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中國—東協媒體合作發展的新未來

2020-12-15 中國報導

「中國有句古話說『千裡姻緣一線牽』,可能牽動我們的線是看不見的,但不管地點、時間、境遇如何,這條線都不會斷、不會消失,而會一直延續下去。」5月14日,東協副秘書長穆赫坦在2019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上說。

中國和東協國家山水相連,血脈相親,尤其是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雙方各項合作日益密切,人文交流呈現新熱度。正如在2018年5月的首屆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上穆赫坦演講開場引用的中國先賢的話——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

中國外文局副總編輯、中國報導社社長陳實說,從首屆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舉辦以來,中國與東協媒體之間的交流精彩紛呈,相互啟迪、合作共進,「僅我所在的中國外文局,中國報導社與東協的合作夥伴們開展了系列報導和交流活動,從汶萊斯裡巴加灣舉辦『絲路華章』文化展到泰國曼谷舉辦《中國關鍵詞:『一帶一路』篇》泰文版首發式暨中泰高端智庫對話會;從菲律賓馬尼拉、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中國圖書中心落成,到越南峴港亞洲世界語大會,我們共同推動中國—東協交流不斷走深走實。」

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前夕,今年的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舉辦可謂恰逢其時,中國和東協十國的新聞官員、媒體代表、專家學者、外交使節及國際組織代表等200多名中外嘉賓齊聚一堂,共話媒體如何在新技術引領下創新發展,促進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交流,共同開創合作與發展的新未來。

媒體人的重大使命

新華社國際部編委凌朔與東協打交道將近20年,也曾經在東南亞國家常駐,見證了東南亞很多大事件,也感受了許多東南亞人民的悲歡離合。「我的職業生涯從第一天起就和東協和東南亞緊緊捆綁在一起。」他說,亞洲長期以來因為殖民和戰爭的原因,一些區域文明消失了,一些民族的文明出現了斷層。很多東南亞的地方要去了解古代文明的時候,不得不通過西方人的學術專著或者遊記、日記來恢復自己的文明,這種方式叫做「他述文明」。

「前段時間,我們採訪了一批正在亞洲多國幫助當地人修復文物古蹟的中國考古專家和文物專家,他們反覆強調的一個詞是『修舊如舊』,要讓這些古蹟講述自己的文明。我們作為媒體人把這些故事講述出來,也希望讓他們能自己講述自己的文明,我把這種稱為『自述文明』。」凌朔說。

凌朔表示,從「他述文明」到「自述文明」,這正是亞洲文明對話的價值所在,也是媒體人的重大使命。

中國報導社《中國東協報導》總編輯趙珺說,《中國東協報導》自創刊以來,就致力於以媒體的力量推動中國與東協友好關係的發展,這次論壇的舉辦也是促進雙方關係發展的具體舉措。「超越媒體的合作可以產生更多的智慧和效應。」

汶萊報業公司高級記者納吉斯·瑪斯裡娜·麥哈邁德·阿里認為,中國和東協媒體要加強合作,舉行定期或年度會議,為記者討論和探索合作提供平臺;定期召開交流活動,增進雙方媒體對相互情況的了解;還應該推動跨境報導計劃,使雙方能夠就更廣泛的領域進行合作。「中國和東協需要要制定媒體合作發展框架,並將其納入中國和東協記者組成的各種聯盟發展規劃中。」她說。

真實地報導彼此

「隨著新媒體的擴張,有很多虛假新聞、容易引起衝突和仇恨的各種言論,對國際社會的穩定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緬甸信息產業部新聞期刊企業副主編昂索林表示,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們往往會受到這些虛假新聞、偏激言論的侵害,要提高公眾的數字媒體、新媒體的媒體素養,提高他們對信息的甄別和選擇能力,做好更好的內容選擇和決策,「我們11國的媒體應該共同開展一些活動來提高民眾的媒體素養,來共同打擊虛假新聞。」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對此深表認同,「中國和東協媒體當下最關鍵問題是從內容上真實地報導彼此,這是我們合作的重點內容。」他說,雖然中國和東協相互認知比以前更親近,但客觀來說,很多消息源更多的是通過第三方看待彼此,並不是通過雙方的媒體看待彼此,這就使很多關於對方的新聞報導被扭曲了。

菲律賓《世界日報》編輯範宗鼎認為,隨著新技術發展,一個話題本來可以中性地、實事求是地討論,但到了自媒體手裡,這個問題常常就被極端化;再加上中國與東協的一些合作以及一些歷史爭議,在傳統媒體報導裡本來已經被誇大了,比如「隔壁某超級大國」,經常會操縱輿論的發展,現在新媒體又把這些分歧極端化。

「中國和東協媒體如何消彌分歧,製造良好的輿論環境,來促進中國和東協的合作,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也是為什麼今天我們坐在這裡討論,這麼多人建言獻策的原因。」範宗鼎說。

「東協與中國的媒體合作,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雙方都有很多的差異,比如在語言、思維模式方面。」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國際組編輯阿茲曼·本·阿卜杜勒說,我們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報導的不均衡性,這就讓我們覺得不太容易去解釋具體的情況,即使有技術方面的便利,這種溝通的任務還是不容易的。

阿茲曼·本·阿卜杜勒表示,「一帶一路」倡議非常重要,有助於推動世界各地的共同繁榮,值得去報導,但「一帶一路」倡議被有些人有意地歪曲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需要進一步探討有什麼樣的合作更加有效,以及如何展開合作。

更好地應用技術手段

「雖然我出身在傳統新聞時代,但我非常歡迎人工智慧和5.0時代的,我相信信息和通信技術能夠支持媒體公司和記者本身的發展,與其害怕和擔心我們會不會因此而失去工作,不如更好地積極地採用和適應這些技術,繼續前進。」印度尼西亞《獨立人民報》執行編輯梅蘭妮·馬哈亞娜說。

在梅蘭妮·馬哈亞娜看來,在新的時代,新聞應該是管弦樂隊生態系統,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每個人都可以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任何信息,所以媒體不再成為信息的壟斷者,但憑藉新聞技能,我們從專業媒體人角度還能夠提供更專業、更可信、更有價值的信息。當然,我們必須通過不斷利用數位化加強和更好地發展自己,適應這種科技時代。

「5G和人工智慧,這些都是我們可以用於新聞報導和製作的技術。我們要知道有哪些技術進行使用,以及如何使用。當然,也要考慮到成本,要有一定的商業模式。」新加坡報業控股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說,中國在技術方面很先進,比如可以不用同聲傳譯,利用人工智慧來進行翻譯,一些東協國家就可以因這個技術而受益,因為在東協很需要語言服務,「還可以利用大數據來為中國和東協讀者、受眾建立共同的平臺,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彼此。」

「針對媒體融合發展特點,我們的對策主要還是抓住內容為王,技術為重。」科技日報社國際部主任王俊鳴表示,由於媒體融合發展,使得科技知識傳播會達到更快、更多的、更容易把握受眾、更有針對性,形式也容易多樣化,更容易互動。而科技信息交流,也是促進中國和東協經濟發展和科技合作重要抓手。

想了解更多,歡迎點擊以下連結:

2019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

撰文:《中國報導》記者 徐豪

攝影:《中國報導》記者 劉嶸 趙溪

責編:何晶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相關焦點

  • 中國和東協商會領袖共商合作發展新機遇
    新華社南寧9月20日電(記者雷嘉興、楊馳)「今年是落實《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的開局之年。未來的十年,我們要把雙方各領域的合作推向更高水平、更廣範圍和更深層次。」馬來西亞華人工會總會長魏家祥在中國—東協商會領袖高峰論壇上說。
  • 中國報導社參加中國東協媒體合作成果展
    9月20日-24日,首屆中國-東協電視周系列活動之一的中國-東協媒體合作成果展在廣西新媒體中心展出。2019年是「中國—東協媒體交流年」。這次推出中國—東協媒體成果展,以「深化媒體交流攜手同心共贏」為主題,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現中國與東協國家在領導人交往、廣播影視節目和產業交流合作、媒體渠道建設、新聞報導、技術合作、人才培養等交流方面的成果,體現了中國-東協新聞出版廣播影視交流合作與繁榮發展的良好基礎。
  • 第十二屆中國—東協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召開 來自國內金融界...
    昨日(11月28日),第十二屆中國—東協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在南寧召開。本屆論壇由自治區政府、中國金融學會、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等共同主辦,以「跨境金融創新,開放合作共贏」為主題,來自國內金融界、企業界近300名精英參會,共同謀劃中國—東協金融開放合作和面向東協的金融開放門戶建設。中國—東協金融合作與發展領袖論壇是中國與東協各國共商金融合作、共謀金融發展的重要平臺。
  • 政黨對話為中國-東協合作注入新動力
    中國共產黨願同東南亞國家政黨一道,凝聚政治共識,促進務實合作,推動中國-東協關係更上新臺階,為世界和平發展貢獻力量。與會東南亞政黨領導人高度評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中國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並表示,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不僅為中國未來發展描繪了更加清晰的路徑和更為光明的前景,也將為世界各國特別是本地區國家提供更多的發展機遇。
  • 推動中國—東協長期友好互利合作戰略夥伴關係邁上新臺階
    中國還有一句古話,「十年樹木」,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經歷了10年曆程,這棵大樹已經成長起來,枝繁葉茂,碩果纍纍,現在是收穫果實、播種未來的時候。我對中國—東協關係未來發展充滿信心,也代表中國政府對來自各國的貴賓表示熱烈歡迎!對中國—東協博覽會暨商務與投資峰會成功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和平與發展仍是當今世界的主題。中國將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為本地區和世界繁榮穩定作出積極貢獻。
  • 越南主流媒體積極報導中國—東協合作
    越南主流媒體積極報導中國—東協合作 2020-09-08 18: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數字經濟為中國—東協合作增添新動力
    這幾年跨境電商發展很快,我們依託廣西多語種人才聚集的優勢,正加速構建賣家孵化、跨境電商直播、多語種跨境電商培訓等服務體系。」丁國勳說。  隨著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品類繁多的商品正在中國與東協之間加速流通。記者在南寧郵局海關智慧監管中心看到,全自動系統設備正在對國際郵件、國際快件等進行快速分揀、查驗,一批批商品在完成通關手續後發往世界各地。
  • 中國—東協媒體論壇奏響文明交流互鑑新樂章
    、東協秘書處在雅加達聯合舉辦中國—東協媒體合作高級別會議和中國—東協媒體高峰論壇。23日晚,中國駐東協使團為各國來賓舉辦了隆重熱烈的歡迎晚宴。中國駐東協大使黃溪連在晚宴致辭中表示,多年來,中國和東協國家媒體在促進民心相通、相知相交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橋梁作用。一個個生動感人的友好合作故事通過媒體廣泛傳播,弘揚了中國—東協傳統友誼,夯實了睦鄰友好的社會基礎,促進了文明和文化的交流互鑑。當前,中國—東協關係已進入全方位發展的新階段。
  • 東協十國集體上線 跨境電商為區域合作注入新動能
    原標題:東協十國集體上線 跨境電商為區域合作注入新動能9月11日至14日,第13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在廣西南寧隆重舉行。今年的東博會時值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25周年,大會以「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共築更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來自中國和東協各國的領導人參與了本次盛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大會開幕式,並做主旨演講。
  • 從七大關鍵詞看中國-東協合作與發展
    新華網南寧11月2日電(記者張周來)回望中國與東協15周年合作發展的歷程,七大關鍵詞清晰地描述了雙方政治互信前提下經濟合作共贏的光輝歷程。     關鍵詞一:國際挑夫。在中越邊貿剛剛起步的階段,位於邊境一線的邊貿互市點活躍著一群特殊的邊民,他們通常拿著扁擔和繩子到互市點上為中越客商運送布匹、遮陽帽、手電筒、原子筆等零散商品,從中獲取部分收入。
  • 多弗國際控股集團:願借東風與東協各界朋友攜手開創美好明天
    【環球網報導 記者 趙衍龍】由中國—東協中心、人民網和環球時報主辦,中國民營科技實業家協會、環球網、多弗國際控股集團承辦的「中國—東協投資對接會」10月29日下午在北京舉行。大會以「創新連結機遇,合作助推發展」為主題,旨在通過解讀中國與東協各國商務政策及投資環境,幫助更多投資機構、企業找準合作切入點和著力點,共同探討中國—東協經貿合作新發展。此次對接會是「一帶一路」國際商協會大會20多場高峰論壇其中一場,吸引東協多國使館商務參贊和代表參加。
  • ...為中國-東協合作注入新動能——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
    ,中國-東協經貿合作依然保持強勁勢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為中國-東協合作注入新動能。他說,疫情期間中國-東協經貿合作逆勢上揚,雙方歷史性地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今年前三季度雙方貿易額達4818億美元,顯示出中國-東協經貿聯繫的韌性及經貿合作的巨大潛力。
  • 中國同東協合作空間將更為廣闊
    未來,我們將堅持把服務中國-東協合作、服務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服務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東博會升級發展的重要任務。一是提升高層對話平臺,充分發揮好服務政治外交的功能。明年是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東博會將開展更多政要出席的交流活動,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東協國家發展戰略更加緊密對接。二是提升經貿合作平臺,充分發揮好服務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功能。
  • 專訪:RCEP為中國-東協合作注入新動能——訪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
    ,中國-東協經貿合作依然保持強勁勢頭。《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籤署為中國-東協合作注入新動能。  他說,疫情期間中國-東協經貿合作逆勢上揚,雙方歷史性地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今年前三季度雙方貿易額達4818億美元,顯示出中國-東協經貿聯繫的韌性及經貿合作的巨大潛力。
  • 廣西自貿試驗區推動中國-東協合作不斷升級
    【原標題】廣西自貿試驗區推動中國-東協合作不斷升級  記者11月24日從廣西自貿辦獲悉,廣西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一年多來,聚焦制度創新和擴大開放,突出深化與東協經貿合作、服務陸海新通道建設、邊境經濟創新發展3個領域,各項改革試點任務全面推進,在中國-東協國際經貿合作中探索出一批新機制、新政策。
  • 數聯東協 智創未來 第四屆中國—東協信息港論壇即將在南寧舉辦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屆論壇包括1個主論壇和5G網絡建設與應用論壇、人工智慧峰會、電子商務論壇、北鬥應用與產業發展合作論壇、鯤鵬數字新生態產業論壇、人工智慧文化教育發展論壇、數字絲路產業合作論壇7個分論壇,此外,還將舉辦中國—東協數位技術展覽。
  • 共享數字科技成果和機遇——中國-東協數字文化旅遊專業合作論壇舉辦
    12月8日,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中國-東協數字文化旅遊專業合作論壇在廣西桂林舉辦。本屆論壇以「科技引領旅遊新未來」為主題,重點研討中國與東協在數字旅遊領域的合作潛能。
  • 中國東協聯合演習,究竟出動了什麼明星軍艦?專家:已開創時代
    中國東協「海上聯演2018」中方艦船 近日,據媒體報導,最近由中國提議,中國與東協主導的海上聯演2018正式開始,演習旨在加強中國與東協的海上合作以及共同應對危險的能力,這次中國與東協高調舉行聯合演習其中中國就出動了052B型「廣州」號飛彈驅逐艦、054A型「黃山」號飛彈護衛艦、904B型「軍山湖」號綜合補給艦。看到廣州艦,軍迷們就激動了,因為這艘艦意義重大,專家稱,這型艦開創了新時代。
  • 中國東協:經貿合作做加法
    在11月26日舉行的新聞吹風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今年是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周年、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又恰逢以東協為核心推動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剛籤署,對中國、東協以及區域內國家經貿合作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本屆東博會活動內容豐富,將推動互利共贏提升到更高水平,推動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建設提升到新水平。
  • 史建平:加強中國與東協國家金融領域全方位合作成共識
    中證網訊 (實習記者 姚瑤)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史建平教授在5月3日出席由中國—東協區域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和廣西大學主辦,廣西大學中國—東協研究院和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承辦的「中國—東協金融合作學術研討會暨《東協十國金融發展中的結構特徵》新書發布會」上指出,當前中國與東協之間的金融合作成效顯著,未來應進一步加強金融領域的全方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