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4歲女童」遭虐打事件,隨著涉事的「繼母」和「生父」被批捕,基本上已經有所定論。但是,目前因「女童」還處於昏迷之中,「繼母」和「生父」的量刑應該還存在不確定性。不過,「4歲女童」的「生母」稱,女兒已經能喝營養液,一切情況將取決於「二次手術」的結果。
就事論事,事件發展到現在,公眾的「焦點」已經從憤怒「繼母」和「生父」的虐打惡行,逐步轉向「4歲女童」的安危。畢竟,她還那麼小,就要承受生死的考驗,這總讓人感到無限憤懣。據悉,有很多「好心人」在籌款,幫助這位還沒有長大,就可能夭折的「女童」。畢竟,從生命的尺度審視,她應該活下來。
只可惜,回到她生存的世界裡,難道跟著「生母」就一定安全嗎?想必,依然存在很多問號。雖然,普遍來看,母親在養育孩子上更為細心。但是,既然存在「無良的父親」,那麼就難以排除「無良的母親」。當然,我們並不是揣測「4歲女童的生母」也會虐打孩子。只是,從孩子的處境出發,進行可能性的分析而已。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生父」和「繼母」應該不是「共謀」。但是,生父絕對存在「縱容」和「不作為」。事實上,傳統的婚姻離散,孩子往往會留給「男方家」。因為,在既定的道德秩序中,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被視為「男方家」的「生命資產」。所以,只要「男方家」經濟上不太差,法理上也會把撫養權判給「男方家」。
只是,回到這位「4歲女童」的成長處境,既然「男方家」得到撫養權,卻又不負責,反而進行虐打,這就讓人感到匪夷所思。但是,當我們發現,「女童」在父母離婚後,都是爺爺奶奶進行「照顧」時,你就會發現,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她的「生父」要「撫養她」,而是她的爺爺奶奶「捨不得她」。
不得不承認,在世俗的運行機制中,法理往往只會處置擊穿底線的事情。而對於底線以上的「不合理」,依然只能任由世俗的規則為所欲為。好在,近些年,關於兒童權益的認知,全社會在不斷的拓展邊界。因為,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自我發聲」,「自我反抗」孩子,僅靠「血緣性的保護」,遠遠不夠。甚至,還可能會變成「虐打黑箱」中的棄兒。
要知道,就「血緣延續」的尺度而言,「虎毒不食子」歷來被奉為人性的底線。但是,從「過去」到「現在」,「虎毒食子」的情況卻時有發生。所以,回到「生命權利」本身,公共性的保護並不是否定「血緣性的保護」,而是要為「血緣性的保護」站臺,讓其更加堅韌牢固。
所以,如果有人還存在「我的女兒,我想怎樣就怎樣的思維」,可能確實要引起注意。因為,在個體安危的尺度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當然,情理如此,卻並不代表可以嚴實地進行落實。因為,對於父母虐打孩子來講,多數是在密閉空間內進行。所以,很難發現,更難監管。
並且,在我們的道德秩序中,家事清官都難斷,何況鄰人更加不好介入。所以,對於「4歲女童」來講,要是不被打到住院的境地,可能依然會遭遇不同程度的虐打。不得不承認,保護兒童的權利,依然是個較大的難題。即便明文規定擺在那裡,也只能解決極致的案例,而邊緣性的案例,依舊在隱隱發作。
然而,就「4歲女童」的「生父」而言,雖然不是「女童」這次入院的直接觸發者。但是,他卻是女兒遭遇「傷痛」的主要「推手」。說實話,如果「女童」最終「醒不過來」,或者留下「後遺症」,那麼作為「生父」而言,女兒的悲慘遭遇,可能會會成為他一輩子的「心結」。當然有人會說,這種狼心狗肺的「生父」是不會心痛的。
只是,回到人性的複雜性上,「女童」的「生父」應該不會無動於衷。甚至,作為「女童」的爺爺奶奶會更加心痛。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她)們既不希望兒子入獄,也不希望孫女就此夭折。於此,接下來無論結局如何,都會長久的無法釋懷。
並且,他(她)們會一定程度的進行自責。因為,要不是孫女寄宿於兒子的「新家庭」,可能孫女也不會如此悲慘。只是,一切都已經不可復還。當然,這件事情之後,可能他(她)們也不再會執念孫女的撫養權問題。畢竟,孫女已經這樣,強留的可能性也不大。
不過,「傷痛皆可愈」,從生理性的視角看,確實是大概率的事情。但是,回到現實中,具體的人身上,可能就沒那麼容易。雖然,4歲的孩子,記憶力還不夠那麼好。但是,她如若有幸活下來,受過的傷痛,可能終究會被提起。於此,這種「終生傷痛」,永遠是無法消散的。
而對於她的「後媽」和「生父」除卻要承受法理的制裁,同時也會在道德上被打入地獄之中,暫時難以超生。至於她的「生母」,能否有勇氣接受女兒可能遭遇的不幸人生,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對於經濟能力一般的女性而言,帶著女兒生活,確實很難面對現實的處境。
尤其,她還年輕,不太可能不再進入新的婚姻之中。所以,「4歲女童」能躲過這劫,並不意味著她的童年會走向光明。只能說,會迎來短暫的光明。畢竟,「4歲女童」到長大成人還有十幾年的時光,需要穩定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她的路怎走,確實依然成謎。
不過,她的「生母」打算要回「撫養權」,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沒什麼問題的。因為,「女童的安危」還是一切的基準,程序只是為更大程度地保留正當性而已。至於,孩子以後的成長,可能要受到的考驗依然很多。因為,她實在太小,遭遇不確定性的可能太多。
說實話,黑龍江這起虐童事件,公眾只是關注當前的「女童處境」,至於後續的事件演變,以及女童未來的生活,往往會被忽略。但是,卻是更為重要的部分。就以女童治療的問題來講,目前也只是靠民間捐贈在維持。但是,這依然是有限的,難以解決根本性問題。
要知道,如果治癒之後,還是留下後遺症,那麼她的悲慘遭遇可能會轉化成為永生的「疾痛」。這種時候,即便她的「生母」也會迎來再次的打擊。因為,一個經濟能力一般的女性,帶上一個有「後遺症」的女兒,很大程度上,她們母子會遭受世俗白眼。當然,這些也都是後話,一切就看她能否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