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草》 不要誤會雲門舞集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11月27日至29日,臺灣現代舞團「雲門舞集」第三次來京,在國家大劇院連演了三晚《行草》。舞臺表演的一大特點,是講求與觀眾的互動。內秀的「雲門舞集」,指望的是與臺下的「氣流」交匯。不管你有沒有練過書法或非套路的太極,事實是:《行草》中的兩個要素———「書法」與「現代舞」中,書法裡底蘊複雜的美感,以及現代舞中摒棄修飾美的「糙」質,都是與時下的「大眾表演」不相為謀的。

  《行草》在大劇院上演的三個晚上便可作證:《行草》的長軸畫,就一個流動感與空間感兼有的散點透視手法,已能讓習慣了演員一上臺就尋找男一號、女一號的眼睛不適應。主角在哪兒?沒有。只有20位或赤膊或黑衣的舞者以身體做筆,吐納氣韻。同時用幻燈投映的王羲之、懷素、宋徽宗草書,是編舞家林懷民想表現的新舊時空對話。當中自然少不了「遊戲」的精神:洋洋灑灑的「千字文」鋪浸滿臺,迷離中,不知是人在字裡,還是字置人中。舞者過臺,一個大寫的「人」字之下,以西方現代舞動作中不曾有的「馬步」為基點,無關齊整的肢體語言裡,似乎只與自由和即興相關。

  你以為你看清了,但下來後林懷民告知:其實連每個呼吸都已經設定好了。因而我想,即興的形式,是「雲門」要傳遞的「存在於此時此刻」的意念。而正因為重視存在的每個瞬間,林懷民讓舞者通過靜坐、太極、拳術、書法去做「禪修」,修出一個「意在筆前」來。

  不過80分鐘的總長度,卻總有自以為所以然的傲慢觀眾,在我身旁哼哈「不會滿場就這樣耍太極拳吧」,並輾轉不耐,哈欠連天。臺上沒有大眾所習慣的「交錯輝映」的動靜。落花有情,觀眾無「意」,只懶惰地往椅背一靠,等著聲、光、色來娛己。他們選擇來看黑白灰、寧靜空的「雲門舞集」,生生是個誤會。

  就筆者而言,80分鐘內曾有過5分鐘,心神真有被舞者的氣息吐納、瞿小松的寂然聲響帶離到了半空之感。但大部分時間,眼前大概只停留在了形式上:舞者功夫與臺上景色是分離的。這肯定與觀眾席的氛圍有關,也或者是我沒看懂。不過正如林懷民所說:一千人看過,將帶著一千個版本離開。他說自己的創作從不備劇本,結局永遠開放。他的舞臺,也就好比一本打開的書,會走出一些在你我匆匆趕路的日與夜間,所忘記的細節、缺失的意境:如沈復筆下的古人,晚上出去,將布袋裡的茶葉包放在將閉合的睡蓮花瓣中,翌晨取出,茶中便有荷香的微妙。

  演出後的問答時間,留下來了半場的人。有人只激動讚美,忘了提問;有自稱「書家」者,以教訓的口吻自以為是談普及「中國文化」。可林懷民回了一句極好的話:「作為中國人,我從沒感到過驕傲,因為中國傳統文化裡,沒有自己的血汗。」這真好,所有盲目的精英論、可憐的文化優越感,都要無地自容。就憑著林懷民這清明之意,我已盼著下次再看「雲門舞集」。

  □張璐詩(北京 記者)

來源:新京報(http://www.thebeijingnews.com )

 

責任編輯:王佳

相關焦點

  • 雲門舞集的故事介紹
    雲門舞集的故事  這是關於一群年輕人,如何挑戰世俗,引領風潮的故事。  這是關於臺灣的舞團,如何在世界的舞蹈版圖上,  發光發熱,讓外國人仰望的故事。    一 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雲門一九七三年的首演  一九七三年,一位棄文從舞的年輕編舞家說要「中國人編舞,中國人跳給中國人看」。他創立的「雲門舞集」在臺北臺中山堂首演,從此展開三十四年的燦爛歷程。
  • 臺灣著名舞蹈團「雲門舞集」 西湖再現《白蛇傳》
    臺灣著名舞蹈團「雲門舞集」 西湖再現《白蛇傳》 2010年09月02日 13:4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灣"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宣布2019年底退休
    華夏經緯網11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雲門舞集」22日發表聲明,宣布藝術總監林懷民將於21日雲門基金會董事會同意林懷民的退休規劃,也同意 「雲門2」的藝術總監鄭宗龍於2020年接任 「雲門舞集」藝術總監
  • 臺灣「雲門舞集」舞團迎劇場落成 已創立41年
    臺灣「雲門舞集」舞團迎劇場落成 已創立41年 2014-11-10 18:55:35「自己的家」    中新社臺北11月10日電 (記者 劉舒凌 鄭巧)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10日在臺灣新北市淡水河口以「溫暖而沉重」的心情迎來雲門劇場的落成。
  • 雲門舞集雙舞作《白水 微塵》將亮相國家大劇院
    由現代舞團雲門舞集編創的雙舞作《白水 微塵》將於4月18日至21日亮相國家大劇院。自2009年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和國家大劇院因《行草》結緣,10年間雲門舞集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編創的《流浪者之歌》《九歌》《松煙》《水月》《稻禾》等舞蹈作品先後登臺。
  • 臺灣著名現代舞蹈團體"雲門舞集"遭火災損失慘重
    中新社發 黃少華 攝  中新社臺北二月十一日電(記者 耿軍 徐長安)臺灣著名現代舞蹈表演團體「雲門舞集」的大排練場十一日凌晨遭火災,損失慘重。  十一日凌晨兩點半,「雲門舞集」在臺北縣八裡鄉龍米路的辦公室、倉庫和大排練場,發生一場疑似電線走火引起的火災。臺北縣龍源、八裡、蘆洲、竹圍、五股、慈福、伍工、北港、海山、三重、源曾等消防分隊及時趕到搶救。
  • 雲門舞集《水月》:東方神韻與巴赫經典的交融
    雲門舞集《水月》:東方神韻與巴赫經典的交融 2016年10月12日 08:32:4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暌違5年雲門舞集臺北再演《松煙》
    原標題:暌違5年雲門舞集臺北再演《松煙》  新華網臺北11月26日電(記者許雪毅 陳斌華)暌違5年,臺灣知名舞團雲門舞集將在臺北再度上演書法系列的經典之作《松煙》,以水墨安靜內斂的姿態,沉澱城市喧囂繚亂的心靈。   「松樹是我們喜歡的樹,它偉岸、堅固、莊嚴,而舞蹈表情就像流轉迷幻的煙,帶給我們想像。」
  • 雲門舞集創始人收官作《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交換作》來寧上演
    龍虎網訊(通信員 李卉)2019年關,雲門舞集舞團的首創人林懷民將正式退休。退休以前,這位出名藝術家也拿出了一項重磅作品來畫上句點。而這部收官作品的非常後一站表演,也行將在南京的江蘇大劇院表演。12月17日下晝,《雲門舞集與陶身材戲院互換作》主創晤面會在江蘇大劇院舉辦。
  • 沒了林懷民還是雲門舞集嗎?接班人鄭宗龍表示:最重要的還是「創作」
    雲門舞集和陶身體劇場的《交換作》14日至17日亮相2019國家大劇院舞蹈節。三段舞蹈匯成的《交換作》,是退休前的藝術總監林懷民留給雲門舞集的最後一套節目,是名副其實的「告別作」。首場演出上,重新打磨的《秋水》最後登臺。
  • 專訪林懷民,從雲門舞集退休前送你幾句箴言
    4月18日至21日,林懷民的雙舞作《白水》《微塵》即將在國家大劇院上演,趁此機會,新京報記者對話林懷民,聊正式卸任雲門舞集藝術總監之前的這兩年他都在忙什麼,以及聽聽他對鄭宗龍,對年輕一代舞者和雲門舞集未來的發展有什麼期許。林懷民訪談。
  • 雲門舞集《松煙》10月上演 靈感源自"墨分五色"
    雲門舞集《松煙》10月上演 靈感源自"墨分五色" 2014-09-10 18:11:29雲門舞集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現身北京,並與國家大劇院副院長李志祥等嘉賓共同解讀《松煙》的神韻之美。據悉,該舞劇將於10月23日至25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  《松煙》是國家大劇院2014年舞蹈節期間上演的多部作品之一。
  • 「雲門舞集」遇上「陶身體」
    《交換作》既是林懷民退休前策劃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兩大超級舞團的合作,還是林懷民、陶冶、鄭宗龍三位國際級編舞家在時空和理念上對舞蹈的探尋。19日晚,省會大劇院舉行雲門舞集與陶身體劇場《交換作》主創見面會,三位國際級編舞家林懷民、陶冶、鄭宗龍出席。據悉,該劇將於22日晚在省會大劇院上演。
  • 這是林懷民與雲門舞集的最後一套作品,可能也是最不一樣的
    2017年底,林懷民以公開信的方式宣布將於2019年底退休,2020年起由現任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接手雲門舞集。面對記者「要不要談談退休」的提問,林懷民爽朗地預告了半年後的新作,「雲門演陶冶的作品,『陶身體』來演鄭宗龍(雲門舞集的接任者)的編排,是不是很有趣?」 《交換作》——告別之際,林懷民為雲門舞集推出的最後一套作品,出人意外,也引人遐想。
  • 雲門舞集跨足教武術
    進入[海峽兩岸]>>    點擊查看視頻>>>>    CCTV.COM消息(海峽兩岸)雲門舞集是臺灣的著名現代舞蹈表演團體,不過雲門舞集不是只有舞蹈
  • 臺灣雲門舞集新作開啟巡演
    雲門舞集新作《毛月亮》4月開啟臺灣巡演  新華社臺北1月15日電(記者楊慧 章利新)15日,臺灣知名舞團「雲門舞集」在位於新北市的雲門劇場舉行記者會,宣布該團2019年演出計劃。其中,由「雲門2」藝術總監鄭宗龍創作的《毛月亮》將於4月13日在高雄首演,隨後在臺北、臺中巡迴演出。
  • 雲門舞集《水月》即將登臺 林懷民再談18年前經典
    信息 雲門舞集《水月》即將登臺 林懷民再談18年前經典   中新網北京7月26日電 (記者 高凱)由臺灣雲門舞集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林懷民編創於1998年的經典舞作《水月》,即將於8月25日至28日首次亮相國家大劇院舞臺。
  • 林懷民:《九歌》成就了雲門舞集的影響力
    林懷民:《九歌》成就了雲門舞集的影響力 2013年03月12日20: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雲門舞集、陶身體劇場」臺中登場
    「雲門舞集、陶身體劇場」結合林懷民(中)、陶冶(左)及鄭宗龍(右)3名國際級編舞家及兩大舞團,將激蕩出加乘的肢體震撼。(臺中國家歌劇院提供/陳淑芬臺中傳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匯集雲門舞集、陶身體劇場兩大舞團,與林懷民、陶冶及鄭宗龍3名國際級編舞家的「雲門舞集、陶身體劇場」節目,繼高雄、臺北演出後,26日及27日將在臺中歌劇院登場。結合林懷民退休前最後創作《秋水》、陶冶為雲門舞者編作《12》及鄭宗龍為陶身體編制的《乘法》,3出舞作將激蕩出加乘震撼。
  • 「雲門舞集」林懷民 用《交換作》說再見
    (左起)陶冶、林懷民、鄭宗龍 「林懷民都要退休了,我居然還沒有看過『雲門舞集』?!」16日下午到晚上,到國家大劇院看《交換作》。《交換作》是現代舞,由臺灣「雲門舞集」和大陸「陶身體劇場」兩大超級舞團聯袂演出,三位國際級編舞家——72歲的林懷民、43歲的鄭宗龍加上34歲的陶冶,祭出各自原創新作——《秋水》《乘法》和《12》,為2019年這最後一季巡演收官。當日的活動豐滿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