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尖尖的好朋友齊明月,終於爆發了,把哽在喉嚨裡二十多年的憤怒、委屈一股腦兒傾倒出來,最狠的一句是:
「我再也不會聽你的話了!」
被懟得瞠目結舌的,是她的媽媽金玉香。
金玉香想不通,也拒絕接受一個膽敢違抗她「旨意」的女兒。
在她看來,她供給女兒好吃好穿,為女兒規劃好每一步路,從小到大沒動過女兒一指頭,本應換來女兒的感恩戴德、言聽計從。
金玉香氣得抄起面前的書本砸到女兒身上,又撲過去打了女兒兩巴掌——這都解不了她的心頭之恨。
「足夠好,才配得到愛」?
金玉香精心培養出的女兒——齊明月,走到哪裡都是一副卑微討好的樣子,特別擅長往自己身上攬責、攬罪。
高中時,她無意間在尖尖、凌霄面前說漏了賀子秋生父來學校找兒子的事,被子秋罵了句「多嘴」,就羞得差點沒找個地縫鑽進去。
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事,她又不是故意的。誰能想到尖尖、子秋、凌霄——像連體嬰似的三兄妹,彼此之間還有秘密?
齊明月對自己的苛責太重了。
齊明月暗戀凌霄多年,後來發現凌霄和尖尖談戀愛了,面子上很掛不住。
凌霄跟她道歉,覺得自己在新加坡的9年,一直通過她了解尖尖的消息,是利用了她,給她造成了誤會。
她忙不迭地搖頭,又把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認為不怪凌霄,全怪自己不夠好。她不假思索地說:
「其實你不喜歡我也很正常,這是我的錯。我沒主見、沒自信,連點菜都不會。」
凌霄很驚訝:「我不喜歡你,為什麼是你的錯?」
齊明月的邏輯是:「不討人喜歡,難道不是我的錯嗎?」
凌霄告訴她「你很好」,她更懵了:「我很好?那為什麼你不喜歡我?」
凌霄反問她:「你好不好,跟我喜不喜歡你,有關係嗎?兩碼事吧?!」
齊明月恍然大悟:原來她跟所有自卑的人一樣,腦子裡深深印刻著「你足夠好,才配得到愛」「你得不到愛,就是因為你不夠好」的觀念。
這真是對於愛的天大的誤解。
說愛她,卻不停貶低她
齊明月沒法不誤解,因為從小到大,金玉香都在用「有條件的愛」向她灌輸這樣的觀念。
平時,她學習成績沒掉出過前五名,可只有考第一才能得到媽媽的讚賞,考第二都會被罵。
高考失利,媽媽抓住她的痛點吊打,動不動就要拿出這事來,說她沒出息、掉鏈子、心理素質差。
她做了地方電視臺的記者,每次出鏡,媽媽都打電話來批評她的衣著、妝容、髮型。
媽媽替她決定了她什麼時候該談戀愛、結婚,到了時間點她沒做到,媽媽就強迫她相親,挖苦她沒本事、沒魅力,不可能自己找到對象。
為了躲開媽媽的負能量轟炸,她搬到外面跟朋友合租。
媽媽哪肯放過她,隔三差五就以關心、照顧她為名,追上門來對她指手畫腳,好像她是個無能小兒。
總要在媽媽的淫威面前奴顏婢膝,讓齊明月看不起自己。
她26歲了,可以賺錢養活自己了,在工作單位是業務骨幹了……可不管她多努力、多優秀,只要媽媽出現,這一切就都作廢了,她就被打回了唯唯諾諾的原形。
「你足夠好、足夠乖,才配得到愛」「討不到別人的喜歡,就是你的錯」——是齊明月從母女關係中習得的。
似乎總有聲音在告訴齊明月:「你很差」「你不配」「你能得到好飯還是孬飯,要看我高興」「你的價值要由我評判」。
這些聲音從童年就一直在催眠她。
要是金玉香直接承認「我不愛你」「我沒有愛你的能力」,但是並不貶低女兒的價值,齊明月也會好受一些,也能放棄無謂的掙扎,不必承受沉重的愧疚、自卑。
偏偏不是。
金玉香天天掛在嘴上的是「我為你付出了一切」「我把你當成眼珠子」「我這輩子都在為你而活」。
齊明月不被拿捏得死死的才怪。
全力討好媽媽卻怎麼都討好不了,又遏制不住繼續討好,否則就覺得自己不好、不孝——是齊明月的絕境。
閨蜜唐燦一針見血地對齊明月說:「你媽就是有本事讓你覺得,你永遠對不起她。」
金玉香真是給孩子製造愧疚感、自卑感的高手。
「胡同逮驢兩頭堵」
金玉香還有個本事——讓女兒左右為難。
去商場買衣服,她讓女兒自己挑,女兒不挑,她罵女兒沒主見,女兒挑了,她罵女兒沒品位,最後還是買了她看中的那一件。
去餐廳吃飯,她抱怨女兒和丈夫從來不參與點菜,擎等著被伺候。可是女兒真的拿起菜單,點哪道都會被她一票否決,最後還是她來決定每個人該吃什麼。
反正在媽媽面前,齊明月怎麼都不對。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雙重束縛」,是指一個人在交流中向另一個人同時發出互相牴觸的信息,對方必須做出反應,但不論怎麼反應,都會遭到否認或拒絕。
比如母親嘴上對孩子說「寶寶我愛你」,同時行為卻是扭過頭去不理孩子,這時孩子就受到了雙重束縛,感到無所適從。
又比如金玉香嘴上說「齊明月你要有主見」,同時姿態卻是對女兒的主見嗤之以鼻,齊明月就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用咱們老百姓的話說,這叫「胡同逮驢兩頭堵」——體會體會這匹驢的感受,是不是很想死?
研究表明,雙重束縛正是導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病因。
實際生活中,長期遭受雙重束縛的孩子雖不至於都「瘋掉」,但一定面臨著激烈的內在衝突,就算錦衣玉食,精神壓力也極大,幸福感也極低。
最在乎的,和最不在乎的
齊明月不敢反抗媽媽,即使是裝樣子、撒謊、欺騙,也得哄得「太后」開心,因為「太后」不開心,全家都別想開心。
直到媽媽竟然不跟她商量,擅自替她做主,買了她根本負擔不起的房子。
想到父母養老的錢都填進了首付,今後她不僅要幾十年還貸款、當房奴,還要背負起父母全部的晚年生活,有個病有個災都無錢應對,齊明月崩潰了。
她感到媽媽正把她拖進泥潭,她就要被徹底拴住了,再也不可能逃脫媽媽的控制、再也不可能得到自由了……
一向乖順的齊明月終於爆發了。
她告訴媽媽:「你從來都不了解我,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
媽媽似乎完全感受不到她的痛苦,只向她傾瀉暴風驟雨般的憤怒,罵她沒良心、不學好、膽敢頂撞大人!
這輩子,金玉香最在乎的人是女兒,可最不在乎的恰恰也是女兒——她從來只看見自己的意志,看不見女兒的感受。
齊明月只被允許作為媽媽的乖寶寶活著,真實的她一旦展露,就遭滅口。
「雖然不喜歡,但有用」
與齊明月境況差不多的還有凌霄、唐燦、賀子秋。
凌霄的媽媽陳婷經常一邊假意說「不想給孩子添麻煩」,一邊賣慘、迫使孩子順從她,全然不在乎孩子是否快樂。
凌霄跟鄰居家的叔叔、妹妹——李海潮、李尖尖,都比跟媽親。陳婷不甘心,問凌霄為什麼,凌霄質問:「他們疼我,你為什麼不疼我?」
一米八幾的男孩子,一大滴眼淚掉出來,陌生人看了都心疼。
唐燦的媽媽把女兒當搖錢樹、撐面子的工具。
唐燦還是個中學生,就已經靠拍廣告為家裡賺了兩套房,可當她演員之路遭遇困境,媽媽卻是第一個嫌棄她丟臉的人。
賀子秋的生父趙華光,沒有養過兒子一天,人過中年卻突然要兒子認祖歸宗,逼兒子改姓、叫爸爸。
尖尖心疼小哥子秋,問:「大人為什麼要生那麼多孩子呢?明明不喜歡孩子。」
凌霄回答她:「雖然不喜歡,但有用。用來寄託希望也好,用來傳宗接代也好,或者用來養老也好……」
殘酷,扎心。
願你真正做過孩子
不需要證明自己有使用價值,就能被愛著的孩子,才算真正做過孩子吧!
《以家人之名》當中,真正得到過父母無條件的愛的孩子,只有李尖尖。
不論跟小夥伴打了架、在學校成績差,還是愛吃零食、愛偷懶,爸爸李海潮都恆常地包容她、愛她,支持她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被爸爸「縱容」「溺愛」的李尖尖,並沒有變成壞孩子,相反,她成了周圍人的小太陽、加油站,成了和她爸爸一樣,最善良、最會體貼別人、扶助弱小,又最有勇氣對抗邪惡、不公的人。
養出自卑的孩子很容易,只需要重複做三件事:貶低TA、為難TA、使用TA。
養出自信的孩子也很容易,把TA當成獨立的個體去尊重、把TA當成可愛的生命去愛,就夠了。
支撐我們渡過難關的從來不是來自父母家人的冷言冷語冷待,而是記憶中那些溫暖、甜蜜、歡樂。
孩子的心是雲盤,存滿了暖和甜,才不怕苦和難。
在孩子離巢前的18年,怎麼愛TA都不嫌多。
作者介紹
小豬豬,傾聽者,感受者,記錄者,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內容編輯。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轉載本文請在公眾號發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