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鄧鈺通訊員楊光
11月25日,海南農墾龍江農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江農場公司)紅橙種植基地裡,一個個飽滿馥鬱的紅橙,正準備「登陸」消費者的味蕾。
近年來,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墾控股集團)推行「品牌強墾」戰略。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積極培育知名品牌,用「品牌強墾」提升傳統產業「吸金力」,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和效益。
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揭曉的中國農墾品牌目錄,共收錄海墾控股集團的1個墾區(集團)公共品牌、9個企業品牌、26個產品品牌。白沙牌綠茶更以總票數第一名的成績榮獲「我最喜愛的農產品品牌」榮譽稱號。
品牌建設
讓職工抱團發展
「從2003年的種植面積不足百畝,到如今將近2000畝,紅橙產業蒸蒸日上,靠的就是打出自己的品牌。」龍江農場公司職工彭旺華說,龍江農場公司的紅橙產業發展史,也是一部品牌建設史。「過去,沒有品牌意識,職工各自種植的紅橙,多以低廉價格銷往周邊鄉鎮。」
為改變職工「單打獨鬥」局面,2017年起,龍江農場公司整合紅橙產品,通過統一標準、質量、技術、銷路、價格和包裝等「多統一」發展思路,引導職工「抱團」發展打造品牌,提升了紅橙的知名度。今年更是與白沙黎族自治縣合作共建「白沙紅」品牌,打造區域公共品牌。
「確定品牌發展思路,大家就能按照標準共同努力提升紅橙品質,並按照市場化思路分揀產品,利用不同的品質打出產品差異化特色。」彭旺華高興地說,現在10斤裝的「白沙紅」高端紅橙在島內可以賣出每箱148元的價格。
發生在龍江農場公司的「小橙故事」,是海墾控股集團品牌建設故事的縮影。過去,海墾控股集團旗下品牌雖然不少,但有含金量的知名品牌和龍頭品牌卻不多。且由於未建立完善的企業品牌體系,缺少具有較大市場影響力和消費者認知度的企業品牌,導致各農場公司的產品流入市場後競爭力薄弱,如同「散兵遊勇」,難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為此,海墾控股集團近年來大力推行「品牌強墾」戰略,通過提升科技含量、推進產業化建設等措施,樹立起母品牌和子品牌「1+N」的品牌發展模式,形成以「海墾」品牌統領,「母子聯動」、互為支撐、協同發展的品牌體系,助力「八八戰略」建設。
品牌建設的探索,發生在海南墾區的各個角落。在「品牌強墾」戰略引領下,白沙(綠茶)、母山咖啡、南金果果(菠蘿蜜)和隕坑茶等,一批既蘊涵泥土香氣又富有科技含量的品牌應運而生。據統計,海墾控股集團現已有各類品牌(商標)148個。
品牌力量
推動供給側改革
品牌力量,如「潤物細無聲」般潛移默化,如「順風而呼聞者彰」般具有放大效應,價格提升、銷路擴寬是最直觀的體現。而藉助「文旅+品牌」建設,也能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拉伸產業鏈條,實現農旅融合,煥發無限生機。
「果好還需品牌撐腰。在菠蘿蜜產業初具規模、打出名聲後,公司迅速跟進,與企業合作建設深加工工廠,希望圍繞『南金果果』品牌打造一條集生產、冷藏、加工、物流、銷售等為一體的熱帶水果產業鏈。」海南農墾南金農場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張偉東說,好品牌是企業發展的底氣,藉助「品牌強墾」戰略建設契機,該公司進一步融入建設大局,從種植源頭到銷售終端都建立起緊密聯繫,在產品生產、品牌推廣、營銷渠道等核心環節,推進農產品品牌化、產業化,為菠蘿蜜產業增添「蜜」意。
海墾控股集團還通過「文旅+品牌」拉伸著農旅融合的產業鏈條。
一望無際的生態茶園既是富饒之地,也擁有美妙景致。「茶品牌打響後,不僅能吸引消費者,更能引得四方遊客紛至沓來。」海南省農墾五指山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凱此前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該集團以「文旅+品牌」為主線,加強同地方政府合作,打造結合茶葉種植、加工、銷售和文化體驗為一體的農旅結合生態產業鏈條,助力海南全域旅遊建設。目前,已初步規劃形成「東西南聯動,中部為本」的茶旅產業布局。
海墾控股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品牌創建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抓手。通過推行「品牌強墾」戰略,調整產業結構,調優農產品品種,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提升農產品品質,增加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在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實現產業增效、職工增收。
來源: 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