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不在,金庸已逝,再無江湖?
在禪宗六祖之後,有兩位最出名的高僧大德,一位是馬祖道一,另一位是石頭希遷,前者在江西,後者在湖南。禪和子為了親近他們,必須於江西丶湖南兩地奔波往來,被後人稱為"跑江湖"。
這就是江湖一詞的由來,後來也泛指古時不接受當權控制指揮和法律約束而適性所為的社會環境。說白了,就是快意恩仇!
金庸是書生,古龍是浪子。金庸走正統,古龍走野生派。金庸議論朝廷家國,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古龍談吐江湖逍遙。四海皆家,浪子飄搖。
90年代,在那個尚沒有網絡的年代,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家國情澎湃了多少個夜晚; 「十一郎前雕玉虎,大人物上嘯歸潮」又在多少個少年心中安放了一個俠客夢? 因此,在學習工作之餘,金庸古龍的作品撐起了,一代人心中的江湖。
隨著時間的流逝,網絡的興起,古龍「遠走」,金庸「仙逝」,那代人心中的江湖儼然成了 「將要失傳的絕學」。與我們 ,漸行漸遠。
網文流行,《雪中》出世,江湖再現
網絡時代的到來,降低了寫作的門檻,一時間各種電子小說,魚龍混雜,修仙 玄幻類小說層出不窮,然而大部分都是一些沒劇情,沒描寫的單調產物。
像是一種傳承,金庸古龍後,終於有人接過了這個「江湖」。
2012年06月29日一位名叫 烽火戲諸侯 的網絡作家在起點中文網首發《雪中悍刀行》
不同於其他小說的無腦吹捧,過分渲染,《雪中》一書中處處可見中華文化,歷史發展的影子,春秋九國取的是戰國七雄亂戰;涼、莽、離陽取的是三國,張巨鹿破的是那九品中正制,提拔天下寒門士子;離陽滅佛取的是唐武滅佛的故事;洪嘉北奔、甘露南渡又是取自中國歷史上幾次衣冠南渡。張巨鹿的原型是張居正,褚祿山的原型是安祿山和溫庭筠,陳芝豹的原型是千軍萬馬避白袍的陳慶之。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多多少少會覺得此書給人感覺似曾相識,信手捏來間,烽火戲諸侯 已在其中濃縮了諸多跨度很大的歷史,此書的格局自然給人一眼千年之感,讀起來自然盪氣迴腸。
金庸先生也擅長以宏大的歷史背景,兄弟之情及兒女情長, 對於烽火戲諸侯 更難得的是只一部作品,就涵蓋了數個朝代的故事,這或許也是《雪中悍刀行》在諸多奇幻玄幻小說中脫穎而出的原因,不俗的文化涵養,一眼千年的宏大格局,有血有肉的人物描繪,對於江湖廟堂的意氣,更是讓人如臨其境。
《雪中悍刀行》,古龍,金庸後的又一個「江湖」!!!大概每個人心中都曾有座江湖。
有個白狐兒臉,佩雙刀繡冬春雷,要做那天下第一。湖底有白髮老魁愛吃葷。缺門牙老僕背劍匣。山上有個騎青牛的年輕師叔祖,不敢下山。有個騎熊貓扛向日葵不太冷的少女殺手。 這個江湖,高人出行要注重出塵裝扮,女俠行走江湖要注意培養人氣,宗派要跟廟堂打好關係。 而主角,則瀟灑帶刀,把江湖捅了一個通透。 小二,上酒~
主體劇情
雪中的劇情大體分江湖廟堂兩條線。《白馬出涼州》,《孤身入北莽》兩卷主在江湖紛爭,《賀新涼》,《共逐鹿》兩卷主在廟堂國戰。
徐鳳年先後三次遊歷江湖
第一次遊歷,跟老僕老黃一起在外遊蕩三年,「沒有」了北涼王「世子」的身份,當起了遊俠兒,好兄弟溫華,回歸後也因陪徐鳳年遊歷三年而悟得一劍,被徐鳳年取名六千裡。後得知老黃死在武帝城頭,徐鳳年開始跟湖底老魁練刀,之後上武當山,武當掌教王重樓授予一身大黃庭,萌生了替老黃打敗那個無敵一甲子的王仙芝的想法,以此進入江湖。
「劍九黃背匣掠上牆頭,距王仙芝二十丈立定,匣中五劍盡出,八劍式盡出。王仙芝單手應對。共計六十八招。末,劍九出。王仙芝右手動。劍九,如一掛銀河傾瀉千裡,毀盡王仙芝右臂袖袍。王仙芝傾力而戰,劍九黃單手單劍破去四十九招,直至身亡。附一:劍九黃經脈俱斷,盤坐於城頭,頭望北,死而不倒。附二:經此一役,天下無人敢說劍九黃遠遜劍神鄧太阿。觀海樓內曹官子讚譽劍九一式出,劍意浩然,天下再無高明劍招。附三:劍九名六千裡,為劍九黃親口所述。附四:劍九黃死前似曾有遺言,唯有王仙芝聽聞。」
第二次遊歷,得以春秋劍甲,一代劍神李淳罡的護持,深得老劍神薰陶,一身江湖道義,親身品嘗到了江湖武人的味道,習得李淳罡傳授兩袖青蛇,劍開天門,見證李淳罡一聲」劍來「千劍齊飛,重返陸地神仙境,李淳罡自東海而來,請王仙芝一戰!助徐鳳年登武帝城頭以黃酒祭奠老黃,煽人淚下,盡顯情義,在廣陵江畔與李淳罡並肩作戰,李淳罡一劍破甲兩千六,那一句「本世子若是身死,徐驍就要教你廣陵滿城盡懸北涼刀,信否?叫人頭皮發麻,」世子殿下再也不是那個紈絝子弟!
李淳罡願世間心誠劍士人人會兩袖青蛇。李淳罡願天下驚艷后輩人人可劍開天門
第三次遊歷,孤身一人入北莽,這次沒有老黃牽驢,沒有李淳罡仗劍相伴,獨自面對江湖險惡跟皇室的暗殺。數次命懸一線,卻又都死裡逃生,衝冠一怒為紅顏,於敦煌城助紅薯鎮壓叛亂,單刀對五百騎,每一踏步,每一出刀,都宛在眼前,讀之當聽風飲酒,大呼快哉。幾經波折,招攬春秋遺民,最終見北行目標徐淮南,與其孫徐北枳一同南歸,回到北涼。
而後,開始涉及廟堂之上,待徐曉老死,繼任北涼王,抵擋北莽舉國入侵。
回顧那三次遊歷,第一次老黃帶他入江湖,第二次,老劍神教他何為江湖,第三次,自己入江湖磨鍊。
《雪中》無正反派,無配角。 北涼 ,悲涼。
當你酣暢淋漓的享受《雪中悍刀行》的江湖時,你會發現,這是本沒有正派反派之分的作品。
無論是離陽王朝的猜疑妒忌,還是白衣兵聖的判出北涼,又或是北莽的舉國入侵……他們都站在自己角度,做著對自己有利的事情,沒有刻意的追求誰對誰錯,刻意的去塑造正面角色,場景不斷切換間,你仿佛明白了,什麼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細想來,這世間的對錯不過建立在人為施加的規則之上,我們又何苦要去追求呢?
《雪中》一書的主角自然是徐鳳年,但是哪有有配角呢,不談「桃花劍神」鄧太阿,就是青鳥,紅薯這樣的丫鬟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與過往,就是無名的悲涼老卒們,也叫人肅然起敬,三十萬北涼鐵騎,哪個不是有血有肉?清涼山三十萬石碑,何其壯哉!
北涼,諧音『悲涼』,以一州之力,抵抗一國
世人只知徐驍坐擁北涼三十萬鐵騎擁兵自重,眾人皆笑言北涼蠻子和北莽蠻子是狗咬狗,眾人皆言北涼鐵騎如狼似虎 ,君只見北涼鐵騎甲天下,卻不知北涼十家九戶無兒郎。他們應該來關外看看,看一看真正的民間疾苦,不堅守北方,沒有北涼兒郎,北莽蹄鐵便會踏破中原的安寧,不知那時他們是否還能笑的出來。
距北城外
而最後,大勝北莽之後,離陽王朝卻解散了這支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邊軍,只因忌憚北涼鐵騎甲天下,北涼北涼,何其悲涼!!!
誰不羨慕那青衫仗劍走江湖?
人貓韓生宣說,誰不羨慕那青衫仗劍走江湖?
上至春秋劍甲,李淳罡,下至遊俠兒,溫華。吳家劍冢的木馬牛也好, 自製的木劍也罷,不都在江湖中嗎?
溫華被黃三甲看重,傳授怪人隋斜谷的兩劍。黃三甲以他鍾愛的女子聲色雙甲李白獅和教劍恩情相脅讓他殺徐鳳年。當其知道徐鳳年就是陪伴自己三千裡遊歷路上邂逅,跟老黃和李姑娘嬉笑打鬧的小年時,他自斷一臂一腿,捨棄心愛女子和有望成就陸地神仙的劍,折劍出江湖。
「在老子家鄉那邊,借人錢財,借你十兩就還得還十二三兩,我溫華的劍,是你教的,我廢去全身武功,再還你一條手臂一條腿!」
那把陪他闖蕩江湖的木劍,染血斷在牆角……
有人說,諸多高手裡,李淳罡困於一個人,曹長卿困於一座城,只有那鄧太阿了無牽掛,最是灑脫。
李淳罡,十六歲入金剛境,十九歲入指玄境,二十四歲便達天象,破碎虛空,被譽為五百年難得一遇的劍仙大材。李淳罡挑戰王仙芝,因為愛惜王仙芝之才,不忍使出「一劍開天門」,木牛馬被折斷,從此境界倒退,不再是陸地劍仙。
而後誤傷了綠袍兒,更是被情所傷,與隋斜谷互換一臂,於是在聽潮閣底畫地為牢二十年。
同樣是折劍,李老劍神卻在隨徐鳳年第二次遊歷時重出江湖,一劍再入地仙,與王仙芝東海一戰教那九天之雲下垂,四海之水皆立,而後徹底了無牽掛,不轉世不投胎,萬裡借劍,身死道消而已。老劍神的一生何其壯麗,他一死,整座江湖都老了。
世人不知何所求,那襲青衫放聲笑:天不生我李淳罡,劍道萬古如長夜!
李淳罡在徽山大雪坪一聲「劍來」,徽山數百劍士佩劍,和龍虎山近千柄桃木劍,都一齊出鞘,浩浩蕩蕩飛向大雪坪。這種捨我其誰的氣勢直接讓老劍神重回陸地劍仙境界
春秋亂戰,大楚被滅,曹長卿一生都在想著復國,這也是困住他的城。
我大楚曾有人用兵多多益善,勢如破竹,七十二大小戰役,無一敗績,心神往之。我大楚有人詩文如百石之弓,千斤之弩,如蒼生頭頂懸掛滿月,讓後輩生出只許磕頭不許說話的念頭,真是壯麗。我大楚有人手談若有神明附體,腕下棋子輕敲卻如麾下猛將廝殺,氣魄奇絕。我大楚百姓,星河燦爛,曾有諸子寓言、高僧說法、真人講道,人間何須羨慕天上。春秋之中,風雨飄搖,有人抱頭痛哭,有人簷下躲雨,有人借傘披蓑,唯我大楚絕不避雨,寧在雨中高歌死,不去寄人籬下活。你生死都在這樣的大楚,我也在,一直都在。這個天下說是你害大楚亡國,我曹長卿!不答應!
這位曹官子一襲青衣,一人攻城,兵解在太安城外。
「莫說我窮得叮噹響,大袖攬清風。莫譏我困時無處眠,天地做床被。莫笑我渴時無美酒,江湖來做壺。莫覺我人生不快意,腰懸三尺劍……世上無我這般幸運人,無我這般幸運人啊……
聽說《雪中悍刀行》即將開拍,既期待有害怕。期待著一部佳作,又害怕拍沒這種江湖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