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2月8日訊(記者 馬超群 通訊員 朱業虎)在平度市南村鎮駐地建設路中段,有一座40年歷史的長方體3層高文化大樓,上題「平度市南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也是當地一大地標和網紅打卡地。
文化大樓坐南向北,坐擁水上,與一路之隔的南村鎮政府辦公樓遙相呼應。
南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與政府辦公樓
文化大樓見證了南村鎮崛起,見證了南村鎮歷屆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苦幹實幹的奮鬥歷程,見證了獲得全國文明村鎮、國家特色小城鎮百強、國家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鎮、國家重點鎮、國家建制鎮示範試點鎮、中國特色小城鎮百強、山東省智能家電聚集區、青島膠東臨空經濟示範區北區等一個個國家和省市級榮譽的責任與擔當。
文化大樓四面碧波蕩漾,流水潺潺,水的光影、樹的光影、樓的光影,如在水墨畫卷中,充滿著沽河水韻,通過小橋連接著文化廣場,現在每天有在閱覽室看書的,有網上查詢資料的,有在文體活動室娛樂的,有在文化廣場健身的,有觀看文體活動,有跳廣場舞的,有坐在觀景臺聽風聞香的……
這裡黨的思想理論宣傳隨處可見,是全鎮開展文明實踐活動的主陣地,當地很多有影響的文明實踐活動,在這裡舉行;對於南村人民來說,這裡是淨化心靈的場所;遊走都市的人們,在自然與人文兩相觀照中,拾起這一值得珍藏之處,其樂無窮。
據了解,文化大樓的前身是影劇院,當初按照國標舞臺設計,利用廢棄灣塘,於1979年春天動工興建,樓基面積2000平方米,1980年6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樓下擁有959個座位,樓上393個座位,共計1352個座位。影劇院竣工後,政府組織疏通了排水渠道,漿砌了灣塘,水能進也能出,流水不腐。植樹綠化,設置了觀景廊道,美景如畫,盡收眼底。
南村水上漂影劇院(文明實踐所)
影劇院坐落於環水灣中,四周基礎為鋼筋混凝土灌注結構,常年綠水環繞託浮,被譽為「水上漂」影劇院,時為平度鄉鎮級第一處影劇院,是當時著名的景觀,是當地老百姓休憩娛樂的好場所,建成伊始,引起轟動,曾被《人民日報》刊文推廣,幾乎家喻戶曉。後因歷史原因,破舊不堪,多年棄之不用。2012年12月,鄉鎮區劃調整後,鎮黨委、政府重修影劇院,啟用作為黨課教育、會議、文化活動等需要,陶冶全鎮人民情操。
2019年,為滿足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需要,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工作向縱深推進,再次全面改造「水上漂電影院」,投入200餘萬元,修繕一新,變成了集「南村鎮文化活動中心」、市圖書館南村分館、市委黨校南村分校等為多位一體的南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使志願服務再添力。內部劃分了詳細的功能區,包括莊戶學院、黨建示範園地、圖書館、書畫創作室、文體活動室、創作室、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室、電子閱覽室、多功能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廳等,搭建了數字融媒書櫃等現代化數字學習平臺,還能夠承接大型會議、演出等多種需要。
這裡還是全鎮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的總指揮部,配備室內外群眾活動場所和新時代文明實踐設施,匯聚新時代文明實踐榜樣力量,講好南村故事。
南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遵循「115」工作思路,即建好一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伍,一個新時代文明實踐載體——莊戶學院;積極開展「五講五踐行」文明實踐活動,即講思想、踐行理想信念;講文化、踐行文明禮儀;講道德、踐行高尚品行;講新風、踐行時代美德;講技能、踐行鄉村振興,打通宣傳、教育、關心、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南村鎮文明實踐所環境
文明實踐遍地開花。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為依託,全面夯實「1+145+N」實踐陣地,在全鎮145個村莊,打造2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站、3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標準站、89個村級新時代文明實踐普通站,在企業、學校、醫院及鄉村振興示範點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全鎮360度全覆蓋。
「沽河紅潮」志願隊伍精準服務百姓。啟動了「沽河紅潮」志願服務品牌建設,壯大志願者隊伍900餘支,志願者12000餘人,文明實踐師200餘人。
文明單位創建開創新局面。全鎮145個村莊,其中131個村莊達到縣級以上文明村莊標準,縣級以上文明村莊比重佔90%,南村鎮始終保持全國文明鎮榮譽稱號。
南村鎮文明時間所
南村鎮新時代文明時間所,還先後承辦了大型現代柳腔戲《忠誠》、迎國慶書畫展、青島老年藝術劇團和平度市呂劇團大型呂劇《菜王當家》演出、平度書畫家和文學愛好者走進南村採風、春節聯歡會等大型活動,通過微信公眾號、網站等平臺同步播出,每場直播收看人數能達10萬人次左右,線上、線下的聯動,讓群眾的參與感受更加立體、多元。
2019年書畫展開幕式
中國文明網、青島文明網等網站媒體,曾經以《平度南村鎮"五講五踐行"開啟新時代文明實踐新徵程》為標題,進行廣泛報導。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南村鎮慶祝建黨98周年紀念活動
以文明實踐所為帶動,持續深化志願服務內容,持續擦亮「魅力南村」名片,助力南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