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題沉默的730天:半年 100店,開創智能教育「新零售」模式
2017-12-19 15:04 阿凡題 火柴盒 教育
線上建出1億道題目的智能題庫,線下開出近100家實體店,從K12工具發展到OMO,阿凡題似乎找到了最佳的變現之路。
來源 | 火柴盒觀察(ID:huochaihejiaoyu)
作者 | 張乘輔
從2015年12月拿到B輪融資後,阿凡題似乎有點沉默。兩年的時間裡,阿凡題在做什麼?
在阿凡題辦公室裡,我見到了阿凡題創始人兼CEO陳李江。阿凡題辦公室坐落在海澱區五道口的優盛大廈,被清華、北大、北語、北科、北航等近十所高校簇擁著。
冬日晝短,三點的陽光斜透過窗戶照進來,氣氛很輕鬆。陳李江坐在我對面,我們一問一答,一切都在有條不絮地進行著。陳李江的創業故事從他口中娓娓道來,逐漸勾勒出一個新的模式,或者說是一個新的物種。在阿凡題低調沉默的兩年時間裡,陳李江探索出一條與眾不同的路,他們稱為「智能學習吧」,而對比分析後發現,儼然教育版的「新零售」。
阿凡題創始人兼CEO陳李江
「管教分離」的智能教育「新零售」
去年「雙 11」,阿里張勇對新零售進行了闡述,認為新零售就是通過大數據和網際網路重構「人、貨、場」,而形成一種新的商業業態。今年 4 月,馬雲談到,線下與線上零售深度結合,再加智慧物流,服務商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創新技術,構成未來新零售的概念。
一言以蔽之,就是重構「人、貨、場」,升級重組供應鏈,利用大數據等新技術,完成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而阿凡題的「智能教育新零售」實體店,也正是重構了學習場景,重組了老師、課程到學校、課堂的供應鏈,利用AI、大數據等新技術建立起「人工智慧題庫」,並通過「管教分離」的方式完成了線上線下的深度融合。
過去網際網路圈的流行詞是 O2O(Online To Offline,從線上到線下)。隨著線上紅利逐漸消失,演變成OMO(Online Merge Offline)模式。線上線下不僅僅是連接,更多是聯合、整合,教育中探索OMO的不僅有「新」「好」巨頭,阿凡題也是先行者。
零售行業講究「效率」和「體驗」,一般情況下,「效率」提高必然會導致「體驗」下降。教育行業如是,本質上也是「供需問題」,主要解決「教師人效」和「學生體驗」的平衡問題。目前來看,隨著消費升級,這個平衡點是往「學生體驗」一端偏移的,比如線下小班課,線上1對1等注重體驗的模式。但隨著技術升級,也在不斷地提高著「教師人效」,比如雙師課堂、在線直播課等。
阿凡題的實體店,是消費升級和技術升級的產物。類似於在線下開設多個連鎖加盟店,總部的「中央廚房」生產出標準化的內容(1對1輔導、雙師課堂、智能題庫、在線批改、大數據報告),然後通過其「教育供應鏈」傳輸到各個連鎖加盟店。學生(用戶)在店內學習(消費),甚至可以根據自己需要,選擇不同的內容(商品)。
打造全新的教育供應鏈
近兩年線下託管特別火,而阿凡題早在2014年即開始「瞄上」以每天課後寫作業為核心場景的課業輔導這個市場。
陳李江認為,課業輔導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孩子看管,二是作業輔導。託管是強剛需的行業,目前中國託管都有一個共同的痛點——缺乏專業的教育輔導資源。於是,阿凡題創造了一種模式,叫「管教分離」。「阿凡題相當於在線上打造了一條全新的教育供應鏈」,陳李江表示,「這條教育供應鏈把老師和課程,直接輸送到線下的託管店裡面去」。線下的機構,只需要請人來「管」即可,「教」的部分,由阿凡題的線上老師來完成。並且,在線的答疑老師不需要預約,而是在線快速匹配,「像滴滴一樣,隨叫隨到」。
2016年9月份,阿凡題在北京和保定的直營線下實體店——「智能學習吧」開始開課,「保定是三線城市,和北京對比發現,二三線城市的市場非常大」,陳李江稱。今年4月份,阿凡題完成了整套加盟體系設置,半年多的時間,已經有近100家的加盟店,遍布20多個省市。
因為切入的是課後輔導業務,所以阿凡題實體店選址類似於社區教育,即以社區為依託,最好就在學校旁邊或小區裡。與眾多傳統的社區教育所不同的是,每一次課程、每一次答疑,阿凡題都會進行監控,將全過程學習行為數據化。
目前,實體店受眾多為小學高年級學生及初中生,學生放學後在實體店的使用模型如下:
進入實體店——開始自主做作業——完成作業後拍照上傳——線上教師進行作業批改——線上匹配教師答疑(目前是1對1為主)——完成講解批改並將錯題入庫——定期推出錯題冊和個性化練習冊——自動生成個性化學情報告並推薦個性化學習方案(1對1在線輔導)。
陳李江稱,目前實體店有三種產品:作業輔導(晚輔);在線1對1輔導;雙師小班課。周一到周五多為作業輔導這一基本業務,周末則會有在線1對1輔導和雙師小班課兩種增值業務。「這三個業務是相互交叉的,平時主要是作業輔導,積累學習數據,分析定位知識盲點,再推薦定製化的1對1輔導或小班課。」三種產品搭配,實體店的利用率得到了較大提升,分攤了場地成本壓力。
通過阿凡題線下實體店,不僅學生能得到更好的服務,老師也可以在平臺上完成能力晉升。阿凡題的線上老師是分級的,初級老師、中級老師、高級老師、專家老師。不同的級別,收入也是不一樣的。
阿凡題或成下一隻「題目基因」獨角獸?
從最早的「快樂搜題」到現在的「智能教育新零售」,阿凡題一直圍繞作業場景探索。之前,無論是學校還是輔導機構,都是圍繞「教」來展開,也就是圍繞「老師」來展開。阿凡題從創立之初,便提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所以希望圍繞「題目」來展開,也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把教學的環節拆開,有診斷、教學、練習、測驗、答疑,而「題目」貫穿每一個環節,所以阿凡題要用「題目」將各個環節打通,並形成閉環。
作為北京大學及耶魯大學聯合培養博士,陳李江在校期間便有了創業的念頭,「我是北大天網實驗室的成員,天網實驗室有很濃厚的創業氛圍,我們很希望前沿的技術能夠落地變成產品,被很多人使用。」
創業前,陳李江便對個性化教育很感興趣。但他發現,中國的教育沒有數據,沒有數據就沒辦法個性化教育。「中國的教育處於非常傳統的狀態,特別像中醫行業。就像老中醫一樣,教師也需要多年教學經驗,才能熬成名師。」,陳李江說,「家長給孩子報個班,就像賭一樣,要賭這個老師好不好。」
陳李江希望教育能夠基於數據變得精確,真正的幫助學生和家長,所以,當務之急是要造出一個擁有大數據的超級題庫。我們都知道,各個省市,甚至每個學校的題庫都是不一樣的,這個想法很難踐行。
同時,陳李江還發現,「各個地方的教育資源是不平均的,但最困擾學生的還是當下產生的疑惑,沒有辦法得到及時解決」,而學習好的學生幾乎不會帶著問題過夜。所以,他提出一個樸素的假設:「如果問題不過夜,學習成績自然就會好起來。」
基於收集數據的目的,以及及時解決作業難題的需求,拍照搜題APP阿凡題於2014年7月正式推出。
「學生每天寫作業,不會的就可以搜索題目,每道作業背後的題目就是標準化的細胞數據」,有了APP進行數據收集,再加上底層打造、數據打造,手寫識別等技術逐漸完善,阿凡題於今年建立起了全中國最大的人工智慧題庫(含1億道題目,其中6600萬來自金牌教輔機構,4000萬來自一線教師),並通過人工智慧為每道題打上細緻的、多維度的標籤。
網上一直有議論,拍照搜題APP從出生就背著一個原罪——抄作業。
「抄作業就是我們的一個坑,我們現在就用線下實體店,搭建約束的場景和空間,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從而也填上這個坑」,陳李江滿意地說。
難怪陳李江自己也很滿意。不僅填完了坑,阿凡題還在沉默低調的730天裡在線上建出1億道題目的智能題庫,線下開出近100家實體店,從K12工具發展到OMO,阿凡題似乎找到了最佳的變現之路。
智能教育新零售這隻新物種,正在悄然裂變,快速擴展,沒準就是下一隻獨角獸……
[本文作者火柴盒觀察,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huochaihejiaoyu)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