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月嫂虐待孩子的視頻在網絡傳播,讓觀者膽戰心驚。月嫂行業的各種弊病早已有之。今年年初,各大主流媒體和微博出現一則新聞《男子花萬元請四星月嫂,上崗第二天寶寶肺炎入院》。文中提到,成都市民胡先生花錢請了月嫂,可未曾想到,這讓他更加「心力交瘁」。胡先生花上萬塊請的月嫂,「身體條件不合格、技術不過關」,前前後後月嫂換了3個。更令他鬱悶的是,在第三位月嫂上班的第二天,孩子因肺炎入了院,「說好是帶過二三十個娃娃的老手,結果只帶過幾個。洗澡水溫不夠,換尿不溼不給孩子蓋好,被子蓋得太薄……」
那這些在消費者口中問題層出的月嫂,又是如何進入到消費者家中的?因二孩政策全面放開而日益興旺的月嫂市場,其行業的規範化、標準化,又由誰來把控?又是否能有一家中介平臺上的月嫂是可靠的?
抓住市場痛點做全國月嫂的「娘家」
有媒體曾報導,目前國內僅「月嫂」類的相關家政公司就多達2400多家,由此可見,這一市場的需求量非常之大,但要在如此龐雜的市場環境中突圍,並非易事。「這麼多的月嫂公司,卻沒有一個大品牌,這就是行業的痛點。」菩提果創始人陳果告訴記者。
在陳果選擇創業的時候,本地服務網際網路化已掀起新浪潮,他便繞過已是一片紅海的吃喝玩樂,將目光投向了低頻剛需生老病死上。「這塊兒還有很多問題沒解決好。」他細細分析下來,生老病死都涉及一個重要環節——護理。而在母嬰、病患、養老三大護理服務中,母嬰護理最先成熟,「因為支付習慣好,大家願意為小朋友們付錢。」但當時的現狀是,母嬰市場雖然日益勃興,但很多消費者反映找月嫂依舊很難:透明度差,月嫂資質難把控等等。
為了解決這些行業痛點,並與同行形成差異化,陳果決定將創業重點放在這一行業的核心——月嫂,而非用戶。2015年4月,他成立菩提果,專注服務月嫂,標準化服務流程、提供相關技能培訓等,以逐步積累月嫂數據。「大家喜歡這個工具自然會主動傳播,後來平臺80%的月嫂都是月嫂自己邀請進來的,工具板塊會面向月嫂永久免費。」
菩提果把月嫂當成生產資料,把自身定位成月嫂娘家,提供免費或收費的客戶端培訓。「我們去年把月嫂送到韓國做培訓,是一種終身的職業交流培訓,參加的月嫂紛紛表示,開闊了視野,職業素養得到了提升。」
當年7月,平臺正式上線。運作一年後,月嫂數據已有一定規模,交易流程也經過了團隊的反覆驗證,陳果覺得是時候切入交易,才面向C端開放。
目前,已有十幾萬的月嫂在使用菩提果的月嫂端,「我們做到了行業第一,全國有不到5萬月嫂,起碼有1萬人在用這個工具。」「月嫂端不僅能幫我們挑出好月嫂,還能幫助我們發現優秀的月嫂。」
菩提果還在打造一個「月嫂圈」,月嫂端也是月嫂們交流、學習的平臺。「這是我們月嫂的互助組織,很有歸屬感,是我們可以依賴的地方。」一位月嫂高興地告訴記者。
家長端搭建評價體系行業更加透明
「目前的月嫂市場,對用戶來講,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信息不透明。」陳果告訴記者。「這些月嫂都不是家政公司的員工,是自由職業者,和家政公司之間沒有僱傭合同,是非常鬆散的關係,甚至有很多朋友間互相介紹的私單月嫂,流動性很大。」這些人的資質、健康情況消費者其實無從得知。
「去家政公司交幾千塊錢的押金,就可以上崗,然後每一個訂單被抽調30%-50%的佣金,服務質量難免低下。」另外,比起機構、品牌,母嬰護理行業更注重每位服務者,這個市場的服務者是共享的。「一個城市的月嫂不從屬於哪家機構,因為這一行業沒有員工制。」「但我們給月嫂們提供公司級的規範和保障,提供體檢服務,只對月嫂收取一定的服務管理費,還為她們提供雙向保險。」
良好的服務體系為菩提果吸引了大量的月嫂用戶,而不斷積累的月嫂數據,使菩提果現在的模式更像是有交易環節的月嫂行業的「大眾點評」。在菩提果的家長端,月嫂的培訓記錄、服務記錄、用戶評價等信息都會在平臺顯示披露,無論月嫂身處哪個城市提供服務,這些記錄都能為客戶選擇月嫂提供決策參考,同時也是月嫂能力水平的佐證。也就是說,在平臺上,月嫂信息不會斷檔。
陳果表示:「菩提果構建了一個用戶消費決策平臺,用大數據幫助用戶找到好月嫂,為他們提供充足的信息,有點類似獵頭服務,但同時介入服務流程,對體驗進行管理,並提供規範的合同和保險。在月嫂端則是月嫂職業生涯的服務平臺。」
模式創新網際網路助力月嫂行業發展
目前,月嫂基本都要「持證上崗」,包括健康證、母嬰護理師證(月嫂證)、催乳證等,然而龐大市場需求的背後,也暗藏著隱患,由此催生的一系列從培訓、拿證,再到上戶服務的黑色產業鏈。今年央視的3·15晚會,就曝光了很多辦山寨月嫂證的機構。多數的發證單位都是虛假存在。行業的公開透明一度成為從業者想要突破的難點。
而菩提果通過創新性地將網際網路+技術運用到月嫂行業,並開發出「家長端」和「月嫂端」兩個埠,實現了行業的透明,幫助消費者更好地選擇合適的月嫂,也幫助月嫂提升了業務能力和職業保障。
新機制的建立是有序推進的。菩提果首先面向月嫂上線的SaaS工具。通過建立邀請機制、組建地方社群的方式,迅速積累月嫂資源。「月嫂都有自己的圈子,通過社群他們能自發組織學習、培訓、聚會。」3個月後,月嫂資源破萬。
每位月嫂在菩提果上都有一棵專屬成長樹。菩提果團隊會按其所處階段,為她們提供相應的服務。如客戶是否願意給你一個好評,客戶願不願意將你推薦給朋友等,這都是考核指標。通過SaaS工具積累好月嫂的同時,團隊也開始為支付功能的開放做準備。他們決定讓客戶直接與月嫂聯繫,並為雙方提供公司級合同和保險購買渠道。
隨後,為了提高籤單效率、降低成本,菩提果決定,面試、籤單、續約等流程均從線上走。「雖然整套流程比想像複雜很多,線上面試怎麼走,合同範本如何選都需多次迭代。而月嫂服務又是預約制,面試籤單後3-6個月才會上門服務。若其間出現預產期衝突等情況,平臺需立馬協調更換月嫂。」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這些模式都逐漸穩定、成熟。
發展至今近一年半的時間,以北京、天津、武漢三個城市為例,菩提果平臺上有該城市30%的月嫂。陳果認為,月嫂行業盈利未來還是可觀的。二胎政策放開後,新生兒數量提升20%,以北京為例,有數據顯示新生兒數量在35萬-38萬,整個月嫂市場需求也進一步擴大,菩提果在這波紅利下,整體訂單量也有一定幅度的提升。除了月嫂服務,菩提果還提供育兒嫂和催乳師服務,陳果預計,2017年可以實現規模化盈利。
(責任編輯:羅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