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訊 記者王俊報導:3月31日至4月1日,由深圳市衛計委指導、診鎖界主辦的中國兒科診所發展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行。多位兒科診所的行業實踐者現場分享「兒科到底該怎麼做、如何做,連鎖該如何發展、品牌該如何打造等熱點問題,《2018年中國兒科診所發展報告》在論壇上同時發布。
深圳鼓勵社會辦兒科醫院和診所
深圳衛計委醫政處處長李林現場解讀了深圳社會辦醫報告解讀。「深圳的社會辦醫起步較早,呈現出快速發展勢頭,但總體規模偏小,發展檔次和水平不高。」李林介紹,截至2017年,深圳社會辦醫醫療機構數量3000多家,其中醫院91家,門診部794家,診所2391家,醫務室272家。從2010年到2017年,深圳社會辦醫醫療機構的床位數量和醫師數量也在逐增加,其中床位由2010年的5000張增至2017年的7650張,執業醫師由6000多名增至10000多名。
具體到兒科方面,目前,深圳只有深圳市兒童醫院一家公立的三甲醫院,床位約1000張,加上社會辦醫,兒童床位共計約5000張,兒科醫生共計約2000名。與此同時,深圳每年的兒童服務人口約375萬,每年出生人口約20萬,深圳的兒童床位和兒科執業醫生嚴重不足。「深圳規劃建設兩家公立兒童醫院,分別是深圳市第二兒童醫院和第三兒童醫院。深圳同時出臺了諸多措施,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來深圳辦兒童醫院和兒童診所,歡迎全國各地的兒科醫生來深圳執業。」
民營兒科診所醫生招聘難
深圳市兒童醫院創院院長馮雷教授為論壇致辭:「送給大家三個字,第一是愛,第二是防,第三是新。」馮雷說,如果不熱愛兒童,不愛孩子、患兒,就不要當兒科醫生,愛心應該放在第一條;建議在做診所醫療的時候,不僅是開藥治病,還要教給孩子和家長們一些知識,讓他們回家後好好護理,從而不得病、少得病;「新」是創新,但目前民營診所、民營醫院的發展有諸多瓶頸。
馮雷以自己從深圳兒童醫院退休以後的經驗說道,雖然也有民營的醫院來請他,但他感受到民營診所和公立醫院並不在一個起跑線上。民營醫院很多要考慮到財力盈利以及醫生晉升難招人的問題等,目前晉升問題中級以下的已在逐步解決,但高級晉升問題仍有待解決。「美國兒科水平高的不在公立醫院,全是民營大學附屬醫院和民營兒童醫院,我們的民營醫院兒科醫生、兒科醫院、兒科診所的水平如何才能跟上國際標準?除了政策環境,建議兒科醫院、兒科診所的醫生要注意技術知識更新和學習,醫療人才的水平上去了,有了愛心運用新技術,患者才會願意來看病。」
深圳兒科診所市場非常大
診鎖界CEO高哲也在論壇上分享了診鎖界新型診所研究院對於目前中國私立兒科醫療機構的研究報告。據統計,中國目前的新型兒科診所數量非常少,大概只有150家,品牌很少,並且63%都是近3年成立的。另外據香港一家諮詢公司統計,中國的兒科醫療增長率非常高。「現在兒科醫療規模小、數量少、盈利能力較弱、延展性大、以醫生為主、連鎖形態剛剛開始形成,不過兒科辦醫已經從啞科變成豐富的兒童全科,將會隨著行業發展越來越豐富。」高哲說,目前主要的新型兒科診所裡仍以全科為主,兒童口腔發展較快,預計兒童口腔、兒童中醫今年開始將會加速「火」起來。
兒科診所地域分布方面,高哲介紹,北京的市場份額最大,深圳和廣州起步較晚但發展特別快,廣州的醫療資源雄厚很有潛力,深圳的市場非常大且空白,等待市場挖掘。
談到兒科醫生「荒」,高哲介紹,根據統計,最近3年兒科醫生見習醫師數量開始出現負增長,增長非常慢,同時執業醫師、助理執業醫師的增加速度下降很快。「雖然這兩年對兒童醫師的培養政策加大了很多,但是並沒有緩解當前兒科醫生缺乏的程度。如果要擴大兒科醫院,兒科診所最難最難的仍是兒科醫生,非常缺,兒科醫生的成長還需要相當長的一段過程,需要我們共同去克服。」
編輯: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