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泰安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19年第二批)立項公示

2020-09-05 國泰安

2020年6月5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有關企業支持的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深圳國泰安教育技術有限公司遴選支持的15個項目均名列其中。自2018年3月參與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以來,國泰安支持項目累計達181項。


教育部項目立項名單公布函

2019年11月,教育部啟動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國泰安始終致力於教育與創新科技的深度融合,將人工智慧(AI)、虛擬/增強現實(VR/AR)、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於課堂教學、實驗實訓教學、教育管理與評價等領域,立足高校人培綜合改革要求,聚焦產業發展前沿,重點支持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實踐條件與實踐基地建設兩大類目。截至到2020年4月10日,共收到項目申請36項。公司組織有關專家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申報項目進行了評審,遴選出大連理工大學、安徽大學、中北大學、四川師範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溫州大學等學校的15個項目予以支持。具體名單如下:


國泰安支持項目詳見附件(521-522頁)

相關焦點

  • 成都大學35個項目獲教育部2019第2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於公布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的通知》(教高司函〔2020〕6號),我校35個項目獲批立項,立項數量名列全省第2位,全國第32位。截止目前,學校共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120項,立項總數在全省排名第5位,全國排名第71位。立項的35個項目,新工科建設項目3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18個,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項目5個,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項目2個,師資培訓項目7個,項目類型豐富全面。
  • 教育部官宣 | 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管理辦法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學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學校: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和《關於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教高〔2018〕3號)等有關文件精神,深入推進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現將《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管理辦法
  • 陽光學院16個項目獲批教育部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6月1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布了《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陽光學院16個項目獲批立項,位列福建省高校項目數量第四。其中,涉及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項目立項1個、新工科建設項目立項2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項目立項7個、師資培訓項目立項2個和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項目立項4個。
  • 西科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總數位列省屬高校第一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於公布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的通知》(教高司函[2020] 6號),我校「基於創新競賽的理工類物理實驗課程體系建設探究」等7個項目獲批2019年度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 教育部高教司|2020年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開啟
    年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的函教高司函〔2020〕5號為全面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精神,深化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以產業和技術發展的最新需求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改革,根據《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管理辦法》(教高廳〔2020〕1號)要求,教育部將繼續實施2020年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 2020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騰訊公司項目(第二批)丨雲開發項目指南
    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指導下,騰訊云云開發在2020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騰訊公司項目(第二批)中設立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項目
  • 北京奇觀2019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評審會圓滿召開
    2019年9月23-24日,北京奇觀2019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評審會在公司順利舉行。北京奇觀連續4年獲批成為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合作企業,且在2017年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對接會上受高教司邀請,做專題報告。2019年第一批項目,奇觀從新工科建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師資培訓、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四大類別與各大高校建立了產學項目合作。
  •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14個項目獲批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了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山東第一醫科大學14個項目獲批立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是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和《教育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國工程院關於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 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精神,由高等教育司組織開展,旨在促進高等學校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 犀牛科技入選教育部2020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2020年10月1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有關企業支持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指南(2020年第一批)的通知,北京犀牛數字互動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項目連續三次成功入選
  • 喜訊:翰海睿智入選教育部2020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支持企業
    為深化產教融合、產學合作、協同育人,經企業申報、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專家組審議通過,重慶翰海睿智睿智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選教育部2020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支持企業
  • 雲南工商學院3年獲批77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雲南本科...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下發了《關於公布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的通知》(教高司函〔2020〕6號),其中,雲南工商學院獲批9項。  從2017年至今,雲南工商學院已有77個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獲批立項,排名雲南省本科院校第二,獲批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將在匯聚企業資源、助力一流專業建設、創新創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學改革、校企協同育人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成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 國泰安助力的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再次取得創新性研究成果
    2020年5月,由國泰安支持的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的合作院校——華南農業大學再次傳來佳音,華南農業大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的課題組專業帶頭老師在相關專業領域核心期刊發表以「VR智慧教育:動畫+VR課程開發」為主題的創新研究性學術論文,並獲得由美國工程信息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出版的著名、專業、權威的工程技術類綜合性檢索工具收錄,EI
  • 高教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之我見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於8月12日在網站發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於公布有關企業支持的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指南(2019年第一批)的通知》,具體網址為: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gggs/s8468/201908/t20190813_394465.html。
  • 教育部2020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指南
    ,創新產學合作育人機制,上海敏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的4家子公司(吉林省艾薩克科技有限公司、長春市敏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維特塞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長春市旭威科技有限公司),參與了教育部2020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成功入選為項目支持企業。
  • 教育部高教司公布一份重要名單
    6月1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布了《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項目,包括創新創業教育改革561項、新工科建設759項、實踐條件和實踐基地建設2097項、創新創業聯合基金8項、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3024項、師資培訓1686項。
  • 教育部高教司公布一份重要名單!
    《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精神,落實《教育部 工業和信息化部 中國工程院關於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 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教高〔2018〕3號)要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高等教育司組織有關企業和高校深入實施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 教育部2020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申報指南
    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為了積極響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配合落實教育規劃綱要
  • 網龍普天教育15個項入圍教育部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了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其中,網龍普天教育斬獲15項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點擊圖片查看具體信息繼2019年第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4個方向入選之後,2019
  • 教育部發起,產學合作協同育人!上海遠寬擬資助15個項目,誠邀電氣同行們積極申報!
    2019年11月30日,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對接會上作了「融合發展 協同攻堅——以產教融合推進『質量革命』」
  • 西安工大再次入選教育部重大立項名單,共計9大項目
    近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了2019年第二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立項名單,西安工業大學9個項目獲批立項。項目涉及新工科建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師資培訓等。此次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的獲批,標誌著西安工業大學在推進產教融合、深化校企協同育人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為學校人才培養搭建了新的平臺和契機,對推動產教融合,培養高素質應用創新型人才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