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關村在線
原標題:摺疊屏手機為何叫好不叫座?
近日三星又公布了新的摺疊屏專利,並且即將用到自家第三代摺疊屏手機中。至此,華為、三星、小米、vivo、OPPO、柔宇、蘋果等眾多手機廠商都曝出了旗下的摺疊屏幕專利,但賦予到實際產品的摺疊屏手機卻寥寥無幾,時下的摺疊屏手機行業只能說叫好不叫座。
專利眾多產品少之又少
關於摺疊屏的由來從十幾年並Pc年就開始了,一起沒火起來,目前正向手機屏切換,在全球已經有將近10家公司申請了摺疊屏手機的專利,但從目前的手機行業來看,實際量產且上市過產品的只有華為、三星、柔宇這三家,而曝光過實物且無量產的有OPPO、柔宇、小米等,其它均停留在專利階段。
不敢豪賭摺疊屏
柔性屏對於手機廠商來說是更高層次的產品革新階段,目前上市的產品除了能夠體現自身的品牌實力,確實背後也隱藏了眾多問題,故目前市面上很多品牌即便專利已經申請了幾年,也並不敢「豪賭」摺疊屏手機。
目前在手機行業中,「挖孔屏」日益成熟並且成為行業主流的產品方案,而近幾年挖孔屏在解決良品率問題後,同時滿足了各大廠商追求屏佔比以及美觀的兩大訴求,如果柔性屏不解決種種問題那麼是無法取代挖孔屏的。
價格讓消費者無法接受
摺疊屏手機產品範疇中,屏幕佔手機主體成本接近30%,從而直觀的提升了最終產品的單價,手機廠商只能選用性能稍低的核心硬體隨之搭配,不然售價將會更高。
高昂的屏幕造價也無形中增添了運輸、維修、售後等成本,這就讓眾多囊中羞澀的消費者不敢嘗試摺疊屏手機。
目前行業中該類產品售價基本都在10000元以上,如果在未來能夠在硬體性能區域旗艦水平,且售價控制到8000元左右,才預示著摺疊屏旗艦手機的時代已經到來。
APP適配及挑戰用戶習慣
在三星、華為上市初代摺疊屏手機後,很快,眾多APP就基於摺疊屏可變化的屏幕尺寸、比例,進行了自身APP的優化和適配,但從目前整體APP環境來看,APP的適配和改變需要時間以及成本,目前摺疊屏手機尚未形成大規模且成熟的產業鏈,所以很多中小APP企業沒有實力和成本進行APP適配的研發。
長常規手機接近21:9的豎屏形態轉變成接近於正方形4:3,類似於平板產品的形態,是需要APP軟體廠商共同去努力的課題。
摺疊屏幕自身存在品控問題
回到摺疊屏自身,早期的產品在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後,中間的摺痕越發的明顯,而由於摺疊屏幕的特性,以至於手機發熱量逐漸增高,手機會越來越燙,如果摺疊屏不能解決目前品控的問題,那麼它終究不會普及,更不會接管現在的手機行業。
結束語:
摺疊屏的形式讓用戶看似富有科技感,但實際使用的種種問題不解決,終將會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