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貓警長」又陷入了官司,一起由「黑貓警長」商標註冊引發的行政糾紛案近日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開庭審理。經典動畫人物「黑貓警長」,出自1984年播出的同名動畫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出品。
這起商標申請駁回覆審行政糾紛中,原告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2018年申請註冊 「黑貓警長」商標用於「戲劇製作、培訓」,原工商總局商標局審查認為該商標與已在類似服務上註冊的「黑貓警長」商標近似,原告申請覆審也被駁回,最後訴至法院。
「黑貓警長」非個例,近年上海美影廠涉訴近千,包括《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阿凡提的故事》等經典,遠超長春電影製片廠、上海電影製片廠、北京電影製片廠等同因集體生產而可能存在版權爭議的老牌,是後三者之和的百倍。
承載幾代人的童年回憶、肩負國產動畫希望的原創民族品牌、中國最知名的美術電影機構,如今從裡到外散發出一種異樣,人們不禁要問:曾被譽為動畫界「中國學派」的上海美影廠,怎麼了?
一
找媽媽的小蝌蚪、大鬧天宮的孫悟空、騎毛驢的阿凡提、救爺爺的葫蘆娃、抓一隻耳的黑貓警長、持寶蓮燈的沉香…都出自上海美影廠。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上海美影廠攥在手裡的本錢依然是從前的老作品,2006年至今備案了40部動畫電影,上映的只有17部,且不少是「炒冷飯」:08年《葫蘆兄弟》是86年同名電視系列片匯總而來,12年《大鬧天宮》則是老影片加3D效果重映。
老作品翻新可以,好萊塢的金剛狼、鋼鐵俠、美國隊長都是老的,照樣年年出新片賺錢。但上海美影廠的翻新不僅沒能傳承經典,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風格讓人大呼:毀童年毀IP。2018年的《阿凡提之奇緣歷險》打著木偶動畫的大旗,實際上人物形象都由三維建模完成,比照「1989年獲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動畫短片獎的《阿凡提的故事之神醫》,差別不言而喻。
二
2012年3D版《大鬧天宮》票房僅5100萬,與同年賀歲電影《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開心闖龍年》差距過億,更無法與《馬達加斯加》《冰川時代》等動輒票房數億的好萊塢動畫電影相比;2015年《黑貓警長》製作成本4000萬,票房6330萬…票房消極,市場不買單,吃老本效果不佳的上海美影廠開始變現「家底」,要在「網際網路+」時代分IP紅利的一杯羹:經營範圍上先後增加了批發、零售、設計、製作、服飾、日用百貨、玩具等周邊產品的業務,並註冊了968條商標信息,可謂「廣撒網」,淘寶上主打的《大鬧天宮》《天書奇譚》玩偶就是落地品,還原度不錯,但銷售額與IP大戶故宮月入5000萬相差甚遠。版權交易也是「變現」另一思路,比如漫畫主題咖啡館,與品牌聯名推出汽車車身、印花T恤等,那問題在哪呢?從作品來看,上海美影廠創作的市場定位以平面低齡動畫為主,但卻極少看到其爭取開發少兒作品中的知名IP。
比賺不到錢更讓人意外的是上海美影廠巨量官司纏身還「樂在其中」。在涉及的近千件法律訴訟案中,有與設計師搶「阿凡提」形象所有權,對舞臺劇、美術作品展或微信中出現的「黑貓警長」「孫悟空」「葫蘆娃」形象索賠,要求視頻播放網站下架未經授權的經典作品等。搶佔IP是當下文化產業的重要競爭手段,牽涉到版權、勞務紛爭並不鮮見,但上海美影廠以不超過10個經典動畫人物形象在文化產業訴訟量上做到了「首屈一指」,也是驚人。依法合理維護自身權益本無可厚非,但本末倒置、過度維權,如此「熱衷於」開庭,就有點掉價了。這難道是開拓創收渠道的一種嘗試與探索?在沒有好作品和市場認可度的前提下,上海美影廠的頻繁訴訟不免「碰瓷」之嫌,甚至與此前網絡上熱議的「視覺中國」維權營銷亂象異曲同工。
在動畫產業環境已發生巨變的當下,缺乏深耕動畫領域的意願、實力和耐力,不用好作品去夯實根基開拓市場助力國產動畫崛起,反而頻頻陷入版權泥沼,把大部分目光投在眼前——資源變現、打官司、賣周邊產品,這個承載著無數人童年美好回憶的老牌大廠在「吃老本」的路上是越走越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