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23日訊 1月5日,肇東市第七屆大似海漁獵冬捕文化節在澇洲鎮拉開序幕。作為肇東打造松花江沿江68公裡旅遊「金字」招牌的重要節慶活動之一,本次文化節以「賞冰樂雪新時代,相約漁獵大似海」為主題,以當地傳統的漁獵冬捕文化為引爆點,吸引了省內外數千名遊客的目光。
5日這天,天剛蒙蒙亮,一個個身穿羊皮襖、頭戴狗皮帽的漁工,就在肇東市澇洲鎮大似海1米多厚的冰面上忙活了起來。每隔七到十米開一個直徑30公分的冰眼。在下網口,把十幾米長的穿杆穿進冰眼,用鉤子控制穿杆的走向,穿杆牽引著繩子通過一個又一個冰眼,把長約八百米的大網從冰下如穿針引線般穿過,再慢慢拉開,一張橢圓形的大網在冰下緩緩展開。
悠揚悅耳的秧歌韻侓、神秘粗獷的薩滿舞步、鏗鏘的牛皮鼓、凝重的嗩吶……冬捕「祭湖醒網」儀式上跳起的薩滿舞,不但向遊客們展示了擁有悠長歷史的東北傳統漁獵文化,還是對原始漁獵、採集、農耕、牲畜等勞動生活的生動反映。「出魚嘍!紅網了!」「祭湖醒網」儀式結束後,隨著漁把頭焦自平一聲洪亮的吆喝,「大似海」冬捕現場再現「冰湖騰魚」現象。在隆隆作響的絞網機牽引下,十幾名漁工排著隊吆喝著將大網緩緩拉出冰面,一條條泛著鱗光的各類魚兒在水霧間跳躍而出。每當有大魚出網時,圍在兩邊觀賞的遊客都會發出陣陣驚嘆聲,還有不少人抱著大魚合影,直呼「過癮」。而在一旁早已等候多時的買魚人也迫不及待的開始挑選大魚,完全忘記了冬季的嚴寒。據了解,大似海是當地一個湖泊名,在蒙古語中叫烏珠古爾泊,曾是蒙古族郭爾羅斯先民的封地。經過一年四季的覓食生長,冬捕的第一網魚不但格外肥嫩鮮香,更寄託了人們新的一年開門紅、開頭鮮,年年有餘的美好願望。
隨著一條條大魚出水,冰面上架設的百口鐵鍋也已經全部生火完畢,100位當地大嫂展示了高超廚藝,將剛剛出水的鮮魚經過處理,現場烹製,百鍋百味,場面十分壯觀。「生態魚特別的鮮香,吃著非常爽快,跟我們在家做的味道截然不同,太開心了,更希望討個好彩頭。」遊客戴玉霞高興地說。「我覺得肇東這個冬捕節的最大亮點就是現場這一百口鐵鍋烹製具有東北特色的鐵鍋燉魚,讓我們遊客體驗到了在冰天雪地中品嘗鮮魚美味的獨特樂趣。」一位來自吉林的遊客這樣告訴記者。
連續開展七屆的肇東市大似海冬捕漁獵文化節,已不僅僅是一項經濟活動,更是獨特民俗文化的展示、傳承和弘揚。身穿傳統滿、漢服裝的200多名男女老少吹起嗩吶、敲起鼓,舞起扇子、扭起秧歌,盡情揮灑著大似海的熱情,為大似海冬捕文化節帶來了不一樣的熱鬧與歡樂。據了解,今年的大似海漁獵冬捕文化節除了傳統冬捕內容外,還有遊戲、漁獵文化展、扶貧農產品展銷、年貨大集等一系列配套活動,並組織當地貧困戶在冬捕節現場流動銷售糖葫蘆、烤地瓜、瓜子等。
近年來,肇東市以「賞冰樂雪」系列活動為主角,「軟硬兼施」發揮冰雪資源優勢。冰雪「搭臺」、經濟「唱戲」,傳統的漁獵文化、精彩的文藝演出、各具特色的冰上運動……圍繞冰雪開展的系列活動不但展示了特色地域文化,更成為提升肇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新亮點、新品牌。肇東市通過全力推進冰雪遊、生態遊有機結合,不斷延伸拓展產業鏈條,補齊冰雪產業「短板」,在冰雪觀光、冰雪體驗、特色民俗、體育競技、商貿洽談等多個領域實現突破。促進了冰雪體育與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把「冷資源」變成「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