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體育訊 「總的說來,近5、6年來,中國的後備人才建設比較好,好苗子接二連三地湧現。」11月13日,2007年全國室外射箭錦標賽在廣西武鳴落下了帷幕。
國家體育總局射擊射箭管理中心射箭部部長周元在接受搜狐體育專訪時表示,中國射箭的後備人才已達到一定程度。
在第六屆城運會上,小將們幾乎分享了所有的榮譽:北京小夥邢宇打破全國男子決賽36支箭總成績紀錄,女子各項冠軍的成績也十分出色。而本次全國射箭錦標賽上,小將們又交出了一份很好的答卷:女子單輪全能的冠軍張雲錄和個人淘汰賽冠軍祁娜、男子個人淘汰賽的冠軍陳文圓都是來自江蘇隊的小將。
說起中國的後備人才建設,周元表示:「過去都沒有二、三線的建設,近幾年我們抓得很好,二線體校發展到100多所,三線的業餘學校有60多所,還有其他的個人愛好者。」其中,全國授牌的重點體校還有著嚴格的標準:有獨立的經費、領導的重視以及輸送人才的標準。這一標準平均是向省或國家輸送5到6名隊員。
據周元介紹,除了正常的訓練外,每年還會在寒暑假開展調訓調賽,讓二、三線隊伍隊員來參加集訓,請國家隊高級教練給普通教練員講課,在訓練和技術上給與指導。同時,每年還會開展一次業餘隊教練的培訓,對他們的訓練提出要求。「在中國青少年的比賽每年有三次,一個是重點體校,一個是重點學校,還包括一次青少年的綜合比賽。另外,我們在學校的比賽,運動員的參賽人數也保持在500人左右。」周元表示,如今中國的青少年綜合水平在國際上屬於前列,這也由於我國的射箭梯隊建設抓得比較早。
對於後備人才的選拔標準,周元表示:「還是以成績來說,而且標準一年比一年高。全國比賽的前多少名也才有機會進入國家隊。」因為選拔的標準高了,所以優秀的新人層出不窮。周元舉了個例子:「就拿打全運會的人來說吧,以前都是那麼幾個人打2、3屆左右,但現在沒有了。3、4年就更換一批隊員,像大浪淘沙一樣,優秀選手留下了,其他的都被更換。」
相對於韓國的射箭後備人才培養,周元表示韓國很多運動員是進入俱樂部,進行專業的射箭訓練。「而我們則更多地是文化學習與訓練兩手抓的形式,很多學校都是課後再開始訓練,體校也是上午學習下午訓練,相對而言,韓國的運動員進入俱樂部了參加文化學習的機會就少了。」(搜狐體育 何烴烴發自廣西武鳴)
(責任編輯:王燕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