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4月3日,全國已有超過20多個省份公布開學時間。隨著公布開學日期省份越來越多,首都北京什麼時候開學成為眾多在北京上學的學生和家長急切關注的焦點。到底什麼時候能開學?不開學有什麼影響?下面就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1、官方有關北京開學日期的表述
1月26日,北京市教委發布通知,決定全市大中小學、幼兒園推遲開學。
2月19日,北京教委官方微博表示,開學時間視疫情發展來定。
2月24日,北京市教委發言人表示,考慮開學時間為時尚早。
3月12日,北京教委表示,開學時間仍要視疫情發展來定。
3月17日,北京教委回應開學日期表示還不是考慮開學的時間點。
3月27日,北京市發布師生返京要求,尚未確定開學時間。
通過北京市教委的一系列回應來看,可以肯定的是在具體開學時間方面是有一定的日期考慮的,可能準備多套開學時間方案。但是考慮到首都防控疫情責任重大,具體哪天開學教委是決定不了的。
2、遲遲不開學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哪些群體影響最大?
首先,毫無疑問對高三、初三和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影響是最大的。按照影響大小排序的話:高三>初三>高校應屆畢業生
高三、初三:作為中高考的關鍵時期,居家複習無論怎麼說效果都是不如在校複習的。居家複習需要高度的自控能力和學習氛圍。作為十七八歲這個年紀來說,不能要求學生有多強的自控能力,大人尚且手機不離手,更何況電子產品眾多的學生。隨著復工的逐步推進,家長很難在家監督孩子的學習,這就對學習的效率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居家復如果沒有較強的自制力,效果不是很好。京津冀地區都沒確定開學時間,這對高三考生異地複習也帶來了客觀上的不便。
高校應屆畢業生:
今年的應屆畢業生應該是相當困難的一年了,尤其是在北京讀書的學生。隨著北京開學遙遙無期,可能面臨開學就畢業和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境地。從畢業方面來說,雖然教育部門倡導在線答辯、延遲畢業。但是無論如何都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對於人文社科類來說在線答辯是沒有多大的難度。但是對於理工科尤其是需要做實驗的學科來說,在線答辯並不具備可操作的空間,畢業論文是需要實驗結果支撐的。至於延遲畢業,影響就更大。作為招聘季,延遲畢業就意味著延遲就業,很多把找工作放在春招的應屆畢業生來說在當前的形勢下,很可能春招依舊找不到工作,延遲畢業增加的只是更多的焦慮感。對於秋招找到工作的畢業生來說延遲畢業就意味著延遲拿到畢業證書和延遲入職,這對用人單位來說延遲入職無疑是增加用人成本的。對於年前談好意向還沒籤約等著實習的應屆生來說,推遲實習就意味著推遲籤約。即使國家出臺很多促進就業的方案,也明確國企擴大招聘規模,取消實習期限。但是從目前來看,效果並不明顯,很多企業依然把實習期限作為入職的條件。
3、北京目前的防疫形式具備開學條件嗎
從最新公開報導來看,北京目前是境外輸入病例最多的地區,截止3月29日12時,境外輸入161例。可見目前防疫還是有一定壓力的,但是並不是說不具備錯峰開學的條件。境外輸入相比於本土病例在流動性上要小很多,進行篩查和隔離的難度也較本土小很多,主要為機場等入境口岸。如果採取嚴格的限制入境措施和嚴格的檢測隔離,境外輸入的防控會很快取得成效。所以在開學時間的安排方面,錯峰開學是具備條件的。但是從目前教育部門的表態來看,四月開學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境外輸入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預計五月下旬開學的可能性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