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張婷婷 閆晶瀅
存續八年的「中投證券」名號,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7月26日,中投證券更名「中國中金財富證券有限公司」一事獲深圳證監局核准,市場此前熱議的傳聞即將塵埃落定。接下來,更名事宜還須經工商系統變更營業執照,並向證監會申請經營業務許可證,方可正式更名。
更名後續進展已開始有序推進。記者最新了解到,中投證券各分支機構的裝修工作已經啟動,200多個分支機構將按體量大小進行分層,不同層級的分支機構裝修風格將有區別。
有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預計今年9月底,中金公司將啟動中金財富的翻牌儀式,最終還是以監管公布為準。
另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投證券」的名號將逐漸退出江湖,更名後,中投證券將成為中金公司零售經紀與財富管理的統一平臺。但在名稱變更之際,中投證券作為中金公司的跟投子公司,參與到科創板項目的投資之中。
預計9月份舉行「中金財富」翻牌儀式
7月26日,深圳證監局發布《關於核准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變更公司章程重要條款的批覆》,其中一個變更內容是將公司註冊名稱改為「中國中金財富證券有限公司」(簡稱「中金財富」)。
不過,核准變更註冊名稱不代表正式更名。有中投證券人士對記者表示,證監局核准後,還須到工商局去變更工商營業執照,拿到營業執照後,還要向證監會申請經營業務許可證。
據了解,目前中投證券的更名主要涉及公司和分支機構兩個層面。更名後,中投證券將成為中金公司零售經紀與財富管理的統一平臺,也即,成為中金公司負責財富管理業務的子公司。
有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今年9月底,中金公司將啟動中金財富的翻牌儀式,所有程序預估在那個時間節點前完成,不過最終還是以監管公布為準。
各分支機構已啟動裝修程序
雖然中投證券的更名程序還在進行當中,但更名後續進展已開始有序推進。
記者最新了解到,目前中投證券各分支機構的裝修工作已經啟動,已有專門的公司介入對其裝修風格進行整體設計。
眾所周知,中金公司此前幾乎沒有經紀業務,因其財富管理服務的都是高淨值人群,所以中金公司的各分支機構都位於各大城市的核心區域,且裝修風格較為豪華。中投證券200多個分支機構的裝修風格,會與中金公司分支機構風格保持一致嗎?
答案是,既有區別性,也有統一性。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中投證券各分支機構將按照自身的體量進行分層,分層不一,裝修情況也不一致。比如,體量比較大、客戶比較優質的分支機構,將會和中金公司各分支機構目前的裝修風格相一致。而整體性表現在,所有分支機構將統一採用「中金財富」的名稱。
「不過這些都是目前的設想,具體操作中,也可能會有一些特殊處理。」有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中投證券另類亮相科創板
雖然「中投證券」的名號將逐漸退出江湖,但在名稱變更之際,中投證券還來得及在科創板的市場上留下屬於自己的印記。
由於投行部門最先併入中金公司,中投證券在科創板保薦方面自然是顆粒無收。不過,在首批25家企業成功登陸科創板市場之際,中投證券作為中金公司的跟投子公司參與其中。
具體而言,在中國通號的發行中,中投證券作為跟投機構獲配3600萬股,獲配金額為2.106億元。類似地,中投證券跟投交控科技200萬股,認購金額為3236萬元。
在「真金白銀」掏出2.43億元之後,按照上周五收盤價計算,中投證券所持3600萬股中國通號市值達到2.60億元,200萬股交控科技市值為9512萬元,兩筆跟投一周內浮盈過億。不過,由於保薦券商跟投限售期較其他機構更長,達到24個月,這筆巨額收益目前也只是浮盈而已。
真正需要考驗中投證券資本實力的時候還在後面。就當前科創板受理的149家企業情況來看,中金公司無論在保薦數量還是保薦規模均排在行業前列。目前,中金公司共保薦14家企業,合計募資金額超過300億元。
除中國通號和交控科技外,仍有12家企業等待中投證券的跟投。即使不考慮科創板普遍存在的超募情況,後續跟投金額也將超過6億元,逼近中投證券2018年全年淨利潤。
事實上,中金公司旗下子公司眾多,除中投證券外,中金資本、中金佳成等子公司均具有直投業務資格,中金浦成則專注金融產品投資業務資格。
2018年6月,中金浦成作為中金公司另類子公司,在中證協網站上予以公示。而在其他保薦券商的跟投名單中,跟投機構大多為各家券商的另類子公司。此次中金公司未啟用中金浦成而選擇中投證券作為跟投機構,或許另有深意。
業務、人員、架構融合都在推進當中
有中金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中投證券更名其實只是兩家公司融合的一個表象,兩公司更深層次的融合主要集中在業務、人員以及架構層面,目前也在推進當中。
中投證券的投行業務、債券承銷業務、新三板做市業務等已經轉移至中金公司實現統一管理。
據中投證券2018年年報,2018年,中投證券投行業務完成在審保薦業務即新三板定增項目後,除存續的持續督導項目,其他部分已全部轉移至中金公司,公司不再承做新的投行業務;債券承銷業務也已轉入中金公司統一管理;新三板做市業務與中金公司同類業務加速融合,實現了統一管理。
中金公司在2018年年報中也表示了與中投證券的融合進展,有效推進了與中投證券在業務、IT系統、中後臺等領域的深度融合。雙方在財富管理業務的產品、投研、培訓和營銷等四個方面深入對接,形成了有效的協作機制和工作流程。此外,中金研究部對接中投證券研究資源成立研究二部,重點為財富管理客戶提供優質的投資諮詢服務。協同業務取得較大進展。中後臺方面,中投證券已納入集團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並實行統一的資產負債表管理,提高了資金利用效率;IT方面初步形成了系統整合規劃,建立了統一的匯報 和資源共享機制。
2019年,中金公司將全面推動與中投證券的整合工作,通過成立整合工作組,推進整合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品牌整合方面,按照國務院的批覆,集團正式啟動將中投證券打造為集團零售經紀與財富管理的統一平臺的進程,以實現母子公司品牌統一。
中投證券作為中金公司零售經紀和財富管理的統一平臺,具體都有哪些策略?據其2018年年報,一方面積極落實「零售向上,機構向下」的獲客策略,強化渠道建設、探索機構獲客等;二是進一步完善產品服務體系,強化客戶和產品之間的適配性管理;三是積極開展轉型營銷活動,全年新籤約兩融客戶數較上年翻番等等。
據中金公司2018年年報,截止2018年12月31日,中投證券共有5417名機構客戶、35.2萬名富裕客戶以及251.40萬名零售客戶,對應的客戶帳戶資產總值分別為1.02萬億、2048億、407億元人民幣。
中金公司「如虎添翼」
中投證券成立於2005年9月份,由中國建投在購買原南方證券相關證券類資產的基礎上成立。2009年開始,中投證券股權劃歸中央匯金。隨後,公司註冊資本幾經增加,2011年11月,公司正式更名為中投證券。至此,「中投證券」這個名字存續不足八年。
2016年11月,中金公司以167.85億元受讓中央匯金所持中投證券100%股權設立子公司,2017年3月31日,中投證券正式成為中金公司全資子公司。
2018年,在全市場環境蕭條的情況下,中金公司業績依然大幅增長,成為「一枝獨秀,其中中投證券功不可沒。按照中金公司六大分部的業績劃分來看,中投證券49.74億元的收入,對中金公司營收的貢獻達到了26.83%。
根據中投證券2018年報,截止去年底,公司設有分公司10家,證券營業部 206 家,分布在全國 28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 5 個計劃單列市,涵蓋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區、華南、東北、華北、華中、西南等全國經濟發達地區。
這些分支機構,未來會在中金財富板塊扮演什麼角色呢?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