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種事物,有因必有果,有得必有失,有來必有去。周易八卦等玄學在我國已經有了悠悠上千年的歷史了。自古以來,相信易經學說的人從來就不在少數。下至普通百姓,上至達官貴人,都是易經學說的追崇者。尤其是帝王,歷代帝王中信仰周易之術的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有許多帝王更是喜歡以《易經》的內容來擬定年號。
如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公元265年登基後,就以「鹹寧」作為年號,而該詞的出處正是《周易》,——「首出庶物,萬國鹹寧」。鹹通都,寧便是安寧。 萬國鹹寧,也就是天下安寧太平之意。還有一位大家都比較熟悉的皇帝——隋煬帝楊廣,他也曾經取用過《易經》中的「大業」一業作年號。寓意建立大功業、大事業的意思。
這也是他使用的唯一年號,自公園604年登基以來,直至公元618年,一直沿用了14年之久。到了明朝,皇親貴族對於周易八卦之說就更是重視了。1442年,也就是明正統七年,欽天監這個官職名稱出現了,他們的主要職責就是幫助皇帝留意天象,與天溝通。
但如細細思量其中的寓意,便可發現,世間萬物都保持著一個平衡的狀態,天地不會特別厚待誰,同時也不會也別苛待誰,一切都只是按照自然規律發展,有好就有壞。而平民百姓呢,雖然可能不會明白這其中的道理,還有易經於帝王間的利害,但是客觀規律的影響之下,他們卻用淺顯的語言,將這其中的道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在這些比較淺顯的俗語中,「雞不過六,犬不過八」就是經典之一。這句話的意思也很直白,指的其實就是一個普遍的規律:一般的雞不會活過6年,一般的狗則不會活過8年。言外之意其實就是,如果雞和狗的生命都超過了它們本來常規的生命期限的話,那麼就是老一輩人們所經常說的「事出反常必有妖」。
就拿「雞不過六」來細說,古人們認為,我們農家尋常飼養的小雞生命也不過只有短短數載而已,一般一直正常的雞,壽命是不會超過6年的。一旦它的生命超過了這個界限之後,就會被人們視作是一種反常的現象。若是天下所有事物都出現這樣的反常,不再遵循平時的軌跡,那麼,天下大亂的時間也將不遠了。
總結一下,核心思想就是,如果世間的萬事萬物不符合發展規律,那麼就一定會有異於常態的現象。所以異象往往也被人們當作一種不祥的預兆。「犬不過八」是民間流傳甚廣的一句俗語,生活在古代社會中的老百姓,基本上每家每戶都會養一隻用來看們護院的狗,在外出打獵的時候也是很好的幫手。
一般情況下狗的壽命都不會超過八年,因為民間認為人類活的一日,等於狗活七天。一隻狗的年紀若是到了8歲,那就如同一個六、七十歲的老年人。同「雞不過六」一樣:根狗一旦壽命超過八年就是異象,或者說是一種非常反常的現象。狗活得越長,就會越來越能夠輕易讀懂人的想法,所謂「人老奸,馬老滑,狗老精」,不論是家狗還是其他家禽,活得太久會食人間煙火,超脫常態,會成精。
雖然在今天看來「雞不過六,犬不過八」的說法只是一種迷信,但是有關此類的俗語在民間比比皆是,而且生活在偏遠地區的老百姓,對這種說法也都深信不疑,但不可否認的是,關於這些老話俗語,都是老一輩人多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所以也並不是都沒用,你們說是嗎
俗語來源很廣,既來自人民群眾的口頭創作,也和詩文名句、格言警語、歷史典故等有關聯,最早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附褚少孫補寫的《西門豹治鄴》一文:「民人俗語日:『即不為河伯娶婦,水來漂沒,溺其人民』雲。」是指民間流傳的說法,這本《不可不知的民諺俗語》,其中就講述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民間俗語,同時也隱藏老祖宗們的大智慧,原價168,現價僅98元,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的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