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多地爆發強降雨,為什麼不將這些水通過南水北調運往北方?

2020-12-12 鍾銘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最近南方地區遭遇了超大降雨,多地因為超大降雨導致了洪澇災害的發生,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通過社交媒體,我們也能看出很多房屋在暴雨中被衝垮,還有很多地勢較為低洼的商戶被洪水淹沒。

據水利部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6月中下旬,強降雨導致我國共16個省區198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的洪水,其中有8條發生超保洪水,8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超強降雨共導致我全國1122萬人受災,9300餘間房屋倒塌,17.1萬間房屋不同程度的損害,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了861千公頃,直接損失達到了241億元。

暴雨也導致當地的水庫水位上升,以三峽為例,三峽的水庫超過了防洪限制水位將近2米,引發網友擔心水庫是不是不安全了。

其實並非如此,因為防洪限制水位是水庫在汛期時,允許儲水的上限水位,除此之外還有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設計洪水位以及校核洪水位。

雖然南方多地正在經受洪澇災害,但是在北方還有很多地方仍處於乾旱狀態。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麼不把南方的洪水,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引入到北方地區呢?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

南水北調?

我國之所以要修建南水北調工程,其實是因為南方的降雨量和北方地區相比偏多,尤其是長江的水資源,是黃河、淮河、海河的總量還要多。

再加上黃淮海地區的人口約4.4億,但水資源只有全國的7.2%,使得北方地區非常容易遭受旱災,而旱災又會影響到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等。

為了緩解北方的用水壓力,我國主持修建了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一共有三段,分別是東線,中線和西線,目前已經運行的是東線和中線。

其中東線是從江蘇揚州的江都水利樞紐運輸水,途徑江蘇、山東、河北等地。東線的調水期一般是每年的10月份到來年的5月份,現在這個季節並不在東線的調水時間範圍內。當然,如果北方地區遭遇重大旱情,也會緊急調度調水用於抗旱救災。

中線的調水工程,是從漢江的中上遊丹江口水庫調水,最終流向北京頤和園的團城湖。中線的調水時間是一年四季。

也就是說,目前中線可以調水。那為什麼現在南方那麼多洪水,沒有通過南水北調工程運往北方呢?

為什麼不在汛期南水北調?

之所以目前沒有將南方的洪水調往北方,其實是因為發生洪澇災害的地方,並不在南水北調的工程範圍內。此次發生洪澇災害的地方在廣西、貴州、安徽等地。

廣西貴州等地的水不在南水北調的範圍內,而安徽等地雖然位於南水北調的工程範圍內,但是它位於東線,東線此時不調水,這是因為每年在夏季時,東部地區會經歷一次強降雨,此時調水會加重東部地區的洪澇災害。

中線雖然一年四季都在調水,但是中線調水的流量有限,每年能夠調水的設計量是95億立方米。但在超大汛期時,丹江口水庫的蓄水量就能夠達到258.7億立方米,也就是說,如果南方地區發生超大洪災,那麼僅憑南水北調工程是遠遠無法解決洪澇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南水北調工程的兩岸發生嚴重洪澇災害。

所以,在超大洪水面前,我們人力能做的其實非常有限。

除此之外,我國正在遭受乾旱的地帶位於北京以北的內蒙古、東北以及西北地區,這幾個地區不在南水北調的範圍之內,所以無法通過南水北調問題解決當地的乾旱問題。

總結

南水北調工程並非不在南方的汛期大量調水,而是要考慮實際現狀,比如:東線地區降雨量豐富,所以在汛期不能再進行南水北調,否則會導致兩岸發生洪澇災害。

而中線地區一年四季都在調水,但在汛期時會多調一些,在枯水期時會少調一些,但如果中線的起點發生超大洪澇災害,那麼僅憑南水北調工程是無法解決洪水問題,還需要當地做好抗洪防災的準備。

相關焦點

  • 南水北調工程,為什麼不在汛期把南方的洪水調到北方?
    無論是南方地區,還是北方地區,降水量皆集中在夏季,每年的6月初,來自南方的暖空氣與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在華南地區匯合,形成華南準靜止鋒,到了6月中旬,暖空氣勢力增強,準靜止鋒移動到我國的長江中下遊地區,形成江淮準靜止鋒,此時,長江中下遊地區,出現持續的陰雨天氣,正值江南梅子成熟的季節,故而江淮準靜止鋒帶來的降雨,也稱之為「梅雨」,7月中旬,長江中下遊地區「出梅」,此時,長江中下遊地區被副熱帶高壓所控制,
  • 中國南方的經濟為什麼比北方發展更好
    中國古代時北方的華北地區是我們俗稱的中原寶地,南方是蠻荒之地。在農耕時代,華北地區是我國開發最早的地區,加上這裡有廣闊的平原是我國農業發展最好的地區。南方開發較晚,還有丘陵河流阻隔(在河運不發達時河流也是阻礙交通的地形)南方的發展一直是落後北方的。
  • 為什麼2020年梅雨汛期南方降雨這麼強?專家分析
    每年6月,隨著梅雨季的開始,我國南方陸續進入降水集中期,但今夏汛情尤為特別,不僅天氣氣候形勢複雜,極端事件頻發,南方地區還出現多輪大範圍持續性強降雨,累積雨量大、極端性強、災害影響重。截至目前,由南方降雨導致的洪澇災害已造成廣西、貴州、湖南、四川、江西等10餘省份上千萬人受災。今年梅汛期南方降雨究竟有多強?雨水為啥這麼多?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 今年首個颱風生成 南方降雨開啟「車輪戰」 南海季風或提前爆發?
    02 南方降雨開啟「車輪戰」昨天華南前汛期的狂風暴雨又爆發了一波,出現100毫米以上降雨量的地區不少,比如廣東蕉嶺24小時就出現178.4毫米的大暴雨,同期少見。13日至15日降雨多集中在長江中下遊地區,重慶、貴州、廣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有暴雨、局地大暴雨,並伴有短時強降雨、雷暴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主要降雨時段為13日夜間至14日夜間。
  • 北方多地暴雪降溫,南方則多地氣溫超31℃……
    北方多地經歷暴雪、降溫南方多地氣溫則超31℃不過隨著冷空氣過境江南一帶氣溫大漲之後就是大跌未來一周累計降溫可超15℃部分地區特大暴雪(20~29毫米)北方多地有強降雨天氣遼寧中東部、吉林中東部等地有大到暴雨
  • 2017年5月7日未來十天全國天氣預報:南方將多降雨過程 北方弱冷...
    南方將多降雨過程 北方弱冷空氣頻繁  一、過去十天華北東北等地氣溫偏高 北方出現大風沙塵  過去十天(4月27日-5月6日),主要降雨區集中在淮河以南地區,大部地區累積雨量30~60毫米,局地80~120毫米;主要過程時段為4月30日-5月1日、5月2-4日。
  • 北方汛期快結束了 但你知道為啥北方與南方汛期有時差嗎
    原標題:北方汛期快結束了 但你知道為啥北方與南方汛期有時差嗎   7月下旬開始,隨著副熱帶高壓開始北抬,北方地區水汽條件得到改善,今年的7月20日起,北方正式進入了主汛期。氣象數據顯示,每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我國華北和東北等地降水集中、強度大、極端降雨發生概率大。
  • 十一假期全國天氣地圖出爐,北方多冷空氣南方有明顯降雨
    假期期間全國大部地區氣溫總體適宜,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北方多冷空氣活動,南方雨水較多,後期或將有一個颱風影響南海海域。@中國天氣 特別推出「十一」假期全國天氣地圖,看看你要去的地方天氣怎麼樣?「十一」期間,如果是到北方來遊玩的小夥伴,大風一來在戶外體感會「冷嗖嗖」,像是華北、黃淮一帶需多帶點厚衣服保暖;西北地區白天氣溫舒適,但早晚溫差較大,像是新疆、青海等地公眾出行需注意添衣。江漢江淮江南北部有明顯降雨過程。
  • 北方多地依舊天寒地凍 本周南方氣溫回升是「主旋律」
    ,今後三天(12月8日至10日),北方大部晴朗天氣佔據天氣舞臺「C位」,華北、黃淮等地部分地區將有重度霾現身,南方地區的降雨則仍然集中在西南地區東部、江南西部等地。氣溫方面,今天白天開始,北方各地氣溫將小幅回升,本周后半段,南方各地氣溫將普遍回升至常年同期略偏高的水平。   今晨北方多地依舊天寒地凍 本周南方氣溫回升是「主旋律」   昨天到今晨,在冷空氣影響下,華北、黃淮等地氣溫普遍出現下降。監測顯示,今天05時較昨天05時,京津冀、山西中東部、山東、河南中北部、江蘇北部等地出現4~8℃降溫。
  • 「十一」全國天氣地圖出爐 北方多冷空氣南方有明顯降雨
    假期期間全國大部地區氣溫總體適宜,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北方多冷空氣活動,南方雨水較多,後期或將有一個合風影響南海海域。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十一」假期全國天氣地圖,看看你要去的地方天氣怎麼樣?北方地區多冷空氣活動 。
  • 南水北調是誰提出來的!南水又是如何北調?
    南水為什麼要北調?南水北調工程,就是要分別從中國的西部、中部、東部修建三條輸水線路,把中華民族的兩大母親河,黃河和長江連通。說到缺水,南方的朋友們可能沒什麼感覺,除了春季總是下雨,夏季總是颱風雨沒覺得我們會缺水。
  • 到底為什麼南方經濟發達城市比北方多?原來是因為這個
    在我國,大多數發達城市在南部,南部經濟發達城市的數量比北部高得多,為什麼是這樣?第一點是,早在遠古時代,北方朝代更替就影響了北部地區的發展,在古代,北方經濟遠遠超過了南方經濟,但是當時大部分朝代的首都都位於北方,因此自然而然地專注於北方經濟的發展,但是,隨著王朝的變遷,戰爭不可避免,作為首都,戰爭自然是損失最大的。
  • 廣東多地的天氣「變臉」,強降雨頻繁出現,背後是「龍舟水」作怪
    近期廣東的雨特別多,早上豔陽高照,午後可能就會傾盆大雨,有時晚上還雷電交加。根據南方都市報6月9日報導,「龍舟水」還將會繼續影響廣東,多地需要保持高度警惕,防災減災形勢依舊嚴峻。相信不少小夥伴發現了,「龍舟水」這一字眼最近頻繁出現,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認識它一下。
  • 耗資高達2500億,修了20年的南水北調工程,到底有多偉大?
    遼闊的中國是一個水資源,分布極度不均勻的國家。從降雨地圖上就可以看出來,南方一片深藍暴雨,連年洪水泛濫經常遇險。而北方則是乾旱連連,水量不足年年大旱。而以人均水量計算,中國最乾渴的地方,不是大家印象中黃沙漫天的大西北,而是我國的華北平原,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國際標準中的極度缺水線是人均500,而這裡不到150。
  • 南方強降雨本周開啟「車輪戰」
    自6月上旬以來,江南、華南等地出現了強降雨過程,導致我國多地不同程度受災。氣象部門預計,本周南方還將遭遇三輪無縫銜接的強降雨「車輪戰」。雲南、貴州、安徽、湖南、湖北、廣西、廣東等地有大到暴雨,其中湖北、安徽等局地有大暴雨。
  • 蓮霧在南方是「消暑佳果」,但在北方卻無人問津,是為什麼呢
    中國的土地很廣闊,大家都住在同一塊廣袤的土地上,然後組成了一個大家庭;但大家又都住在不同的城市裡,在城市裡,人們又組成了一個個小家庭;每個人所居住的城市裡,氣候環境都大不相同,所以人們為了適應氣候環境,開始有了不同的文化差異;而中國多以南方和北方來劃分,因而也有了南北大不相同之說;除了氣候上的差異外
  • 為什麼南方多江,北方多河?
    為什麼會有「南江北河」之分呢?這個問題眾說紛紜,如江大河小,江清河濁。然而這些說法都經不起推敲——黃河顯然比餘姚江大得多。海南島的萬泉河水質清澈,遠勝錢塘江。 河的擴張 「江」在南方成為通名的同時,在北方「河」也逐漸開始擴張,開始挑戰「水」的地位。 上古「河」本是黃河的專名,其性質和「渭」、「涇」、「洛」、「濟」、「淮」類似,只是一個單音字的專有名詞。但在現實中,「河」並不老實。
  • 南水北調大規模調水致地方搶水 漢江或變旱江
    儘管乾旱重災區湖南相關公司股票走勢湖北有多地因為新近連續幾場強降雨已由旱轉澇,但湖北西北部地區依然渴極待哺。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的丹江口水庫,從4月初起,也空前地在死水位下持續「裸奔」了兩個多月。
  • 衛星圖告訴你,南水北調怎麼調!
    但有一項工程,讓遠在南方的水滋潤了北方大地,這就是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如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五歲了,我們先用衛星來看看,南水在中線工程的千裡進京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起點與終點 底圖來源:天地圖 為什麼要實施南水北調工程? 中國水資源短缺,人均水資源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且時空分布也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 本輪南方強降雨進入最強時段!
    未來三天強降雨將在西南地區東部至黃淮江淮等地徘徊預計今天將迎來本輪降雨過程的最強時段中央氣象臺今晨升級發布暴雨黃色預警明日,強降雨帶略有收縮安徽中部、江蘇中部、湖南北部貴州西部、雲南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安徽中部等地局地大暴雨至於北方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