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中國留學生——日常挑戰與政策建議》報告發布會於11月27日在國會保得利大廈舉行。(《歐洲時報》/陳述 攝)
據《歐洲時報》報導,近期一份有關在英中國留學生狀況的報告顯示,九成在英中國留學生不建議選擇英國作為出國深造目的地。
這份名為《在英中國留學生——日常挑戰與政策建議》的報告由英國國會跨黨派華人事務小組(APPCBG)聯合英國華人參政計劃(British Chinese Project)編撰,共就「英國公共服務」、「大學服務」、「移民系統」和「社會融合」等四個方面的問題收集了來自英國26個城市988名中國留學生的意見。
該報告認為,英國政府應該認識到中國留學生對於英國的重要貢獻,並且建議就包括中國留學生在的國際留學生在英生活面臨的問題展開進一步公眾諮詢。
英國國會跨黨派華人事務小組、英國華人參政計劃參與此次報告編撰工作的主要人員合影。前排左起:英國華人參政計劃副主席葉穩堅、巴裡·加德納、梁日昌、英國下議院議員凱薩琳·韋斯特(Catherine West);後排左起:韋文浩、該報告調查統籌梁鍶淼。(《歐洲時報》/陳述 攝)
英國國會跨黨派華人事務小組主席、下議院議員巴裡·加德納(Barry Gardiner)在11月27日舉行的報告發布會上表示,一直以來中國留學生都被認為是一個在社交上較為安靜的群體,因此大學一般認為他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但此次的報告顯示,在英中國留學生們正面臨著一些急切挑戰。他們普遍對大學提供的服務感到不滿,並且不會向其他人建議來英國讀書。加德納認為,考慮到中國學生在所有國際留學生中的佔比,以及他們對於英國經濟的貢獻,該報告中的一些數據顯示了令人非常擔憂的趨勢。
英國華人參政計劃主席梁日昌表示,主流社會一直以來有關在英中國留學生的生活狀況知之甚少,因此該報告的推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需要傾聽那些接受訪問學生們的心聲,並且幫助他們尋求積極的改變」。
數據顯示,2015-2016年度來自中國內地、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的留學生達12萬人,佔據所有在英非歐盟留學生的30%。該數字較十年前增加了一倍。但與人數的增長不符的,則是更加不利的留學環境。該報告表示,自2010年以來的一系列移民政策改變,包括取消Tier 2畢業後工作籤證和Tier 5國際學生實習計劃等,極大限制了中國留學生畢業後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機會,剝奪了他們對英國經濟做出貢獻的機會。
在被問及為何在畢業後(選擇)不留在英國時,超過六成受訪者選擇就業限制作為主要原因。
「學校服務無法與高昂學費匹配」
在大學提供的學生服務方面,96%的受訪者希望看到更加細緻、更加文化敏感的學生項目幫助他們更好適應英國的留學生活。有14%的受訪者稱他們沒有收到任何來自大學提供的幫助。曾使用大學提供醫保服務的不到四分之一。
在前期受到988份問卷調查反饋之後,編寫組又與其中30人進行了深入訪談。在訪談中,有留學生表達了對「學校服務無法與高昂學費匹配」的不滿,以及對於「學校幾乎從不諮詢留學生意見,從不主動聯繫我們」的困惑。
英國華人參政計劃副主席韋文浩在談起編撰該報告的初衷時表示,在兩年前為英國華人參政計劃進行校園招募的時候,有留學生誤將他們認作移民中介機構,更有人表示「終於有人來幫我們解答留英的相關問題」。韋文浩意識到,很多在英中國留學生缺乏基本的幫助和指導,並由此萌生了對這一群體的生活進行詳細統計報告的想法。
英國華人參政計劃會長李貞駒律師表示,該報告會在國會上下議院公布,同時也將會送達到全英國的大學。她也希望該報告能夠收到更多來自留學生的反饋。
李貞駒也表示已與現任英國國際貿易大臣利亞姆·福克斯(Liam Fox)聯繫,將會在後者的引薦下與英國教育部聯繫,進一步開會商討,推動有利於留學生的政策出臺。
加德納也表示,除了通過議會層面為中國留學生發聲,該小組也會與英國各大學積極溝通,鼓勵他們做好與國際留學生的溝通工作。
針對中國留學生犯罪令人擔憂
除了籤證政策的限制和對留學生活的適應,報告中還提到了幾個更加令人擔憂的現象。
在參與問卷的學生當中,6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或者有朋友曾經遭遇嚴重犯罪侵害。而其中的四成,更由於缺乏自信或不知道如何做等原因而沒有向警方報案。來自諾丁漢、萊斯特、考文垂和伯明罕的中國留學生報告曾遭遇犯罪的比例高於平均值。
在所有受訪者中,約一半表示曾受到某種形式的種族歧視。同樣,只有很小部分人反映他們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該報告建議加強對偷竊、搶劫、仇恨犯罪等針對中國留學生犯罪的調查力度,並且建議對校園內的種族歧視仇恨犯罪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加德納也希望該報告的出爐能夠促使更多中國留學生站出來,向警方或學校反映他們遇到的犯罪行為或不公平待遇。
梁日昌表示,該報告將會成為一個起點:「由此開始建立網絡,開啟與大學及政策制定者的溝通交流,並確保英國繼續在中國學生中擁有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