最難受的是還不怎麼好吃。我們就下定決心要找一個可以做飯的公寓。
從那之後一直到現在,我們就一直停留在這家公寓式酒店裡,一天的住宿費平均在100胖左右,可以自己準備食物,雖然很多調料欠缺,做出來的菜並不是很美味,但終於吃上我想念已久的白米飯了,哦耶~~~
倫敦有很多便利店,裡面有賣簡單的快餐,比如三明治、沙拉等等,也有生鮮食材和水果、家居生活用品等,非常的方便,但價格就會比市場上的偏貴一些。
在市中心比較常見的便利店有Tesco、Waitrose、Sainsburry、M&S等。
Tesco按店面規模從小到大分為express、metro、superstore、extra,是英國最大的零售連鎖超市,價格比較親民。Tesco也有自家的品牌,相同的東西選擇tesco品牌的會便宜許多。
Waitrose走的稍微高端一點的路線,我們去買過幾次,後來基本上都去離住的地方最近的Tesco了。感覺Waitrose家的肉類選擇會更多一些。
Sainsburry去的比較少,因為住的地方周圍比較少,一般是出門玩的時候去過幾次,他們家結帳時會送給小孩子幾張卡片,這個比較受小朋友們喜歡。
M&S也去過好幾次,他們家不僅有零售食品,還有服裝,都是相對比較平價的品牌(據說他家的內衣很有名),價格也很親民。我們去他家主要是給孩子們買校服之類的。他們家可以買到東北大米(英國的米是那種粘性不高的長米,實在是吃不慣),這也是我們常去的一個理由。
在china town還有許多中國超市,可以買到中國調料和食物等。
在這裡更是有許多值得剁手的東西,光是牛津街和攝政街這兩條購物大街就值得逛好久了。
到目前為止,我是初步涉及了一下xx工廠店(工廠店裡的衣服確實比店面的便宜不少)和折扣店(我在裡面有看到MK的打折衣服,非常划算),牛津街之前跟朋友一起看了Lush、Body shop。由於我對於購物並沒有很深的執念,所以現目前還沒有很深刻的體驗。
前兩天查略了一些網友的購物攻略,發現有非常多的東西值得入手,有全球最便宜的愛馬仕、國名品牌clarks(我們之前在馬來西亞入過好幾雙,確實非常舒適,王小喵童鞋穿得腳都擠不下了還想繼續穿~~)、精美的骨瓷茶具、英式風味的茶葉、二手淘寶市場等等,看得我都有些心動了,等我慢慢探索後再來分享吧。
而要領略倫敦的風情,就不得不去各大著名的景點了。
有聞名世界的大英博物館,裡面收藏了羅馬、中國、希臘、埃及等各個文化的藝術珍品;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感受奇珍異寶的炫彩奪目;
國家美術館裡上百個展廳陳列了眾多名人大畫家的真跡,近距離的感受梵谷、莫奈帶給我們的視覺盛宴;
去白金漢宮、溫莎城堡、肯辛頓宮等領略皇室風範;
在威斯敏斯特、聖保羅大教堂裡感受宗教的神聖和莊嚴;
在海德公園、攝政公園、肯辛頓公園裡親近自然,在草地上隨意行走,或者隨地坐在草地上閒談,享受太陽的暖意。
還有諸如倫敦塔橋、大本鐘、倫敦眼、牛津劍橋等太多風景待你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