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

2021-01-12 中國新聞網

  疫情衝擊下,安全、健康成為留學首要考量因素

  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

  本報記者王迪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大四學生張歆悅,已在成都的家中上了9個月網課。每周,除了10個小時左右的錄播課,還要熬夜參加三個半小時的直播課。

  「原來課堂參與的作業,變成了看一節錄播課,寫一篇感想。寫得多了,說得少了。」她說。

  張歆悅學的是新媒體專業。她的選修課老師相對寬容,可以選擇通過Zoom回看網課,根據視頻內容完成作業。

  但是,其他專業的一些中國同學就沒那麼幸運了。「有的同學是商科,要參與線上討論,不參與就完成不了這門課程。有些同學從凌晨一直上到早上八九點。」

  張歆悅正在申請英國和中國香港的學校。在疫情發生以前,她已經在美國和英國間選擇了後者作為留學目的地,但疫情後的經歷讓她更加堅定離開美國。

  中國是國際學生的主要來源地之一,但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其帶來的旅行限制、籤證限制和面授課程暫停,動搖了中國學生的出國意願,不少學生因此改變了留學目的地、延期入學甚至取消了留學計劃。

  北京留學服務行業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約73%的機構表示2020年的留學諮詢人數減少。

  美國關注度降低

  早在2020年3月,春季假期回校以後,張歆悅就曾跟美國同學說起她的擔憂,「疫情在美國可能掀起比較大的波浪。」

  美國人的反應加深了她的焦慮。「同學們說疫情跟流感一樣,不認為戴口罩有什麼用。」很多美國學生仍然舉辦10人以上的聚會。

  「美國的疫情防控讓我失去了對美國的信心。」張歆悅最終在去年4月底輾轉回國,過程艱辛。

  房子已經退租,但航班一次次取消,她被迫借宿在朋友家裡長達一個月。「當時我快要抑鬱了,」張歆悅說,「既擔心疫情,又擔心成績,心情起伏特別大。只要看到任何與機票有關的信息,就控制不住地難過。」

  疫情發生以來,美國出臺的對國際學生的不友好政策,也影響了張歆悅對這個國家的看法。

  2020年7月6日,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出臺了一項新政策,特定籤證類別的國際學生如果只上網課就必須轉學或者離境,否則面臨被遣返。

  儘管在高漲的反對聲中,這些政策不久就被撤銷或被判無效,但已經在國際學生中造成了恐慌和混亂。

  「美國曾是最為火爆的留學選擇地,但今年它變為了中國留學生的後備之選。因為疫情影響,英國、新加坡、日本成了留學家庭近期重點關注的國家。」國際教育機構和出國服務平臺、美中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王寅說。

  美國在中國留學服務市場上的「遇冷」,折射了疫情對有計劃留學的中國學生的衝擊。

  「低齡留學、本科留學、研究生留學生幾個年齡層級中,受影響最大的是低齡留學與研究生留學這兩個群體。」王寅說,他們調查發現近8成以上原計劃去海外讀高中的家庭推遲了留學時間,轉而選擇國內提供國際化教育的學校讀中學;近4成研究生申請者推遲或取消了海外留學的計劃,進而選擇國內保研或工作。

  另一家大型出國留學服務機構、金吉列留學總裁鄭應文說,儘管從去年9月底開始留學業務逐步回暖,但他預計2020年全行業的留學申請受理人數比去年下降50%。

  安全、健康成為首要考量因素

  安全、健康曾經是留學國家理所應當具備的條件,如今卻成了首要考量因素。

  根據2020年英國文化協會對上萬名中國學生開展的一個調查問卷,「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成了留學申請者最擔心的事情。他們對這兩項的重視程度,超過了留學花費、申請難度和距離因素。

  「我意識到美國對我的人身安全可能帶來風險。」正在申請到美國和加拿大讀本科的高三學生程伽屹說,風險指的是疫情失控以及示威遊行造成的社會動蕩。

  疫情帶來大的不確定性,似乎讓學生更願意選擇離家近的地方。香港嶺南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後疫情時代」最受歡迎的5個留學目的地中有3個都位於東亞,包括日本、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這項調查的作者預計,在後疫情時代,學生選擇就近留學可能成為一種全球性的新趨勢。

  若果真如此,對於中國境內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將是一大利好。

  「關注我們學校的人更多了。」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原華東師範大學校長俞立中說,2020年美國紐約大學曾給就讀的中國學生三個選項,包括在上海紐約大學就近入學、上網課或者休學,最後約一半的學生選擇了就近入學。上海紐約大學本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加起來只有1700人,而去年一下子接收了3000名從美國轉來的中國學生。

  難以改變的選擇

  對18歲的成都女孩程伽屹而言,儘管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讓她有所顧慮,但留學這條路必須走到底,沒有回頭的可能。

  剛入高三,她就和學校籤署了一個放棄參加高考的協議。更重要的是,她已經把過去的三年時間都花在了赴美留學的準備上。從託福考試、SAT考試、去國外上暑期課程、到外地參加英語辯論比賽,她一樣也沒落下。

  程伽屹告訴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申請美國高校要準備申請文書,回答高校關心的問題,比如最大的挑戰是什麼、自己為社區做了什麼貢獻。為了豐富履歷,從2017年底開始至今,她一直在四川廣播電臺實習。同年,她還前往多地參加學生英語辯論賽。

  她也看重國外大學提供的自主選擇空間。「最初吸引我的,就是美國學校最晚大三才確定專業,而國內需要一進去就選專業,聽說之後換專業很難。」程伽屹希望留出三年探索自我的時間。

  「對我來說,留學的決定已經定了,已經付出了太多時間和金錢。」程伽屹說。

  正在等待英國和香港學校錄取通知書的張歆悅考慮過回國,但最後放棄了。

  「回國要參加秋招,還要準備申請學校,兩頭搞不定。」她還說,考研一般從大二甚至大一就要開始準備,留學生報考國內研究生沒有明顯優勢。

  張歆悅想在時尚行業找一份工作,她能想到的相關城市都在國外,比如紐約、洛杉磯、倫敦、巴黎。

  「有一部分孩子不適合國內目前培養模式和選拔模式,他們不擅長考試。與其進個一般的國內學校,還不如去國外,有的孩子到了國外變得非常優秀。出國給了他們更多的選擇,今後還是會有相當數量的學生繼續選擇出國。」俞立中說。

  「疫情的記憶慢慢會被現實的生活所取代。對學習、就業、能不能生活得好的焦慮,遠遠大於疫情的觸動。」鄭應文說。

  「2021年應該會出現留學行業的『堰塞湖』。」他如是形容對2021年行業快速回暖的樂觀預期。

相關焦點

  • 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疫情衝擊下,安全、健康成為留學首要考量因素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本報記者王迪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大四學生張歆悅,已在成都的家中上了9個月網課。每周,除了10個小時左右的錄播課,還要熬夜參加三個半小時的直播課。
  • 給回國「留學生」一張書桌
    根據2020年英國文化協會對上萬名中國學生開展的一個調查問卷,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超過了留學花費、申請難度和距離因素,成為留學申請者最擔心的事情。疫情衝擊下,安全、健康成為留學首要考量因素;後疫情時代,就近留學、回國「留學」或成新趨勢。
  • 問教丨後疫情時代,應以更開放心態看待出國留學
    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出國留學變化,國內輿論並不一致,有輿論認為出國留學將由此降溫,原來打算出國留學者將轉而選擇國內高校,也有輿論認為,基於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格局,出國留學需求在短期內不會有根本的變化,只是出國留學目的國會受目的國的籤證政策、移民政策而發生變化。目前看來,出國留學的變化趨勢符合後一種輿論的判斷。
  • 疫情之下,留學回國工作不停擺
    留學人員是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推進我國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要人才資源。鼓勵留學人員回國,一直以來都是留學工作方針的關鍵點和落腳點。從1978年至2018年底,已有超過365萬留學人員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僅2018年回國人數就有近52萬人。面對留學回國人數與日俱增的情況,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形勢下,為留學人員回國做好服務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 教育部:出國留學總數70+萬,留學後歸國就業趨勢明顯
    ,較上一年度增加4.14萬人,增長6.25%; 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為58.03萬人,較上一年度增加6.09萬人,增長11.73%; 1978至2019年度,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656.06萬人,其中165.62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或研究;490.44萬人已完成學業,423.17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
  • 後疫情時代 出國留學正在重啟
    後疫情時代,出國留學路正在用力重啟。8月24日全球疫情最新報告表明,全球確診超2363萬例,死亡超80萬例,此次疫情導致各國加強出入境管控,對「英國」,「美國」,「加拿大」,「新加坡」,「韓國」等亞歐國家留學行業造成重大影響,很多預備出國留學的新生應申請還是持觀望態度,而在校的留學生返校受阻複課情況又如何,針對該情況為留學生群體做了以下數據統計。
  • 央視解讀後疫情時代留學,政府出臺海歸優待政策
    後疫情時代,留學去哪個國家呢?央視財經解答:英國留學申請人數暴漲!  新冠疫情下的留學形勢受到了央視媽媽的關注,近日,CCTV財經頻道為留學生們策劃了一期特別報導。央視財經認為,儘管疫情仍然存在,但是出國留學依然是香餑餑。  根據全球高等教育分析機構QS的調查報告《新冠如何影響全球留學生》,疫情之下,僅4%的中國學生決定放棄留學。這說明疫情並未動搖大多數中國學生的留學計劃。而且隨著歐洲國家疫情相對趨緩,歐洲國家的留學申請熱度出現逆勢上升。
  • 疫情時代留學趨勢:國別分化減弱,美國仍是主流
    在海外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仍在蔓延的情況下,留學趨勢將如何?近日,興業銀行發布了《2020年度全國留學報告》。《報告》顯示,儘管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國內部分出國留學人員赴境外就讀受阻,但根據調研情況,今年9月教育部允許部分中外合作大學和中外合作項目臨時性擴招持有境外大學offer的中國籍學生,其政策類似「境內留學」,為就讀國際學校的中國學生留學提供了一條新路徑。報告同時還指出,美國目前仍是中國學生本科留學最主流的國家,緊跟其後的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 教育部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
    >9月17日,教育部發布最新公告自2020年11月1日起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2020年9月30日前已提交申請的,駐外使領館根據留學人員意願提供相應服務。已經受理、使領館開具時間晚於2020年11月1日的,《留學回國人員證明》仍然有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是各類留學回國人員的重要身份和經歷證明,可用於購買免稅汽車、創辦企業、落轉戶口、子女入學、購置住房、申請國內各類科研基金、評定職稱、報考公務員等方面,夠享受國家或各地、各單位給予留學回國人員的各種優惠政策。
  • 後疫情時代的留學路,該怎麼走?
    ,國內一片向好的態勢,但美國高校財政緊縮,回國航班取消,面臨著種種關於留學的負面新聞,相信很多國內的家長,內心充滿矛盾。到底還要不要留學?天價網課還要不要繼續?留學真的貶值了嗎?難道留學不成,回國真的要淪落到,本升專的國內專科技校「常青藤」藍翔新東方之流?國際教育的價值究竟在哪裡?我們花大價錢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目的在哪裡?我們希望從這筆教育投資中獲得什麼?
  • 加拿大被評為後疫情時代「最具吸引力」的留學國家!
    目前,已經有490.44萬人完成學業,而他們中的大多數選擇了回國發展,共計423.17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6.28%。 一項來自澳洲的全球教育諮詢機構Navitas最新的調查研究報告發現 —— 加拿大成為了後疫情時代國際學生心中「最具吸引力」的留學目的地!同時,國際學生對去美國、澳大利亞的興趣正在逐漸減弱!
  • 後30萬人時代,日本留學成為疫情後「新風口」?
    據日本官方統計,截止2019年5月1日,在日的留學生總人數已達31.2萬人,日本提前完成30萬人留學生計劃,正式進入「後30萬人留學時代」。在2020年的今天,日本的留學現狀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已然成為一種趨勢。疫情期間,海外留學生的安全問題成為最重要的話題。防疫方面,相對歐美而言,日本屬於管控效果比較好的國家,這一點對於留學生來說是個新的吸引。
  • 後疫情時代:逃離「內捲化」的留學及國際學校
    在疫情全球肆虐的特殊時期,加之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讓各國迅速變成一個個隔離的「村」,出國留學面臨多重挑戰。 「對於後疫情時代的出國留學變化,有輿論認為出國留學將由此降溫,原來打算出國留學者將轉而選擇國內高校,也有輿論認為,基於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格局,出國留學需求在短期內不會有根本的變化,只是出國留學目的國會受目的國的籤證政策、移民政策而發生變化。目前看來,出國留學的變化趨勢符合後一種輿論的判斷。」教育行業專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 教育部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並採取措施應對疫情期間出國留學難!
    首先,為了簡化留學回國人員辦事程序,方便廣大留學回國人員工作和生活,今天教育部宣布自2020年11月1日起,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 ,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留學回國人員辦事程序,方便廣大留學回國人員工作和生活,教育部決定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
  • 2020海外留學趨勢報告,疫情並未影響留學計劃
    在此背景下,益普索Ipsos推出《2020海外留學趨勢報告》,聚焦主要英語留學目的地(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的中國留學生現狀,留學地政策及變化趨勢,海外高校口碑分析,以及留學後市場洞察;通過線上對4500多名留學生或有留學意向的被訪者調研及用人單位、招聘機構、意向留學人群的深度訪談
  • 全球疫情背景下西方發達國家留學政策的突變及應對
    但自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發達國家的留學政策卻日趨收緊,不斷反覆,使赴外留學,尤其是赴美留學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從當前我國留學的基本現狀與發展趨勢來看,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變,全球化趨勢沒變,我國對外開放的政策沒變。因此,辯證認識疫情背景下留學的總體形勢,積極應對,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及制度成為當務之急。
  • 留學最新動向丨疫情後留學目的地國分流,新加坡將成熱門留學國家
    一場措手不及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生活的腳步。國內雅思考試被迫取消,國外疫情防控不可預知。疫情之下,你將對留學作出怎樣的選擇呢?疫情期間,留學意願降低是大趨勢以英國為例,數據顯示,40%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奈及利亞等留學輸出國的學生都將因為疫情放棄留學英國計劃;而另一份調查則顯示24%的中國學生將取消留學英國計劃,39%的中國學生仍在觀望中,僅有37%的學生還會堅持出國留學。
  • 後疫情時代,究竟還要不要出國留學?一篇文章告訴猶豫的你
    留學熱潮並沒有因為疫情的到來而有所停滯,後疫情時代,究竟還要不要出國留學?同時,再考慮自己的長遠的學業規劃和工作規劃,例如是否繼續讀研讀博深造,畢業之後是留在海外還是回國成為專業人才。如果能夠緊抓留學期間進行能力培養,回國之後的競爭力還是相當有說服力的。其次,如果最後選擇回國工作,那麼在國外學習的階段就要提前關注所學專業在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這樣將來回國就業的時候,和國內的大學開設的同等專業相比,也會很有競爭力的。
  • 如何認識疫情下的留學形勢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印發,對我國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進行了新的部署,確定了加快和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的總基調,重申將繼續通過出國留學渠道培養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出國留學工作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美國為首的部分西方發達國家留學政策日趨收緊,且不斷反覆,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 全球疫情後時代,有多少人會堅持出國留學?
    那麼,可能有些小夥伴就要問了,就算開放入境,面對疫情後時代,有多少人堅持出國留學?該報告對當下特殊形勢的留學新趨勢進行了解讀:秋季學期開學後有61%的留學生目前在學校所在地上課,33%的留學生是在家中遠程學習,還有6%的學生在第三國遠程學習。在本國遠程學習的學生中,14%希望2020年10月能返校,17%期望在12月前返校,23%希望在2021年1月前返校,也就是趕春季學期,還有9%的留學生希望在明年8月前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