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達不到幼兒園入園年齡,家裡又沒老人幫忙看管——3歲以下幼兒的託育問題,一直是年輕爸媽的心頭難。記者近日從市教委獲悉,上海率先出臺針對3歲以下幼兒託育機構的「1+2」文件三個月來,浦東、徐匯、靜安、黃浦、閔行五個先行試點區,共新設11家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機構。8月1日起,全市各區全面受理相關託育機構的申辦。
「有了資質把關和後續政府監管,我們才能更放心地把孩子送到託育園來。」正在黃浦區一家託育機構接娃放學的李先生,道出了家長們的心聲。
上海率先構建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體系
受「全面二孩」政策等綜合因素影響,「十三五」時期,上海每年常住人口出生量預計平均約26萬人,託育服務供需矛盾切實存在。
為加強對託育服務機構的監管,並對託育機構的市場準入、從業人員和質量進行規範,4月 28日,上海出臺《關於促進和加強本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機構管理暫行辦法》《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簡稱「1+2」文件),在全國率先構建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體系。隨即,黃浦、靜安、徐匯、浦東、閔行五個試點區分別設立託育服務指導中心,提供「一站式」諮詢服務。
靜安區託育服務指導中心主任李翠芳表示,自「1+2」文件出臺以來,陸續有 60餘家機構前來諮詢,也有不少家長致電詢問。目前,靜安區已有兩家託育機構合法登記備案並投入運營;而在閔行區和徐匯區也分別有三家和一家機構獲得了《依法開展託育服務告知書》。
此前,黃浦區俊星託育園「瞄準」政策出臺的好時機,對標「1+2」文件,在黃浦區託育服務指導中心的幫助下完成了軟硬體改造和局部調整。6月4日,該園獲得了全市頒出的第一張營利性託育服務企業牌照,並取得黃浦區託育服務指導部門頒發的首張託育告知書,整個申辦流程前後花費了一個多月時間。
託育機構硬體軟體都有明確要求
「硬體上,託育機構的場地要在360平方米以上,人均場地面積不能低於8平方米;軟體上,園長要具備6年以上的從業經驗,育嬰師和保育員都要獲得相關的上崗資質……」在靜安區託育服務指導中心免費發放的《上海市靜安區託育機構手冊》上,對於託育機構所要達到的各項要求一目了然。機構和家長也可在「上海市3歲以下幼兒託育服務信息管理平臺上」查詢辦理資質的信息和託育機構信息。
「想要達到辦學資質並不簡單,比如如何招聘到具有資質的保育人員。」李翠芳說,市場上符合任職條件的社會資源較少,但按要求每班必須配備持有資質的保育員,且2—3歲和18—24個月幼兒與育嬰師的比例分別不能高於 7∶1和 5∶1,園長要有相關從業經驗,這些都是文件規定的硬性要求。
上海開放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王松華介紹說,從業人員相關資質培訓既要有職業技能培訓,也要有職業道德培訓。今年3月底至今,開放大學舉辦了13個育嬰員培訓班,培訓相關人員692人,預計2018年全系統將超額完成1000人的原定培訓任務。第一批參與培訓的從業人員中,有51人參與了職業道德考試,46人獲取了相關資質。
前期把關與後續監管形成合力
走進黃浦區俊星託育園,40名兩三歲大小的幼兒正在保育老師的帶領下進行集體遊戲和戶外活動。家長黃女士告訴記者,俊星託育園是她「貨比三家」之後的選擇,因為孩子11月出生,要近四周歲時才能上幼兒園,她希望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所以她首先看重託育園的硬體設施。其次便是「師資力量」,負責老師必須是持證上崗,老師要有親和力。「得知託育園拿到了相關資質後,做家長的心裡更踏實了。」
「整個託育園都有實時監控,這讓我放心不少。」在黃浦區俊星託育園,家長李先生為覆蓋校園的監控攝像點讚。園內所有教室、活動室、廚房都安裝了攝像頭,監控畫面直接連接到各區託育服務指導中心,監控也是託育機構申辦的「必要條件」之一。
在靜安區託育服務指導中心的監控屏幕上,畫面在已發放告知書的兩家託育園的各個位置間輪流切換。託育服務指導中心主要負責網上巡查,一旦發現問題,由街道牽頭,協調執法。李翠芳表示,隨著獲批資質的託育園越來越多,中心會設立更多窗口隨機切換監控,實時巡查每家託育園的運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