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維九月,白露秋實。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的2020《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系列節目再次啟程,走進校園,記錄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們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故事;
《傳承的力量》教師節篇展示學校體育藝術教育成果,匯聚起延續中華文脈的強大青春力量。節目將在9月10日教師節當天13:30分播出,登錄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央視頻、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可同步觀看。
回望2020,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人們更能感受到老師作為校園守護者的偉大,他們始終堅守第一線,呵護校園沃土,守護學生健康。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勞,並不能磨滅教育工作者們的熱情。他們將激情沉澱,變成春風化雨,在平凡中堅守使命,在創新中不斷發展,在教育中凝心聚魂。走上講臺,即學高為師,兢兢業業;邁出教室,育人亦不停歇,身正為範。
河北省滄州市肅寧縣第一實驗小學,老師們將校園中的大課間創意性地分為誦讀《弟子規》、武術操、自編操三大模塊。為了保證學生們每天一小時的運動量,從小養成良好的健康習慣。十年來,肅寧一小的老師們,每年都會跟著音樂老師許磊,率先把大課間的動作學會,然後再教給自己班級的學生。他們的姿態也許不夠靈活,但卻是此刻校園裡最動人的身影。
少年強,則中國強。藉由老師的辛苦培育,一個國家文明傳承延續的希望,在每一位學生身上,悄然生長。在山東省濟南市學生們化身為老師,指導老人們學習刻瓷技法。這些人小能耐大的學生們,來自王舍人第二實驗小學。
王舍人第二實驗小學將刻瓷這項歷史悠久的民族工藝引入校本課程中。本著教育者的責任,老師們為刻瓷教學注入全新的內容。將絲網花、剪紙、臉譜與刻瓷工藝有機地融合為一體。
教育創新的關鍵在於教師的創新, 當教師擁有標新立異的創造力時,小小的瓷盤,就變成了大大舞臺,學生們可以盡情地揮灑想像力。
在神州大地上,每一座校園都有老師們默默付出的身影,「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他們呵護每位學生,傳授知識,更教會做人。正是因為老師們的不辭辛勞,才讓每一座校園都色彩斑斕,充滿快樂的身影。
在昌樂特師附屬小學,各式各樣的彩色綢帶,跟隨著同學們的躍動,在空中飛舞,成為校園裡最絢爛的風景線。這些綢帶綁在造型奇特的「繡球」上,它就是昌樂特師附屬小學的獨門密器——球形鏤空沙包。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老師們用一個個心思精巧的沙包,為學生們的童年,留下快樂的一頁。孩子的歡聲笑語,由老師們默默守護;學生的茁壯成長,離不開老師的誨人不倦。在每一座校園裡,老師們有教無類,春風化雨,也不舍晝夜,嘔心瀝血。他們承擔著延續社會文明的重任,構建著民族未來的基石。
尊師重道,方為世道。
走過一個辛苦的春天,繁忙的夏天,在九月的秋色裡,我們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道一聲:老師,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