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沒有一些家長群呢?
自從孩子上學後,中年老父老母的手機上都多了不少家長群,也是從那時起,我們漸漸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
家長群,簡直就是中年男女們展示自我的絕佳舞臺。
不知道從何時起,家長群悄悄變了味,很多人戴上了面具,每天都在群裡演戲。
在這裡,形形色色的家長們「齊聚一堂」,有著人生百態。
中年父母是強大和卑微的結合體,工作和生活上的大風大浪都見識過,卻很容易被一個小小的家長群壓垮。
之前,一位爸爸在家長會上突然情緒崩潰大哭。
原來是他經常不回復家長群的信息,被老師提醒後,突然就失控了,邊哭邊說自己加班、開會又盯著孩子,怎麼看得過來……
一個「小小」的家長群能把一個父親逼哭壓垮了。
今天明爸就來和大家裡聊一聊這個話題。
1
馬屁精
前幾天有個家長群上了熱搜,被網民們評價為「這才是家長群該有的樣子」。
一位家長在群裡發了一條長文:「這幾天我的孩子回來很難過,她說小朋友們總是說,你看她沒有手,而且1個告訴2個,2個告訴5個……」
這位家長沒想到,她這條信息發出後,竟會引來一片溫暖:
這條新聞曝光後,網民們都被感動了:
「看了竟然有點想哭。」
「媽的,看哭我!」
「好感動,都是善良溫柔的人。」
「突然間感覺人間又值得了。」
2
各色家長群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大部分進入家長群的家長,對這句話有很深的感慨。
無論是低年級的新晉學生家長,還是高年級的老手家長,都知道這個江湖不一般。
無論是爆炸式的群消息,還是家長們之間的明爭暗鬥,每一樣都讓人提心弔膽,謹言慎行。
多位家長都提到:除了海量的信息「轟炸」外,討論升學、曬才藝等,也讓家長群「變了味」。
這個聊天截圖的內容,是某班級的一位小學生因為上學忘帶了紅領巾和校卡,便被他們班的班主任當眾在家長群裡宣布——
該生明天不準再踏入學校教室上課,而且要求犯此低級錯誤的、負第一責任的該生家長,明天到學校說明原因:
根據這名老師在班級群裡的描述,因為這名同學忘了戴紅領巾和校卡,「導致班級被扣一分,全體學生的努力付之東流」。
在這名老師看來,學生忘了戴紅領巾和校卡,「出現這種低級錯誤」,「家長負第一責任」,並理直氣壯地要求這名學生家長「反省」,無論是氣勢還是口氣,儼然家長的領導一般。
忘記帶紅領巾和校卡去學校,的確是學生和家長有錯在先,但是這樣的錯誤,真的可以用不允許學生到校上課作為處罰嗎?
所以這個事發生後,家長群裡的一位家長看不下去了,於是這位家長站出來表示——該生只是忘帶紅領巾而已,私下批評教育即可,隨意對學生停課是違反法律規定的:
然而這位家長話音剛落下,就直接被班主任直接踢出群聊了:
在仗義執言家長被踢出群聊後,有家長有習慣性的替老師說話,
稱老師只是希望培養學生團隊精神,言辭過激可以理解,並稱「沒有必要搬出法律法規嚇唬老師」,「應互相理解,和諧共處」。
此話一出,不少家長開始紛紛接力,一起附和:
此事被曝光出來後,無數網友都看不下去了,網友們紛紛表示:
除了這類家長群,還有在家長群裡給老師無聊的打招呼,跳出來聲稱要給老師買早餐的:
還有天氣轉涼後,便有家長在群裡提醒老師多穿衣服,最後竟演變成一群人給老師吟詩拍馬屁的:
還有老師在周末布置作業時:
3
正義何時到
明爸看到一段話寫的非常好:
如果你看不到天亮,那就摸黑過生活;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那就別去照亮別人。但是,請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熱量的人們。你可以卑微如塵土,但不可扭曲如蛆蟲。
微信群要成為引領家長提升教育素養,做好家庭教育和自身教育的小學校;
微信群應該成為教師指導服務家庭教育的小學校,成為教師和班主任共同提高的信息學習園地。
為此,教師和班主任要有選擇地發布一些育人的理論理念、政策、好故事、好案例,使微信群充滿正能量。
家長也可以分享自己的教育體悟,互相學習借鑑,而不是互相攀比、指責。
在運用微信群時,必須把握育人第一、激勵第一的原則,表揚為主,對事不對人。
教育教學問題要把握線下為主、個別溝通為主的原則,絕不要在微信群中公開解決。
表揚家長和學生也要講究策略,對事不對人,效果更好。
家長群雖小,但也是江湖的一角。
願每位父母都能在家長群,卑微之中擁有原則,謹慎之中擁有暢言,沉默之下擁有真誠。
最後,家長群再磨人,畢竟,它也是有保質期的!且混,且珍惜!
—— 你怎麼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