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坐在車上4G信號用的好好的,手機信號欄卻突然變成E、G、H這些字母,每當這個時候,就基本打不開網頁、刷不出朋友圈、刷不出今日頭條新聞,究竟怎麼回事呢?
大家有沒有留意過手機的信號欄往往不止出現過「E」、「G」、「1X」、「H」、「3G」、「H+」、「T」、「4G」、「4G+」等字符,如果能搞清楚這些字符是什麼意思,相信你就能明白為什麼手機信號欄出現這些標識後,網速就會時快時慢了。
其實,移動通信行業發展至今,一共誕生了4代移動通信系統,分別為:1G、2G、3G、4G、5G。當然,5G也即將進入商用了。
第一、1G時代
就是第一代移動通信系統,以大哥大為代表,只能用來打電話,無需插卡,也就沒有相應的信號標識。
第二、2G時代
2G就是普通的GSM 網絡,2.5G 是在 GSM 基礎上添加了GPRS或CDMA(較低版本),2.75G 是在 GSM 網絡基礎上添加了EDGE的網絡(有點類似於GPRS但速度更快)。
比「E」更慢的是「G」:信號G比信號E更早出現,即GPRS,是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介於2G和3G之間,也被稱為2.5G,傳輸速率只有114Kbps(下載速速約是15K/S)。
E:是移動聯通2G制式EDGE的縮寫,屬2.75G網絡,一般下載速度20-30K/S。
1X:只會在電信手機中出現,屬於電信2G網絡。一般在通話過程中會使用到1X網絡,如果是數據上網,會用3G。當然,如果你所在的區域範圍內信號不好,那手機也只能自動切換到1X網絡了。
第三、3G時代
3G就是 TD-SCDMA、CDMA2000、WCDMA 三種制式,3.5G、3.75G 就是在 3G 的基礎上加了HSPDA 的網絡。
T:即TD-SCDMA,屬3G網絡,這一般是在中國移動用戶手機上才會顯示。這個標誌著T的3G信號是比2G快一點,不過相對於電信和聯通的另兩個3G標準,移動的TD-SCDMA起步比較晚,在當時來說,網絡技術不夠成熟,雖比2G要快,但並沒有快很多,而且不夠穩定,所以整體體驗也不夠好。
H:即HSDPA,3.5G網絡,主要為聯通所用,它的下行速度很快,可達14.4Mb,相對當時的3G還是快了不少。
H+:即HSPA+,是HSDPA的升級版,屬3.75G網絡,它的下行速率可以達到42Mb,速率提升了不少。但隨著3G的用戶不斷增多,實際幾乎不可能達到如此高的速度,在測試中聯通 3G 的下行速度達到 10Mbps 已經是非常令人滿意的狀態,大多情況下只有2至4Mbps的速度。
第四、4G時代
就是技術包括TD-LTE和FDD-LTE兩種制式(嚴格意義上來講,LTE只是3.9G,儘管被宣傳為4G無線標準。
4G:即4G網絡,三大運營商使用的均是LTE制式,所以對應的手機信號標識也都是4G或者LTE。
4G+:簡單來說就是對4G的優化。相比4G網絡100多兆的數據傳輸速度,4G+的速度是普通4G的2倍。
第五、5G時代
這兩年運營商開始大力建設5G網絡,5G到底有多快?可以比一比看直播、打遊戲幾乎「毫無壓力」的4G網絡,數據顯示,5G的體驗速率是4G的100倍,高峰速率提升20倍,時延則降為1/5。如果超高網速得以正式商用,VR、AR、4K等大流量內容的傳播變得更加容易。
總得來說,手機信號欄顯示各字母所代表的網速基本是G<E<1X<T<H<H+<4G<4G+<5G,現實生活中這幾種網絡是並存的,如果一個網絡的信號較弱,現在的4G手機就會自動搜索其他網絡,轉入其他網絡。因此來說,手機信號欄輪番顯示這幾個英文數字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