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十三五」輝煌成就
//
近年來,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全力推進健康天津建設,圍繞人民關心的健康問題,著力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逐步推動以治病為中心轉向以健康為中心,持續提升人民健康狀況水平。「十三五」期間,居民期望壽命連年超過81歲,從2015年的81.33歲提高到2019年的81.79歲。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分別從8.1/10萬、4.76‰下降到5.12/10萬、2.69‰,主要健康指標位居全國前列,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十三五」時期,本市全面落實健康中國行動,愛國衛生運動效果顯著,居民個人健康素養水平顯著提升,從2015年的17.42%提升到26.29%。
本市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十三五」期間,天津市天津醫院改擴建、天津市環湖醫院新址擴建、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遷址新建等12個項目竣工、11項目投入使用,在建項目11個。不斷推進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建設,截至2019年全市共布設26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15分鐘健康服務圈基本建成。
本市不斷充實健康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2015-2019年,本市每萬人全科醫生數從0.59人增長到2.8人,年均增長47.60%;執業(助理)醫師數從每千人口2.32人增長到2.97人,同比增長28.02%,註冊護士數從每千人口2.19人增長到2.65人,同比增長21.00%。
「十三五」期間,本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居民滿意度持續提升。藥品耗材供應改革首輪「4+7」國家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超額完成國家任務,建立以京津冀為基礎、東北華北地區加盟的區域化耗材招採聯盟。基層綜合改革進一步鞏固和完善,深化家庭醫生籤約服務內涵,有效籤約居民400餘萬人,分級診療模式初步形成。
本市不斷提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免費向全市人民提供19大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近5年,全市甲乙類傳染病及3種重大傳染病報告發病率均居全國最低行列。市衛生健康委積極推進本市精神衛生診療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全市共有62家機構提供精神障礙診療服務,本市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範管理率90.08%。全市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在全國率先完成第二類疫苗集中採購管理體系建設,率先將水痘疫苗納入免疫規劃。
聚焦重點人群和重點環節,醫療服務質量進一步優化。「十三五」期間,本市著力解決「一老一小一急一投訴」以及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設,全市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明顯提高。全市急救站點由69個增加到197個,120接報至到達現場平均時間已經降到10分鐘以內。目前,本市已建成28個國家級胸痛中心、22個國家認證的卒中中心。積極推廣缺血性卒中靜脈溶栓等適宜技術,讓本市超過1萬名患者避免殘疾。群眾就醫體驗不斷完善,基本實現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智慧服務應用全覆蓋,為市民提供「一鍵登錄、統一預約」等便捷化服務積極推行門診預約診療,優化服務流程,提高門診運轉效率,有效緩解門診「三長一短」問題。
本市不斷激發中醫藥活力,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中醫藥傳承創新邁上新臺階,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症、多臟器衰竭;針灸治療中風病、中醫治療冠心病等方面的臨床診療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批國家中醫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津中醫藥大學組分中藥實驗室獲批全國第一個中醫藥國家重點研究室。張伯禮院士牽頭完成的「中成藥二次開發核心技術體系創研及其產業化」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一等獎。
本市在抗擊新冠肺炎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基本遏制住本地疫情蔓延勢頭,用不到兩個月時間實現本地確診病例清零。堅持「四個戰時」,立即啟動應急響應進入戰時狀態,第一時間建立戰時領導機制和指揮體系,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組。堅決落實「四集中」要求,迅速啟動醫療救治總醫院機制,2.5萬名醫護人員統一編入516支醫療預備役戰鬥隊,建立起以4家定點醫院、27個「戰地醫院」、34個片區醫院、75家發熱門診和2130張收治病床、1792張隔離病床、2萬餘間隔離房間為支撐的防控救治體系,實現應收盡收、應隔盡隔、應測盡測、應治盡治。
來源:北方網
編輯:孟凡錦
【來源:健康天津】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