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約816字,閱讀需2分鐘
導語:在經濟儲蓄寬裕了以後,有些人就會選擇一些理財產品,給自己未來的生活做投資。相較於不太穩定的產品來說,黃金也受到了很多女性的歡迎,這是因為它首先是種保值產品,平時又可以作為首飾佩戴,可謂是一舉兩得。不過黃金雖然保值,但在選擇時也要擦亮眼睛,以免買到以次充好的產品。
新密的楊女士幾年前在當地一家店購買了只金鐲子,戴了幾年之後,她感覺款式有點老舊了。於是就到店裡想著把鐲子熔了,換個新興的樣式。但令楊女士沒想到的是,自己珍愛幾年的鐲子,被火烤後竟然直接黑了。
據楊女士回憶,自己的鐲子當初是在老鳳祥買的,一共花費了差不多1萬7千元,當時店員告訴自己,鐲子是足金的。按道理來講,金子就算遇到高溫,也是不會變黑的,擔心自己買到了假貨,楊女士決定去老鳳祥,詢問一下具體原因。店裡的員工再次用火測試了一下,鐲子表面確實有明顯發黑,由於燒了幾次,鐲子上還出現了裂痕。
經過專門檢測,楊女士的這隻鐲子,含金量只有781,跟購買時證書上所說完全不同。面對記者,楊女士也直接坦言,自己花了這麼多錢竟然買了個鐵絲,一想到這件事情,她就整晚整晚的睡不著覺。為了鐲子的事情,楊女士多次到老店裡去討說法,當地的維權機構也去了好幾趟,但始終沒有結果。剛開始老鳳祥還有賠償的意思,讓楊女士在店裡隨便挑選鐲子,還是選擇和證書含金量一樣的。
但已經上過一次當,楊女士不願意再相信老鳳祥的質量,面對楊女士執著的態度,老鳳祥的員工更是直言,讓楊女士儘管去告。在維權過程中,楊女士又發現了一件震驚的事情,自己購買的手鐲,壓根不是老鳳祥廠家產的,自己手裡的憑證,只是一張售貨憑證,連正規發票都沒有。
在整個協商過程中,這家店的店長始終沒有出面,只是店內的幾名員工,在跟楊女士聯繫,但對於賠償的事情,他們也沒有權利幹涉。
結語:對於知名度很高的老鳳祥來講,這樣的做法確實不地道,商品出現問題,不是想著跟顧客協商,而是不斷逃避問題,也不免會讓其他客戶感到寒心,對店鋪口碑來講,也會造成影響。
部分消息參考來源:半島晨報
作者/責編:劉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