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感覺我做很多事?」蔡英文日前赴宜蘭廟宇參拜,當著神明的面向信眾問了這句話,並細數執政兩年多來的「政績」。對此,「大華網絡報」27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這個場景再次顯示,當臺灣內政外交紛擾叢生,身為臺當局領導人卻絲毫未見反省,不僅自我感覺良好,而且對廣大民意完全無感。
蔡當局全面執政後,的確「做了很多事」,網友用嘲諷口吻形容說是「罄竹難書」。就以蔡英文最引為自豪的「年金改革」為例,對軍公教退休人員合法權益揮刀砍殺,過程極盡人格污衊之能事,且嚴重違反「信賴保護原則」,臺當局誠信徹底破產。接下來,因年金改革導致的消費衰退,對總體經濟與勞動市場帶來的負面衝擊,也將逐一顯現。如此不公不義的改革,民進黨當局還花大錢刊登廣告強力放送,宣稱「為了臺灣的下一代,我們做到了」,更掀起民怨沸騰。
再看看兩岸關係。蔡英文就任後,堅拒「九二共識」、堅持「去中暗獨」路線,容忍她任命的「行政院長」賴清德,多次自稱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終致兩岸關係冰封,臺海起伏動蕩。而這兩年來,陸客遊臺驟減,多少相關產業生計發展受波及,蔡當局卻視而不見,逼得高雄餐旅業者掛出海報布條,怒嗆「民進黨不倒,經濟不會好」,以表達對民進黨執政的強烈不滿。
兩岸關係搞不好,連帶使得臺灣在外交上跌跌撞撞,包括WHO等國際活動不得其門而入,東亞青運主辦權被取消,短短兩年連斷五個「邦交國」。這些事實在在證明「親美抗中」策略失敗,必須立即作出檢討調整,以避免情況日益惡化。
客觀而言,蔡英文所說「做了很多事」,其實多為撕裂臺灣社會與製造世代對立,包括:非核家園、司法改革、「一例一休」、「前瞻計劃」、新南向、課綱重審、臺大校長遴選、黨產會追殺在野、促轉會成東廠、假新聞事件……哪一項不是充滿爭議?難怪網友會嗆聲蔡英文:「的確做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
剛愎自用、擅權獨斷、逆民意而行,是蔡英文執政性格的「罩門」。前臺當局領導人陳水扁雖因保外就醫「趴趴走」引發爭議,但他在「新勇哥物語」暗諷民進黨當局的評論,倒值得蔡英文深思。陳水扁是這麼說的:漸進、緩進改革,才不會造成創傷壓力症……現在不會有人談論蔡英文、賴清德的改革成績單,因為說不出來,這又要如何說服百工百業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