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車的時候,難免會挨上教練幾句說:「你怎麼這麼笨」?
可是,駕考老不過,真的跟智商有關嗎?
對此,南京腦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劉衛國說:「看一個人適不適合考駕照,要綜合各方面因素來看,可以從其生活中其他方面進行觀察,比如平時工作、學習中的表現等等。不過,自身學習時態度認不認真,有沒有用心也很關鍵。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員自身的心理狀況,面對緊急狀況下的反應等。此外,還與駕培時碰到的駕校教練情緒有關,有些教練過於急躁,也會對學員產生心理影響。」
有專家表示,如果駕考學員確實出現多次考試不通過,尤其一些一坐上車心理上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的人,最好不要再繼續考駕照。否則即便拿到了,也會給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造成隱患。
武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劉小林也曾建議,國內駕考可引入心理測評機制,讓心理素質有問題、不適合開車的人提前淘汰,這樣可有效減少馬路殺手。但他認為,這將是一項龐大的工程。
恰逢新駕考,不少考生都懵了,
但新駕考=細節,
記住這些,穩拿駕照↓↓↓
一、考前整理思路
考試最怕的就是考生因緊張而導致操作失誤扣分,因此,考前一定要在腦中理清思路,這樣考試時才好做提前預判,防止考試中遇到突發狀況而手忙腳亂的情況。
二、上車起步
上車前要觀察,上車後一定要注意調整座椅、後視鏡,系好安全帶,起步前記得要回頭觀察,打轉向燈。
三、切記空擋
科三除了剛開始起步,其餘時間切記不要把腳放在離合上,也不要掛空擋滑行。
四、打轉向燈
需要打轉向燈的情況包括:起步、轉向、變道、超車、停車、掉頭。聽到指令後才可做出動作,否則不做數,此外,燈忘打、錯打、少於3秒轉動方向盤都會導致直接掛科。
五、注意速度
駕照考試速度不求快而求穩,換擋時要注意速度和擋位相匹配,通過路口轉彎時要換2擋或以下,可提前預判採取減速措施。
六、了解新規
新規中,起步、超車、變道、停車都增加了回頭觀察這一項,除了聽教練的指導外,對於學員來說,需要更加注意以防忽視新規細節。
--------------------------------
學車和智商真沒有關係!
學車,我聽到很多種說法。
比如,一位在大學裡教書的朋友說:「有些人小腦發育不全,不適合開車。」如果是這樣的話,小腦發育不全也會影響生活的其他方面,至少連大學都考不上吧。
但是,我認識的另外一個朋友科目二補考了三次才通過,這位朋友同樣是在大學裡教書,碩士畢業。因此,小腦發育不全一說,根本站不住腳。
還有人說,智商高的人學車慢。的確,我見過一些博士畢業的人,學車時基本上被罵得狗血淋頭,但是,他們補考幾次都能拿到駕照。那麼,反問一下:智商低的人學車快嗎?不見得吧!一起學車有文盲,不太識字,科目一和科目四基本上靠反覆背誦通過考試,這個過程就比智商高的人慢很多了。
因此,我覺得學車跟智商一點關係也沒有。
以我的切身體驗,能不能拿到駕照主要影響因素有以下:
1、 學員的心理狀態。
有些人生性急躁,有些人遇事容易慌張,這兩類人在學車過程中困難重重,急躁的人在上坡起步、倒車入庫時穩不住,容易忽略細節。遇事容易慌張的人則不懂得應對考場規則,因為一緊張什麼都忘記了,線也忘記看了。
2、 教練的教學態度和技巧。
有的教練就像天王老子,學員要防著被罵又要侍候著,哪有什麼精力學車啊。這種是垃圾教練了!好的教練是把每一個細節都講清楚了,反覆地講,讓學員一遍一遍地熟悉、練習。
至於教學技巧,有人說都是應對考試差別不大。實際上不是這樣!我換過兩個教練,兩個教練的教法不一樣,好的教練的教法是簡單、一步到位,垃圾的教練則是複雜、多步驟。
遇到好教練,駕考成功了一半了。
3、 運氣
駕考現場會受到車輛機能、天氣好壞的影響,因此,考試當天真的需要一點運氣,佔比10%左右。
最簡單的事,每個考場都有那麼幾部車比較爛,離合器松、方向盤重啊等,如果不幸運遇上了,那麼只能重新再來一次了。
考試時,遇到下雨天,看不清地面上的線,對不準點,這個也會影響考試結果。
開車就是一項技能,既然是技能就是熟能生巧,多花些時間、精力去練習,總會考過!
---------------------------
根據我自己的體會,那些平時比較死板的人,一板一眼的,會比較容易通過,因為他們基本按著教練的教導,而不去考慮背後的技術原因,或者說原理,為什麼要這樣做?那樣做不行嗎?角度多打一點會怎樣?但這種人,考試過的快,實際開車,應變能力則比較差.
還有一種人,就是我這類人.什麼都喜歡問個究竟,其實教練是不喜歡這樣的人的,因為給你解惑的過程,意味著車要多開幾圈,油要多費二兩,其實很多老師是不喜歡學員問過多問題的,都是填鴨式教學,你照著做就行了,至於為什麼,等你開車熟練了,自然明白了.事實也確實.如此.
但這種人在學的過程中,會用腦,而不是機械的操作,通過的慢,但一旦掌握,則駕駛技術比哪個都穩定,這有點像,你要學的是釣魚的技術,而不是那幾條魚!
--------------------
人的學習能力分兩層。
一層是可以表達出來的知識,典型就是書本知識,或者文字出現之前由族裡祭祀巫醫掌握的本族來源等,這些都是可以表達出來的,一般我們說的聰明是指學這類很快。
另一層是指「默識」,就是很難描述,但去做慢慢能感覺到。這更多和人類本能相關,幹活很多就是這種。有的人就能很快把握住其中的竅門,但說是說不出來的,需要用的時候自然用出來。
開車很大一部分是默識,需要本能,有的人學知識聰明,默識一般,開車也就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