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在超高頻自動識別技術研發上滯後國際2-3年,雖形成一批專利技術,但數量較少。超高頻RFID的核心技術主要包括:防碰撞算法、低功耗晶片設計、UHF電子標籤天線設計、測試認證等方面。
下面我們就來簡要介紹下關於超高頻RFID的那些專利技術吧!
低功耗晶片設計方面(low power)
2008年4月,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中公開了一種用於超高頻射頻識別晶片的解調電路,包括包絡檢測電路及包絡整形電路。天線接收的射頻信號依次經過包絡檢測電路及包絡整形電路並被處理為S信號和Sav信號輸出到比較器。
包絡整形電路包括洩流電阻、二極體、濾波電阻和濾波電容。其中,洩流電阻連接在包絡檢測電路的信號輸出端和地之間;二極體陽極接至包絡檢測電路的信號輸出端;陰極接至由濾波電阻和濾波電容構成的並聯支路一端,並聯支路另一端接地。
包絡檢測電路的信號輸出端為S信號輸出端,二極體陰極與濾波電阻和濾波電容構成的並聯支路的連接點為Sav信號輸出端。該發明實現了超高頻射頻識別晶片的解調電路低功耗和低成本的並存。
防碰撞算法(Anti-Collision Algorithm)
1、2007年2月,深圳市當代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涉及一種超高頻遠距離自動識別系統中的多標籤防碰撞算法。該算法是根據標籤返回數據碰撞的情況,動態調整Q值,其包括如下步驟:
a、預設Q值為0~15;
b、讀寫器發QUERY(查詢)命令並接收標籤返回;
c、讀寫器發送2的Q次方個QUERY REP(查詢應答)命令;
d、經過步驟a、b、c後,碰撞計數為0,則標籤讀取過程結束;如果碰撞次數不為0,則根據碰撞次數確定下一次QUERY命令的Q值,重複步驟a、b、c。
動態Q值通過如下方法確定:
a、估算標籤的數量值;
b、根據標籤數量的估算值和計算概率的冪和冪指數運算,求其以2為底的指數,即為新的Q值。
該發明可實現超高頻遠距離自動識別系統中的多標籤的無遺漏完全讀取,並且具有較高的讀取效率。
2、2007年12月,復旦大學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結合Bit-Slot和ID-Slot的隨機型防碰撞算法。
首先,標籤隨機選擇一個slot反饋1位確認指令,所有標籤的返回信息組成一串長度為L的bit串,讀寫器在消除空時隙後發送L-c0個QueryRep指令,標籤在與時隙計數器相對應的時隙裡反饋自己的ID碼,讀寫器根據收到的ID碼判斷是否產生碰撞;讀寫器識別標籤並統計碰撞時隙個數、成功時隙個數;如果標籤沒有被識別完畢,讀寫器再開啟下一幀繼續識別標籤,直到所有標籤被識別完畢。
該發明採用Bit-slot的方法降低空時隙的時間開銷,同時使用較短的QueryRep指令代替Bit-Slot中較長的「獨1碼」確認指令,可以有效地提高多標籤識別速度。
3、2003年8月,上海復旦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高頻射頻識別系統防碰撞的識別方法,該系統包含一個閱讀器和至少一個應答器。其特徵在於,使用特定形式的無線信號在閱讀器和應答器之間建立無線通信,該無線信號由邏輯信號部分和時隙部分組成。邏輯信號部分用於傳送閱讀器給應答器的各種命令或信息,時隙部分用於應答器進行反向散射調製向閱讀器傳送一位二進位位的應答信號。
以無線通信為基礎,閱讀器通過向應答器發送相應的命令或信息,使應答器在初始狀態、一般查詢狀態、一般搜索狀態、等待狀態、確認狀態間作相應轉換並執行閱讀器對應答器的搜索和查詢動作,從而完成閱讀器對應答器的識別。
該發明解決了以前二進位搜索方法在同步上的問題,並提高其抗幹擾的性能。
4、2008年12月,上海復旦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多標籤防碰撞算法。該算法包括:清零;讀寫器發送標籤查詢命令;應答器對接到的查詢命令進行判斷;讀寫器接收標籤查詢應答並判斷;讀寫器對應答器進行數據處理;pd值設置為1,Q值設置為Q;讀寫器發送查詢變更命令同時應答器回發;讀寫器接收標籤查詢應答並判斷。
讀寫器對應答器進行數據處理,該算法能以快速排除的方式循環,對發生衝突的標籤有很高實際識別效率,可以快速減少讀寫器工作範圍內的應答器數量,一方面通過快速減少應答器數量提高識別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讀寫器在電磁環境的幹擾下以進一步提高識別質量。
測試認證方面
2008年10月,上海聚星儀器有限公司申請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中涉及到一種具有實時應答功能的射頻識別綜合測試儀器。其中由控制器、中頻、基帶處理器、射頻上變頻器、射頻下變頻器組成。控制器的輸出端接中頻、基帶處理器的輸入端,中頻、基帶處理器的輸出端接射頻上變頻器輸入端,射頻上變頻器的輸出端輸出信號,射頻下變頻器的輸入端接被測設備返回信號,射頻下變頻器的輸出端接中頻、基帶處理器的輸入端。
該測試儀器主要用於讀卡機和標籤的協議一致性測試和性能測試,通過軟體實現射頻識別協議,運用模塊化儀器集成專屬於射頻識別測試的測試系統,同時運用中頻、基帶處理器板載FPGA實現第二代超高頻射頻識別標準微秒級實時應答。
UHF電子標籤天線設計
1、2007年7月,北京郵電大學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涉及設計電容和電感耦合的標籤天線,由介電襯底和設置在介電襯底上的天線單元組成。
該天線單元包括:
a、第一元件,為天線單元主體,包括第一導體和第二導體,由直線或彎折線組成,用於控制工作頻率;
b、第二元件,為第一元件提供良好的電容性耦合,並實現一定範圍內的天線電容值可調;
c、第三元件,位於第一元件的第二導體和第二元件組成的閉合空間裡,根據其形狀和面積以及在閉合空間內的相對位置,為第一元件提供良好的電感性耦合,並實現一定範圍內的天線電感值可調。
該標籤天線能夠通過簡單調整,與不同標籤晶片實現阻抗匹配,同時保證在工作頻帶範圍內具有足夠帶寬。
2、2008年8月,浙江大學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雙頻帶抗金屬超高頻射頻識別標籤天線。它包括金屬地面、金屬輻射面、基板、矩形凹槽、第一饋線、第二饋線、過孔、射頻識別晶片和U形隙縫,基板為長方形。金屬輻射面位於基板上表面,金屬地面位於基板下表面,金屬輻射面靠近短邊的一側嵌有矩形凹槽,矩形凹槽中間設有第一饋線、第二饋線,第一饋線一端與第二饋線一端之間設有射頻識別晶片,第一饋線另一端與金屬輻射面相連接,第二饋線上設有過孔,過孔上端與第二饋線相連接,過孔下端與金屬地面相連接,金屬輻射面靠近長邊的兩側上嵌有一對U形隙縫。
該天線製作的射頻識別抗金屬標籤可以同時覆蓋中國超高頻射頻識別的兩個頻帶或北美和歐洲超高頻射頻識別的兩個頻帶。
3、2008年11月,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寬頻RFID超高頻天線,其包括組合在一起的一近場天線及一遠場天線。其中,所述近場天線為感應線圈,所述遠場天線為偶極子天線。所述天線是蝕刻在覆鋁的聚酯PET襯底上。同時該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使用上述天線的射頻標籤。
該實用新型的天線工作距離範圍包括近場或遠場範圍,且其工作頻率範圍就可以覆蓋整個RFID UHF頻段,因此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同時,在頻帶範圍內,阻抗值很穩定,在工作頻段內在xz方向具有良好的全向性。
4、2005年9月,三星TECHWIN株式會社申請的中國發明專利中公開了提供了一種UHF RFID標籤及其生產方法。
該標籤包括襯底、附屬到所述襯底上並且具有多個用來連接晶片內形成的電路與外部電路的焊塊的晶片,以及至少一個在縱向伸展並且響應從外界傳來的超高頻率電磁場的UHF天線。
其中UHF天線的至少一端與焊塊連接並且天線的一部分固定到所述襯底上。因為該UHF RFID標籤使用多根短的UHF天線來代替環形天線,所以由於小的體積可以按照需要儘可能多地集成標籤,並且可以快速且容易地實施將天線結合到晶片上的過程 。
超高頻rfid技術具有能一次性讀取多個標籤、穿透性強、可多次讀寫、數據的記憶容量大,無源電子標籤成本低,體積小,使用方便,可靠性和壽命高等特點,相信未來會更好的發展,從而拓寬超高頻RFID的應用領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