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發,天天在家,正好是練琴的好機會,一直想學彈英國愛爾蘭經典民謠《綠袖子》,可是一直沒下手,這幾天找到了一位名叫阿部保夫編典的簡版綠袖子,五線譜與六線譜具有一個譜子,經過幾天的熟悉與彈奏,在此分享一下彈奏的心得,如有不對之處還請高手們多多指教。
獨奏心得一:五線譜的認知小技巧小編最初學的是六線譜,所以對五線譜很頭疼,但經過一段的學習和磨練,終於了解了五線譜的最基本的一些知識,就是G符號這種五線譜,其實如果你了解音名與吉他品位的關係後,再學五線譜很簡單,因為音名CDEFGAB,在吉他上分布是固定的,它們在五線譜上也是固定的,所以,你要熟悉了吉他上的音名分布,從一品到十二品,從一弦到六弦,那再學五線譜就比六線譜簡單。
因為G符號記譜法,從下往上數第二線就是G,其他的依次按CDEFGAB來往上往下推就行了,所以,G下面的空白間隔上的音名就是F,從下往上數第一線就是E,下面是D,下面加線是C,你明白這個道理後,就會認識五線變,然後與吉他進行對照,找到這個音符在吉他那個品位上來彈就行,多練幾回就行了,大那個升降號是指那條線或間上的音全要升半音或降半音。基本上五線譜有個三個月的練習就能很熟悉了。
那來分享第二點,記住:符幹朝上為主旋律,如不知這一點,彈起來就沒感覺,就是說五線譜的吉他譜中,凡是那個豎線符幹朝上的就是主要的律,就是簡譜中要唱的主旋律,朝下的都是輔助的音,而且朝上的音要突出,要是彈成一樣,就沒有了起伏,聽起來就無味!
獨奏心得二:指法的小技巧
這首《綠袖子》的指法很簡單,但有兩處大橫按和一個D和弦要有個一明確的認知和轉換方式,否則看似簡單,卻很難彈得流暢。比如,在第三小節裡第三個音開始就要從五品跳到二品按上D和弦來彈,這時一定要用小指來按五品,在彈奏五弦空弦D時,一定要趕緊跳到二品按D和弦來彈,這樣才能流暢地把這一小節彈下來,而且還帶有滑音的韻味。
第二處指法需要自己做一個小小的改編,就是第四小節,從空弦轉換二弦的四品與二品,這個時候要用大橫按來按,這裡需要小小的改編,因為如果你從空弦轉到大橫按會出現突然斷音的感覺,聽著非常不舒服,所以,小編不用大橫按,直按用中指和無名指按二弦和四弦的四品,保留食指按二品,達到不斷音的獨特效果,想彈的小夥伴可以試試。
第三處,也就是第九小節,這個編配者又在二弦四品上用了獨特的D升半音的編配,是好聽也有點怪,小編直接用D,也就是G調的5來編,三品,符合原曲的感覺,因為原曲的簡譜版這裡是5,然後是3,所以,把這個四品的升D還原,還挺有味道,喜歡的朋友也可以試試。
獨奏心得三:六線譜與五線譜的對照技巧
最後,說一下六線譜中沒標音符的長短標誌時,一定要看五線譜上對應的音是什麼音符,比如第二小節的音全是十六分音,下面六線譜上只標了品位,沒標音符值,這就要對照上面的五線譜,記得彈成十六分音的感覺,否則就會彈不出感覺,比如到第五小節,最後一上琶音是四分音,相當於兩個小拍子,也就一個四分音相當於兩個八音,四個十六分音,時一定要達到,否則彈快了,就不對了。那怎麼把握呢,有個小技巧,用腳打拍子,或者用假動作彈奏來過渡時值,避免忽快忽慢和時值不準。
經典民謠《綠袖子》不僅動聽,而且這個簡版很有韻味,尤其到最後高音曲部分,一定要突出高音,低音輔助要弱,三個十六分音要用二指輪撥的感覺來彈,用一個手指會不均勻,這也是小編試了幾次試出來的。
彈琴說愛好,邊學邊分享,喜歡點個讚,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