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18日下午4點,紐約長島城的家裡,樓柯吟微微沉吟了一下,毅然按下了電腦回車鍵。
電腦裡這首剛剛創作完成、飽含思鄉情愫的音樂作品,通過網絡正式提交到了杭州亞運會音樂作品徵集網易雲音樂分賽區。
4歲開始學琴
曾創作系列奧運兒歌
樓柯吟,1994年出生於杭州,4歲開始學鋼琴,師從徐良玉老師,學琴三年,獲得浙江省第二屆「明珠杯」鋼琴大賽第二名好成績。
「5年級分班的時候,我開始學習即興作曲,最初只是在鋼琴上彈奏一些旋律,當時懵懂,不知該如何記錄這些無意識的音樂作品片段。」樓柯吟說,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作曲系丁纓教授指導自己如何記錄這些音樂作品,引導她譜寫音樂作品後續的旋律和節奏,為她指明了專業學習的方向。
此後,樓柯吟創作了大量歌曲,曾多次在校內上演。
2008奧運年,丁纓教授推薦樓柯吟與作詞人何正祖合作,創作了奧運兒歌系列《爸爸是火炬手》《我為了奧運種束花》等作品出版發行,並與上海小瑩星藝術合唱團進行了合作錄製與演出。
「這樣說來,我和國際性體育賽事的緣分,從2008年就開始了。」樓柯吟說道。
拓展邊界
碩士畢業後想成為職業作曲家
「高中的時候,我也有過『叛逆』期。」她叛逆方式,是「玩」電子音樂,「玩」到了大學,她又重拾古典音樂。「這段『叛逆』的時光,拓展了我的作品邊界,也讓自己更加深入感受到古典音樂的美。」樓柯吟說。
2012年,樓柯吟以優異的成績被上海音樂學院理論作曲和音樂工程專業同時錄取,選擇就讀音樂工程專業,師從安棟教授。
樓柯吟與老師馬喬裡·梅裡曼
2016年,樓柯吟本科畢業,前往美國曼哈頓音樂學院作曲系深造,師從著名作曲家、教育家馬喬裡·梅裡曼(Majorie Merryman)。
求學期間,她的作品多次在校內上演。2018年5月,樓柯吟從曼哈頓音樂學院拿到了古典作曲碩士學位。至此,樓柯吟堅定了信仰,要成為一位職業作曲家。
她的作品《靜默的歌》(A song of Silence)曾獲美國金鑰匙國際作曲大賽青年組銀獎。
來聽一聽她創作的大提琴獨奏《源·Yuan》吧,這首曲子靈感自於中國傳統道教,2018年10月,該曲曾在美國卡內基音樂廳首演。
首次填詞
打造完整杭州亞運會音樂作品
在美學習、工作期間,樓柯吟每年會抽空回杭州。
「杭州總能給我新驚喜,城市建設越來越國際範兒,出門只需帶一部手機,我的家鄉是名副其實的』數字經濟第一城』。」樓柯吟說,近兩年,隨著杭州亞運會的臨近,每次回杭總能在街頭發現豐富多樣的杭州亞運會元素,「作為本塘人,我能為杭州亞運會做些什麼呢?」樓柯吟屢屢自問。
得知杭州亞運會啟動音樂作品全球徵集活動,樓柯吟第一時間準備了起來。
「創作杭州亞運會音樂作品,我嘗試著打破傳統中國音樂觀念,在不局限使用中國傳統樂器和傳統旋律的基礎上,用更多新穎和獨到的方式,來體現中國文化特點和杭州城市特色。」樓柯吟說,音樂是包容的,不分國界、人種、性別,只要是能夠使人產生共鳴的旋律,就是好的音樂。
此前,樓柯吟曾與多位視覺藝術家及導演合作,為獨立電影和時裝宣傳視頻製作音樂。這些經歷,為她參與創作杭州亞運會音樂作品,提供了豐富的靈感。
接下來,她將在樣稿的基礎上進行完善,「希望能加入管弦樂團的演奏,展現杭州精緻和諧、大氣開放的城市氣質,表達人與自然的和諧之聲。」樓柯吟說。
創作過程中,她完成了一件突破自我的事——創作一首完整的原創詞曲作品。
沒有填詞經驗的她找來了「外援」——學長宋昊天,他也是杭州人,是紐約大學在讀博士。南屏晚鐘、禪定靈隱、錢江潮湧……歌詞中有耳熟能詳的杭州歷史人文景觀;人齊聚、宏圖現、心相融,歌詞中更有異鄉遊子對杭州亞運會的深情期盼。
「體育和音樂都是世界性的語言,作為杭州人,希望自己能為家鄉創作出富有全球性、時代性、藝術性、創新性,廣為傳唱、激勵人心的亞運音樂作品,創造溫暖的』亞運記憶』。」樓柯吟說。
重要提醒:目前,杭州亞運會音樂作品徵集第一階段的徵集活動已於6月23日啟動,應徵人可通過浙江衛視總部賽區、抖音分賽區、網易雲音樂分賽區和高校分賽區參與徵集活動,本階段徵集投稿截止日期為2020年11月30日。
浙江衛視作為本次活動的總部賽區,專門開闢亞運音樂作品徵集專屬通道。即日起向全社會公開徵集亞運音樂作品,歡迎海內外音樂人士踴躍參與,可發送至浙江衛視報名郵箱ztv1@zrtg.com。活動後續敬請關注浙江衛視官方微博。
重點推薦
您還可以在浙江衛視官網藍天下、藍莓視頻客戶端、人民日報客戶端、新浪微博、新浪新聞、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騰訊新聞、企鵝號、天天快報、網易新聞、百度百家號、鳳凰新聞等平臺同步獲取浙江衛視文章。
「在看」點一下,為我打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