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最近南方地區遭遇了超大降雨,多地因為超大降雨導致了洪澇災害的發生,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通過社交媒體,我們也能看出很多房屋在暴雨中被衝垮,還有很多地勢較為低洼的商戶被洪水淹沒。
據水利部統計數據顯示,截止到6月中下旬,強降雨導致我國共16個省區198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的洪水,其中有8條發生超保洪水,8條河流發生超歷史洪水。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超強降雨共導致我全國1122萬人受災,9300餘間房屋倒塌,17.1萬間房屋不同程度的損害,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了861千公頃,直接損失達到了241億元。
暴雨也導致當地的水庫水位上升,以三峽為例,三峽的水庫超過了防洪限制水位將近2米,引發網友擔心水庫是不是不安全了。
其實並非如此,因為防洪限制水位是水庫在汛期時,允許儲水的上限水位,除此之外還有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設計洪水位以及校核洪水位。
雖然南方多地正在經受洪澇災害,但是在北方還有很多地方仍處於乾旱狀態。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為什麼不把南方的洪水,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引入到北方地區呢?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
南水北調?
我國之所以要修建南水北調工程,其實是因為南方的降雨量和北方地區相比偏多,尤其是長江的水資源,是黃河、淮河、海河的總量還要多。
再加上黃淮海地區的人口約4.4億,但水資源只有全國的7.2%,使得北方地區非常容易遭受旱災,而旱災又會影響到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等。
為了緩解北方的用水壓力,我國主持修建了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一共有三段,分別是東線,中線和西線,目前已經運行的是東線和中線。
其中東線是從江蘇揚州的江都水利樞紐運輸水,途徑江蘇、山東、河北等地。東線的調水期一般是每年的10月份到來年的5月份,現在這個季節並不在東線的調水時間範圍內。當然,如果北方地區遭遇重大旱情,也會緊急調度調水用於抗旱救災。
中線的調水工程,是從漢江的中上遊丹江口水庫調水,最終流向北京頤和園的團城湖。中線的調水時間是一年四季。
也就是說,目前中線可以調水。那為什麼現在南方那麼多洪水,沒有通過南水北調工程運往北方呢?
為什麼不在汛期南水北調?
之所以目前沒有將南方的洪水調往北方,其實是因為發生洪澇災害的地方,並不在南水北調的工程範圍內。此次發生洪澇災害的地方在廣西、貴州、安徽等地。
廣西貴州等地的水不在南水北調的範圍內,而安徽等地雖然位於南水北調的工程範圍內,但是它位於東線,東線此時不調水,這是因為每年在夏季時,東部地區會經歷一次強降雨,此時調水會加重東部地區的洪澇災害。
中線雖然一年四季都在調水,但是中線調水的流量有限,每年能夠調水的設計量是95億立方米。但在超大汛期時,丹江口水庫的蓄水量就能夠達到258.7億立方米,也就是說,如果南方地區發生超大洪災,那麼僅憑南水北調工程是遠遠無法解決洪澇問題,甚至可能導致南水北調工程的兩岸發生嚴重洪澇災害。
所以,在超大洪水面前,我們人力能做的其實非常有限。
除此之外,我國正在遭受乾旱的地帶位於北京以北的內蒙古、東北以及西北地區,這幾個地區不在南水北調的範圍之內,所以無法通過南水北調問題解決當地的乾旱問題。
總結
南水北調工程並非不在南方的汛期大量調水,而是要考慮實際現狀,比如:東線地區降雨量豐富,所以在汛期不能再進行南水北調,否則會導致兩岸發生洪澇災害。
而中線地區一年四季都在調水,但在汛期時會多調一些,在枯水期時會少調一些,但如果中線的起點發生超大洪澇災害,那麼僅憑南水北調工程是無法解決洪水問題,還需要當地做好抗洪防災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