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助大家更好的備戰教師招聘面試,中公講師整理了《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
《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是人教課標版八年級物理第三章第三節的內容,它是第三章的重點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本章起至關重要的作用,
是第一節透鏡、第二節生活中透鏡知識的延伸,又是第四節眼睛和第五節顯微鏡和望遠鏡的理論基礎。
通過前面的小孔成像實驗和平面鏡成像實驗、以及生活中的透鏡的學習,學生已經建立凸透鏡成像概念,能區分實像和虛像,從而為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八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物理的啟蒙階段,,對探索凸透鏡成像規律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他們的身邊事物入手,引起學生興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目標:了解凸透鏡成像規律。
2、過程與方法方面目標:通過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與方法;體會如何從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現象中歸納科學知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會物理知識和生活密切相關,通過觀察、實驗體會到科學實事求是的精神。通過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
三、重難點
重點: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難點:在科學探究中收集數據,以及實驗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的方法。
四、教法、學法
說教法:觀察和實驗是學生認識物理世界、獲取物理知識的重要途徑,是發展學生智力的前提條件。所以,在凸透鏡成像規律研究的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分析問題、總結問題的能力,採用探究性教學法。
說學法:
教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實驗的方法。教學活動中啟發學生思考。
教具準備:
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火柴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發猜想
教師手持一張精美的圖片在教室中前後走動,學生用凸透鏡觀察圖片,思考並回答:「你觀察到什麼性質的像,是在什麼情況下觀察到的?」接下來讓學生用另一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與前一透鏡豎著並排放置,同時觀察圖片。通過以上體驗活動,學生從感悟到凸透鏡成像是有規律的。提出猜想。
2、設計實驗,操作記錄
(1)組織討論實驗方案
提出猜想後,驗證假設,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物、鏡不動,光屏前後移動時,光屏上所成像會變模糊,通過觀察學生感悟到物、鏡一定時,清晰像的位置是一定的,為學生實驗做好鋪墊,教師再示範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操作要領。
根據所給實驗器材和相關實驗操作要領,組織學生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經過展示和討論確定實驗方案後,把學生分為三大組,給各大組焦距不同的透鏡,學生進行實驗時,觀察成縮小倒立像、放大倒立像、正立放大像時的物距和像距。數據記錄在學案上的表格中。
(2)進行實驗、收集數據。
(3)分析數據,得出結論
實驗後,各組匯報實驗數據,教師將實驗數據統一輸入Excel表格進行多組數據的處理,現以四組過去學生實驗數據為例,通過對表格中物距排序的處理,根據數據引導學生思考,透鏡不同,焦距不同,所以分界點不同,進而由學生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歸納出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後,針對物體在一倍焦距處、物體在兩倍焦距處成什麼像,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推理。物距大於2f成放大的像,小於2f成縮小的像,則2f處成等大的像。
3、小結、作業
由學生歸納小結本課學習內容。
思考凸透鏡成像規律在生活中的應用。
以上為《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說課稿全部內容,更多相關內容請查看說課頻道。
中公講師張豔梅解析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