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蘇州市登山運動協會戶外運動愛好者急救知識與技能第73期培訓班在蘇州市紅十字會開班,本次公益培訓有45名運動愛好者和志願者參加,氛圍濃厚,反響強烈。
課前大家都認真觀看了紅十字會官網裡的教學視頻,課上兩位急救導師專業講解聲情並茂,演示操作標準規範,答疑解惑不厭其煩。學理論時同學們態度端正,認真聆聽,實操演練時互幫互學,一絲不苟,到了考核環節,入心入腦,緊張活潑,圓滿過關。
通過這次公益培訓收穫很大,感觸良多,細數如下:
一是人人學急救,急救為人人。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如何在遇到突發事件或意外傷害時,有效進行自救或互救,減輕痛苦、減少傷殘,為挽救生命爭取寶貴時間呢?在生命健康安全日益為社會重視的當下,普及急救知識,學習急救技能,既是為了他人,更是為了自己。我們不妨將急救教育視作一門必修課,多多接受急救培訓,讓猝不及防化為「防可勝防」。學習中一位男同胞恍然大悟,下期帶老婆來一起學,否則光我救她,到時誰救我啊?友情提示哈:最好一個家庭夫妻雙修,不給隔壁老王留機會……
二是急救既是技術活,也是力氣活。比如心肺復甦,要細分為七步:觀察環境―判斷意識―有無呼吸―有無脈搏―胸部按壓―打開氣道―人工呼吸。看老師做起來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感覺不過如此,可是輪到自己上手,則手忙腳亂,顧此失彼,引得同學們笑成一團。好不容易走上正軌,對成人採用30:2的比例即胸外按壓30次後連續吹氣2次,按壓幅度5-6cm,頻率為100-120次/分鐘,吹氣時每次送氣1-2秒鐘,間隔2秒再進行送氣,連續送氣2次後再進行30次胸外按壓,每5個循環後進行再次判斷。一頓操作猛如虎,汗滴禾下土,氣喘如牛,雙臂酸軟,才知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不假。老師說,病人沒醒過來,你繼續,等醒過來了你再來個擔架轉運……
三是急救既要爭分奪秒,還要心細如髮。心臟驟停10秒人會出險意識喪失,1分鐘會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鐘腦細胞會造成不可逆損傷,8分鐘腦死亡、植物人狀態,所以最佳搶救時間「黃金四分鐘」,不能猶豫或手足無措,要冷靜、麻利、專業、高效,與時間賽跑,必須爭分奪秒,這就要平時多練習,熟能生巧。院外急救還需要心細如髮,現場評估判斷傷情,本著先救命再治傷、先重傷後輕傷、先急救再送院的原則。還有就是急救不當,還可能造成二次傷害,這就要求我們不能濫竽充數,一知半解,盲目自信,還是要苦練專業,敬畏生命。
四是急救是公益,不能謀私利。公益姓「公」不姓「私」,不謀私利是從事公益事業的組織和個人的最根本底線。假使公益組織成為被人用作謀取一己之利的工具,那麼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價值,其個人也將被天理人情所不容。「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兒容易,一直做好事兒卻不容易。希望通過自己的愛心之舉,讓更多的人得到幫助,我們也能通過幫助別人獲得快樂。同時希望我們的舉動能感動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公益,生命至上,大愛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