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美國大學而言,相對於 LAC(Liberal Arts Colleges 文理學院),人們習慣把一般的綜合性大學簡稱為「大 U」,意即綜合的、大型 University。
如何看待這兩類美國高等院校的差異?又到一年選校季(通常文理學院的申請截止日略晚於綜合型大學),希望下面的信息對大家有參考作用。
培養目標
文理學院一般以培養精英為教育目標,即所謂的博雅教育——追求跨學科的知識素養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方式,以及注重個人素質和精神成長的培育宗旨。
這是相對很受美國人歡迎的。頂尖文理學院的申請難度並不低於「哈普耶斯」等一流綜合型大學。
文理學院培養學生,側重於全面教育和挖掘學生的探索求知慾以及研究能力。文理學院幾乎沒有研究生院,卻又是未來打算深造讀研究生的學生最為適宜的教育平臺。說到全面教育,文理學院注重的是通才教育,即讓學生儘可能多地選修各種專業和課程,在各類知識層面上都有基本的了解,在這個教育過程中構建一個人未來全面發展的基礎,使學生在今後人生中面對複雜變化和轉型時,無論從事什麼行當或者在哪個專業領域繼續深造,都能從容適應和勝任。
因此,文理學院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具有變通性的全才。
相對而言,綜合性大學培養人才的目標則比較寬泛,適合多類人才的成長方向。尤其那些一流的大 U,既以培養精英為己任,又兼容並蓄各類學子,同時以強有力的研究生院支撐不同升學目標的學生需求。
培養方式
文理學院都是 12 人左右的小班授課,專業方向的選擇較為有限,以文科和理科為主。因為人少,學生與教授的交流機會非常多,同時每個班又都有專門的老師負責,而且管理比較嚴格,學生被關照得更多更細。學院的學術教學也比較精湛。綜合性大學開設的課程一般都非常廣泛,專業選擇也很多。同時由於學生人數多,上課至少是幾十人,一般都是一兩百人,因學校規模而異。在這種較為鬆散的管理模式和培養方式之下,學生自主學習和學術上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挖掘。
規模
文理學院的規模明顯小於大 U,招生人數一般限於一千到兩千人之間,甚至不如我國許多高中的規模。最小的文理學院是從校園一端到另一端步行僅需幾分鐘。綜合性大學一般都至少有上萬人,常常就像是一個中小型城鎮,林林總總的學院及其教學樓,再加上大型圖書館和運動場館等等,所佔場地往往相當大。
師資
美國一流綜合性大學,堪稱人才濟濟、藏龍臥虎。一所綜合性大 U 名校裡,有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並不稀奇。對於本科生而言,綜合性大學的教授在課堂上是難覓其「芳蹤」的。除了不得不完成的指標性授課任務,大一大二的學生上課,很難見到教授們露面,往往是 TA(助教)來完成其導師的教學或者大部分教學相關工作。在文理學院,確實不太可能遇到諾獎級的研究成就極高的教授,然而文理學院的教授並非不如綜合性大學的教授。原因自然是文理學院教師的工作重點不在研究,而在於教學。文理學院的重點畢竟是本科教育,師資力量都投入教學。即使剛入學的大一學生的課堂裡,一線授課老師一般都是教授,這使學生獲益很大。學生經常有機會去教授的辦公室答疑,或者受邀在教授家裡聊天交流,甚至常有機會參加教授的一些專業課題,儘管學術深度有限,但對本科學生還是非常有好處的。
費用和獎學金
平均來看,文理學院的學費並不明顯高出大 U,一般都是每年四到六萬美元不等,而且也因學校性質和地域名氣等多種因素而異。但是,從獎學金上看,兩者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在文理學院,無論在獎學金的種類還是金額上,學生獲得的機會,都比綜合性大學的本科生多。很多美國人發現,私立文理學院往往比州立院校更為慷慨,肯花大部分自由資金去資助學生。
社交和就業
有的家長認為綜合性大學人多勢眾,有利於孩子未來拓展人脈。
事實上,綜合性大學人多校大,學生之間相互結識和交流的機會固然不少,但是文理學院則因人少和規模小,人們接觸相對密切,便於成為朋友,也很有利於構建人脈關係。從就業來看,大 U 的本科畢業生直接就業有一定優勢,因為綜合性大學多在繁華都市,所在地一般都是企業多,就業機會也多。另外綜合性大 U 的名氣一般也有利於畢業生的順利求職。那麼文理學院的畢業生直接走上職場就不利嗎?非也。美國的僱主普遍看好和重視文理學院的畢業生,因為深知文理學院的通才和精英教育理念的優勢。雖然文理學院的學生得到校園面試的機會相對於大 U 的畢業生會少一些,但在申請研究生院時,又有很大的優勢。統計數據表明,LAC 名校的研究生錄取率甚至高於哈佛大學,例如,頂尖文理學院波莫納有 80% 的學生在畢業後十年內就讀研究生院。
以上六點分析,希望能幫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選擇文理學院和綜合性大學的不同意義:
大 U 一般比較適合性格外向、善於交朋友和喜歡與別人打交道的學生,另外如果未來打算從商或從政,也適合考慮綜合性大學,能有機會參加更多種類的活動,得到更多的社交鍛鍊;
對於文理學院,雖然什麼類型性格的學生都可選擇,但從錄取的學生群體來看,相對地喜歡安靜或者打算未來繼續深造做學問的學生比較多一些。
附:USNEWS 2019 前 10 名美國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