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過後,寒冷加倍。 對於沒有供暖的南方以及辦公一族,空調成了取暖必備。但是,在空調取暖中,經常出現燥熱、頭暈甚至噁心的症狀。這是什麼原因呢?
對於人體而言,較為舒適的環境溫度在27度左右。但是由於冬季氣溫較低,室內室外溫差大。如果溫差過大,加上空氣乾燥,制熱的過程中,會導致空氣更加乾燥。因此,如果將空調溫度設置過高,就會出現燥熱等症狀了。所以,在冬天用空調取暖時,一般建議將室內溫度控制在20度以下。
但是,控制空調溫度的設置,就能解決問題嗎?仍然感覺乾燥、難受,是怎麼回事?這是因為空調使用了電輔熱。
一般而言,空調製冷制熱,是通過冷媒物質實現熱交換。但由於空調技術原理,使空調在制熱時往往捉襟見肘。因此,為了滿足空調製熱需求,部分品牌在室內機增加了電輔熱模塊,類似於吹風機原理,通過電加熱的方式,為室內升溫。如此一來,就會使得原本乾燥的室內環境,更加乾燥,引起人體不適。
所以,對於冬天依靠空調取暖的人們而言,一味的高溫,並不是最佳解決方案,除了溫度,更要關注舒適。
首先,要選擇制熱有保障的空調。
空調的制熱能力,最根本的不是電輔熱,而是壓縮機。壓縮機猶如汽車的發動機,核心動力強勁,製冷制熱能力都有保障。有的空調開機很長時間後,仍然吹冷風,這就是不及格的表現。達標的空調,如海信中央空調,在開機90秒內,就能夠實現制熱能力的100%輸出,回家進門放下東西的功夫,就已經能感受到暖風了。
其次,不要選擇電輔熱空調。
電輔熱的存在,不僅會耗電、導致室內乾燥、人體難受,還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因室內機起火導致的火災案例常見諸報導,為家人安全著想,切記要謹慎。
再者,確保空調製熱的舒適健康。
怎麼才會達到舒適健康?這就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冷熱不均。大家都知道,熱空氣由於比較輕,一般會在室內的上半部分聚集,所以就會出現頭熱腳涼的情況,如何解決呢?可以考慮3D出風口,使出風口的氣流環繞全屋,實現各個角落的均勻送風,無論在什麼位置,都能感受到同樣的溫暖。
第二,制熱持續。之所以出現制熱停頓的情況,是因為空調在冬季使用時,室外機會出現結霜,為了保證空調能正常使用,需要及時除霜。除霜的過程,就是制熱停止的階段。例如海信中央空調採用獨創的底部防結霜設計和PTT除霜技術,可以在制熱過程中實現除霜,制熱穩定,不間斷。
第三,空氣健康。健康的取暖,離不開健康的空氣。由於冬季開窗少、PM2.5嚴重、流感病毒肆虐,空氣的健康指數大幅下降。如何實現空氣的健康?以海信中央空調為例,通過搭載專利技術的nanoe健康模塊,可以在空調運行過程中不斷釋放納米水離子,實現PM2.5的降解、病菌消除,甚至除甲醛、除異味等。而且納米水離子對人體肌膚的護養功效,正好彌補冬天空氣乾燥的缺陷。
相較於冬天室外感受到的寒冷, 室內的溫度適宜、舒適健康,才是更重要的。在使用空調取暖的過程中,恰當的溫度、良好的習慣,再加上一款理想的空調產品,將會使你過一個舒服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