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穀雨、見於立夏、至於小滿
戰「疫」時期
這場讀書節以「感悟生命」為主旋律
在最適合讀書的季節
一批熱愛閱讀的師生匯聚於「雲端」
體驗參與、分享交流
感受閱讀帶來的魅力
「讓閱讀成為大學生活最美樂章」
這是學校所盼
也逐漸為師生所享
流傳在「生命的聲響」
4月23日中午13點不到,浙江金華,外國語言文學類1905班鄭聖諾早早端坐在電腦前,等待學校第十三屆獅山讀書節開幕。因為疫情,這場讀書節被搬到了「線上」。
嫩綠色調的原創「印刷活字」律動跳躍,主題詞「閱讀點亮智慧,讀書慰藉心靈」沿圖書館「拾階而上」,遠處的翠竹蓬勃如初。
鄭聖諾和其他24000餘名觀眾一同收看了讀書節開幕式直播,一條條彈幕留言可見讀書人的節日喜悅。
為期一月的讀書節正式拉開帷幕後,吸引了4460人報名,每天,他們活躍在各種閱讀交流群之中。
旋即,各個部門和學院廣泛參與到讀書節中來——
早在4月21日,本科生院就率先以「戰疫·讀書·立學」為主題在線舉行了輔導員沙龍暨讀書交流,他們有的分享馬列著作,有的分享「習言習語」。
同天下午,經管學院通過舉辦線上讀書賞析、誦讀《論語》接力、精品書單分享等系列讀書活動,在「雲端」闢出一隅書香。
工學院則舉辦了「精工講壇」人文講座、「開卷有益」我來薦書、「經典寄相思」師生共品經典、閱讀經典「雲」分享、「錦書雲中來」讀書筆記評選等系列活動。
文法學院通過組織系列讀書分享會、每日閱讀分享打卡、學院班子參與班級讀書會等活動,讓師生在閱讀中汲取精神力量,傾聽生命的聲響。
資環學院的「名家薦讀」「悅享經典」「共沐書香」等系列讀書交流活動,在「雲端」品經典,用青春礪人生,引得不少師生前來參與。
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舉辦「生聲相伴」雲上書會、「共薦良書」好書推薦、「師說書語」金句書評、「同讀經典」讀書交流系列活動,相約書香「雲端」,倡導師生共讀。
理學院啟動「書香四溢」讀書活動,開展了「愛閱讀」線上打卡、「書香四溢」讀書分享、「點亮圖書」書籍推薦等系列讀書活動。
植科學院開展「書途『雲』漫步」「植科好筆記·我的書香戰『疫』札記」等系列活動,促進植科學子養成讀書的習慣,讓閱讀與生命同行。
水產學院的「21天讀書筆記」打卡、「好書共讀」直播分享會、「vlog為書發聲」等系列讀書活動,讓師生共品書香、聆聽書韻。
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共同譜寫「誦讀、精讀、研讀」的讀書三部曲,唱響生命的旋律。
讀書節期間的「數據浮動」同樣值得關注。
四月下旬,圖書館發布的信息資源使用數據顯示,學校師生通過CARSI訪問電子資源的用戶人均訪問量居武漢高校前列;2019年全年累計遠程訪問電子資源點擊量為179211次,較同期顯著增加;2019年我校師生中有12257名讀者來圖書館借過紙質圖書,共借閱了94605本,人均活躍借閱量為7.72本……
近年來,倍閱書店逐漸成為校園讀書人的「文化地標」。讀書交流會、書法美術藝術特色沙龍、優秀書目推薦、網上籤售,他們主動融入到讀書節,為師生保存特殊的「倍閱記憶」。
期間,圖書館建成經典圖書閱覽室,青年聯合會主辦第二期親子讀書交流會,學校紀委與公管學院「黨建結對、共品書香」,創新的載體讓讀書節別具一番韻味。
這或許正在印證流傳師生中的一句話:無閱讀,不華農。
沉醉於「分享的喜悅」
讀書節讓師生在「雲端」相遇,也讓分享在「雲端」滋長。
網友「碩GREY」看完學校為師生特意推薦的長長書單後,主動掃碼分享自己喜愛的書。像「碩GREY」這樣主動推薦的師生共有83人,金數據顯示,153條圖書數據得以呈現,書目的總瀏覽量近1000人次。
「書香悅性靈,經典正人心」,在網友「芝蘭」看來,學校推薦的《物種起源》《基因論》《生命是什麼》《鼠疫》《大流感》等,「既以經典為主,又有現實意義,他們是『生命的聲響』的別樣言說」。
「打開手機書盒,開啟數字閱讀之旅」,手機書盒項目涵蓋17萬餘冊電子書、80萬餘集有聲圖書總時長17萬小時、有聲期刊200餘種時長38萬分鐘。
圖書館副館長張柱紅表示,在讀書節把圖書的功能集成呈現,目的在於豐富閱讀資源,讓大家共同分享閱讀「盛宴」。
「閱讀接力」嚴格意義上說是一種行為藝術,它以其獨特的讀書分享讓經典精神傳頌於師生心田。
留學生在宿舍閱讀《熱愛生命》
200位讀者、持續8天,他們或在校園、或在家鄉,或在水之畔、或在山之巔,或在國內、或在全球,或顯莊重、或視隨意,或個人靜誦、或家人齊讀,共同品味《熱愛生命》的意蘊。
學生在家中接力閱讀《熱愛生命》
校醫院醫護人員在校園裡接力閱讀《熱愛生命》
「在這裡,我們跟隨朗讀者的腳步,調動自己的情感,發出自己的聲音,傳遞自己的理解;在這裡,有故事,有歡樂,有情懷。」這是研究生賀翔在此次閱讀接力中的感悟。
寫作書評,是本屆讀書節的「看點」。「書評是對自己生活的一種梳理和回顧。」《血疫》的書評作者2019級社會學研究生韋劍虹說到。
「唯有精確表達書中的主要思想才能對其做出進一步的論述。」「經歷喪偶之痛的傑克斯仍然挑起生物防護安全的任務,執行猴子安樂死任務的年輕士兵們......」公共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1802班鍾淑琳說,在書評裡,應該準確還原場景,傳達作者的思想。
「楊絳先生對我的影響似乎已經深入了靈魂」,經濟管理學院輔導員丁潔在書評中這樣談到,在這段難得的獨處時光裡,一個女人從另一個女人身上「收穫生命的力量,獲得人生啟迪」。丁潔認為「讀書就像家常便飯,就每天要吃飯一樣,每天也要讀一讀書。」
食科學院王魯峰老師這樣感慨他所閱讀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以鋼鐵和槍炮為代表的現代科技徵服了全球,左右著人類命運發展,但這本書卻告訴大家病菌在人類社會命運發展中產生的影響遠遠超乎你想像。」
讀了溫鐵軍教授的《告別百年激進》後工學院廖宜濤老師說:「作為一名工科出身的教師,我讀出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它們本身具有先進性和堅韌性。」
自獅山讀書節開幕以來,書評活動共收到來自38個單位1516位師生投遞的書評影評作品1548篇,其中學生投稿1254人次,教工投稿262人次。「千名師生千篇書評」,這些數字的背後是廣大師生們對於分享閱讀和書評撰寫的濃厚興趣。
共鳴於閱讀的魅力
成長伴隨書香,書香亦可賦能成長。
以聲為橋,以音為梁。「在閱讀接力過程中,通過朗讀,投入自身感情,傳遞『心聲』」。賀翔表示,常常會興致所起,情不自禁地朗讀出精彩的片段。他把這種「情不自禁」理解為「閱讀的魅力」。
「彩霞是那麼美麗,我心中卻充滿了憂傷,竟然想起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黃渡海」「黃昏之下的天空是美的,黃昏之下的華農也是美的,從日出到黃昏到日落——about歐豪」,這是圖書館開展的「閱讀接龍」活動。你誦讀我點評,你一言我一句,爭先恐後、好不熱鬧。
他們以「華農圖書館學習支持群」為「家」,原創短語接龍、原創故事接龍、經典書籍朗讀接龍、成語接龍等互動創作活動在這裡紛紛呈現,凝聚起感悟閱讀魅力的1436名師生。
同學們在華中農大圖書館學習支持群接龍互動
疫情雖將大家分隔在各地,但卻無法阻隔讀書人對閱讀的熱情。「因為內向,便很少與人交流,生活經歷也少,但是通過閱讀,跟隨作者觀盡世間百態,鳥禽魚獸、星辰大海、落日餘暉,慢慢地,形成了獨立的思考體系,不再人云亦云。」賀翔感嘆到。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1802 班李辰洋說:「打開書,超越時空,延拓生命的維度;沉下來,慢慢思索,探尋自我與世界的兼容之道——遇見屬於自己的那份真實。」
外國語學院胡君男同學的讀書筆記
「愛讀書的人會在閱讀中不斷豐富他的大腦,培養獨立的人格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會人云亦云。」 園藝林學學院園林1904班唐逸飛這樣說道。他認為,在如今這個信息化的社會中,當信息可以大量快速的獲取時,讀書變得更為重要。
正如香料,磨得越細,搗得越碎,香味亦會愈濃。丁潔認為讀書是一種自我思考的過程:「我們不可能經歷一種很完整的人生,但是我們可以通過讀書去體會別人的人生,去觀他人之觀,去感他人之感。」
特殊時期的閱讀,足以慰藉心靈。
「《楊絳全集》的閱讀讓我思考:我們每個人的價值是什麼?」「價值在於我們自身對待生活的態度,如何取捨,如何探索生命的意義。」這是丁潔立於讀書之外對生命的所思。
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動物醫學院教師盧禧東談道,在抗「疫」期間,她重拾《毛澤東選集》,從閱讀中感受到了「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的力量。
這些所想所悟,就是一段「閱讀魅力」的共鳴與共情。
讀書節雖已接近尾聲,但在書香華農裡,每天都是讀書節。
在書香氤氳的日子裡
邀您一起
共同走進2020年「獅山藝術節」
感受生命的脈動
5月23日19:30
歡迎掃碼觀看「獅山藝術節」開幕式
同時,華中農業大學官方抖音號、
官方快手號及嗶哩嗶哩號也將同步播出
敬請觀看
—END—
視頻監製 | 文化辦
文 | 蔣朝常
供圖 | 獅山讀書節組委會 獅山藝術節組委會
原標題:《在書香氤氳中感受生命的脈動!2020獅山藝術節23日線上開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