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一個中西文化薈萃、華洋融處之地,經濟發達,科技先進;香港又是一個宗教開放的城市,基本法規定:「香港居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有公開傳教和舉行、參加宗教活動的自由。」世界各大宗教在港均有不同種族的人士信奉,一向被國人視為傳統宗教的佛教和道教,信奉者眾。以天壇大佛為標誌的大嶼山寶蓮寺和位於九龍半島的黃大仙祠分別是香港佛教和道教聖地。最近,我們和女兒一家重遊香港,專程乘昂坪360纜車登上大嶼山昂坪高原,瞻仰了木魚峰之巔的天壇大佛,遊覽了「南天佛國」寶蓮寺。此行令我們憶起裡約熱內盧科爾科瓦多山上的基督像,女兒說,大嶼山天壇大佛就是東方的「基督」,瞻仰這當今世界上最高的「露天大佛」,誦讀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為大佛題寫的蘇東坡詩句:「稽首天中天,毫光遍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更能體會天壇大佛的東方神韻。
天壇大佛,香港新地標。由於工作機緣讓我們在香港生活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15年前我們離開香港時,還沒有登上大嶼山的纜車,當時去看天壇大佛都是乘巴士輾轉前往的。2006年建成了連接東湧與昂坪的360纜車,這是亞洲規模最大、最長的雙索纜車,並設有玻璃底的全透明水晶車廂,全程5.7公裡,設有兩個轉向站、分3段路程將遊客送達終點。我們從東湧站坐上纜車,先經東湧灣到達赤鱲角轉向站,之後轉向60度向北面的彌勒山攀升,再經彌勒山轉向站向昂坪終點站進發。在20多分鐘車程中,通過360度視野,清晰俯瞰景色幽美的東湧灣及北大嶼山郊野公園,遠眺風光旖旎的南中國海和氣勢非凡的香港國際機場,飽覽莊嚴宏偉、屹立於昂坪高原之巔的天壇大佛及寶蓮襌寺。走出纜車就是昂坪市集,街道兩旁布滿白牆灰瓦的仿古建築,溫馨的紀念品店、中西餐館、咖啡館,表演茶道的「昂坪茶館」都吸引了許多中外遊客,「靈猴影院」、「與佛同行」分別播放趣味影像和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影像節目,在1.5公頃的市集地域內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氣息。走出昂坪市集就看到一座高大牌坊,橫額刻著「南天佛國」,這是以河南登封少林寺牌坊為藍本設計的牌坊,其背面橫額為「嶼山勝境」。穿過牌樓,便走上長122米、寬17米的菩提路。「藥師十二神將」造型各異的石雕屹立在大道兩旁,在兩側的菩提樹中,間或設有40盞蓮花造型石燈,禪意撲面。前行仰視,「寶蓮禪寺」牌樓映入眼帘,其後就是香港四大禪寺之首的寶蓮禪寺。它佔地102公頃,綠蔭覆蓋,黃瓦朱牆,寶殿金碧輝煌,四周風光如畫。它始建於光緒32年,即公元1906年,由來自江蘇鎮江金山峙的3位僧侶所創建,1924年增建大雄寶殿、天王大殿,遂成為全港香火不絕的佛教聖地。久負盛名的寶蓮寺齋菜,味道清美,頗受遊客青睞。
「寶蓮禪寺」牌坊正對著木魚峰,全球最高室外青銅大佛就安坐在這海拔482米的木魚峰之巔。這尊大佛坐南朝北,面向神州大地,自蓮花座計算高26.4米,相當於一幢9層樓高度,再加基座總高34米。基座仿北京天壇圜丘而建,故名「天壇大佛」。籌建大佛的設想始於1974年 ,當時寶蓮寺獲港府以象徵性地價批出大嶼山木魚峰地段作為建造佛像之用,這座山峰佔地6567平方米。獲批地後,1981年正式籌建,1986年航天部屬下的南京晨光機器廠榮獲承制任務,1989年10月完工,耗資6000萬港元。當年在港工作時,曾有幸參加了1993年12月29日舉行的天壇大佛開光儀式,獲贈一枚鍍金的大佛像章,至今仍珍藏在身邊。這項工程難度極高,僅其形象設計就八易其稿,圖紙多達5000張;面世的大佛造型集雲崗、龍門佛像和唐代雕塑技術之精華,大佛面容參照龍門石窟的昆廬庶那佛,衣服紋理和頭飾則參照敦煌石窟第36窟的釋迦牟尼佛像;大佛右手齊胸屈舉,五指平伸,示「無畏印」,意在拔除痛苦;左手反掌向外、下垂腳上,稱「與願印」,寓意施予之樂,無論遠近或從哪個角度仰視,大佛都予人寧靜慈祥的感覺。重達250噸、由202塊青銅件鑄成的大佛,要細緻入微地塑造其莊重慈祥的面容,要在重5噸的佛面中勻加2000克黃金使佛面光彩照人,要一絲不苟地呈現「無畏印」和「與願印」,要精心塑造在基座上的「六天母獻貢」,談何容易?說它是一項集宗教、藝術及現代化技術於一體的空前工程、是近代佛教造像藝術的優異成果,一點都不過分。建造天壇大佛是佛教史上一件大事,它凝聚了參建的宗教界、工程界、藝術界人士的智慧和心血。自此香港又增添了一座新地標,天壇大佛吸引眾多中外信徒和遊客前來朝拜與參觀;佛日增輝,國泰民安,有益於香港的穩定與繁榮。
天壇大佛,聞名世界。天壇大佛是全球最大的戶外青銅坐佛,已經聞名世界。美國權威地理旅遊雜誌《國家地理旅行者》,極力推薦香港天壇大佛名勝風景區。美國《時代》周刊2010年6月評選世界十大雕像,香港「天壇大佛」榜上有名,與美國「自由女神像」、巴西「救世基督像」、俄羅斯「祖國在召喚」等雕塑相提並論,頗受世人關注。《谷歌地圖觀察》對香港天壇大佛做了圖文並茂、十分詳盡的介紹;「這裡(指天壇大佛聖地),是全香港風水最好的地方!」曾志偉在電影《無間道》裡的聲音傳遍全世界,八方來客到香港,都要看看這個「風水最好的地方」。我們登上268級石階,站在天壇大佛的基座上俯視,正在拾級而上的遊客中,不僅是黃皮膚,白皮膚、棕皮膚與黑皮膚的遊客比比皆是,他們靜靜地仰望著大佛,與大佛合影后流露出發自內心的愉悅;有些外國遊客還頗有興致地參觀大佛底座的功德堂、展覽廳和紀念堂,觀看佛教書畫展,傾聽為人解除煩惱的「瑜伽鍾」聲,虔誠地瞻仰由斯裡蘭卡迎請回港的佛陀真身舍利。看著那麼多老外同善男信女一樣攀登幾百級臺階來禮拜佛祖,又如此認真地參觀佛教展與瞻仰佛陀舍利,不禁感慨宗教的力量,也讓人想到,這也許與一些西方政治領袖提出「佛教拯救人類」的主張不無關係。佛教正在走向世界,而沒有香火繚繞、沒有佛僧配樂念經的天壇大佛,更顯寧靜而威嚴,佛教這種現代表達方式更拉近了宗教與現代人的距離。站在天壇大佛的基座上,仰望大佛,愉悅賞景,環視山林野花,遙望廣闊海面,心曠神怡。走下天壇大佛,看到香港回歸前安放的「回歸寶鼎」,這是為紀念香港主權移交予中華人民共和國而特別鑄造的,鼎身有香港區徽紫荊花浮雕,還有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題寫的「香島春暖」四個大字。沿右側小徑向鳳凰山方向行走,約15分鐘就到了「心經簡林」,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戶外木刻佛經群。38根花梨木經柱依天然山勢排列成無限符號(∞),象徵生生不息。陽光燦爛,空氣清新,真是祈福賞景兩相宜。
看天壇大佛,洗滌心靈之旅。大佛身後飄過朵朵白雲,疑似佛在天上,其實,大佛就在身邊。「看過『與佛同行』的影像,接受了一次佛教洗禮。」在昂坪市集的菩提路上,聽到遊客這樣說;「厚德載物,有容乃大」、「與人相處之道,在於無限容忍」、「有和就有安樂與幸福」、「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在寶蓮禪寺前禪師在向遊人宣講佛法;「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傾聽也是一種訴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天壇大佛基座上,遊人收到這樣的禪語。文雅雋永的禪語,平樸自然,含意深遠,令人感悟頗多。
就在將要結束這篇文字的時候,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在四川第二屆藏傳佛教文化論壇上發表的主題演講《禪定與大腦》,他從科學實證的獨特視角,詮釋禪修所引發的身心變化。他說,認為科學與宗教是完全對立的,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宗教和科學所做的事只是重點不同,宗教是要人自身精神變得更好,而自然科學是要發現自然界物質世界的規律,改造物質世界。作為自然界物種之一的人類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人類存有精神,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要誠信、要利他,這是佛教宣揚的精神信條。這些是不能用科技證明的,但宗教在人類發展史上起了很大作用。人類文化最大的價值就是要使人類這個物種變好,這不能靠技術、靠財富,必須靠精神規範,而宗教信仰就是一種精神規範。儘管科學製造了大量物質財富,但科學本身不能最終解決人的信仰問題,不能保證讓人變得更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個規範不是科學推出來的,這是宗教準則。他指出,美國facebook的扎克伯格裸捐99%財產,只為給剛出生的女兒這代孩子創造一個美好的未來社會,這是一種信念。扎克伯格此舉與其信奉佛教的華裔妻子和自己曾去西安大雁塔拜佛並學習佛教知識密切相關。裸捐450億美元,沒有科學技術證明需要他這麼做,這是精神和信仰的力量。「取之於人要回報於人,得之於社會要回饋於社會」、「擁有一顆無私愛心,會擁有一切」,這些禪語和信條絕對有益於人生修煉,可謂有益於社會的正能量。當然,修善人心與精神,凝聚信仰,不能只靠佛教禪語,我國數千年的古老文化與道德禮儀,都是磨礪精神的利器與源泉。但不可否認,去佛山聖地走一趟,一定會是一次難忘的洗滌心靈之旅。(馮霄/文 於世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