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執業藥師複習,大部分考生跟小編一樣,都一致認為最艱難的部分就是藥學計算!!!
魯迅先生曾說: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頭疼的藥學計算」。今天,小編一口氣整理了如下內容,有公式、有例題!一起來看看!
表示藥物從體內消除的快慢,代謝快、排洩快的藥物,其t1/2小;代謝慢、排洩慢的藥物,其 t1/2大。
公式:t1/2=0.693/k
舉例:某藥按一級速率過程消除,消除速度常數K=0.095h-1,則該藥半衰期t1/2為
A.8.0h
B.7.3h
C.5.5h
D.4.0h
E.3.7h
答案:B
解析:t1/2=0.693/k,直接帶入數值計算,t1/2=0.693/0.095h-1=7.3h.
是體內藥量與血藥濃度間相互關係的一個比例常數,用「V」 表示。可以設想為體內的藥物按血漿濃度分布時,所需要體液的理論容積。
公式:V=X/C
式中,X 為體內藥物量,V 是表觀分布容積,C 是血藥濃度。
舉例:靜脈注射某藥,X0=60mg,若初始血藥濃度為15μg/ml,其表觀分布容積V是:
A.0.25L
B.2.5L
C.4L
D.15L
E.40L
答案:C
解析:V=X/C,直接帶入數值計算,V=60/15=4L.
靜滴時,血藥濃度趨近於一個恆定水平,體內藥物的消除速度等於藥物的輸入速度。用 Css表示。
公式:Css=k0/kV
在靜脈滴注之初,血藥濃度距穩態濃度的差距很大,藥物的半衰期如大於0.5小時,剛達穩態的95%,就需要2.16小時以上。為此,在滴注開始時,需要靜注一個負荷劑量,使血藥濃度迅速達到或接近 Css,繼之以靜脈滴注來維持該濃度。負荷劑量亦稱為首劑量。
公式:X0=CssV
舉例:注射用美洛西林/舒巴坦、規格1.25(美洛西林1.0g,舒巴坦0.25g)。成人靜脈符合單室模型。美洛西林表觀分布容積V=0.5L/Kg.體重60Kg患者用此藥進行呼吸系統感染治療,希望美洛西林/舒巴坦可達到0.1g/L,需給美洛西林/舒巴坦的負荷劑量為A.1.25g(1瓶)
B.2.5g(2瓶)
C.3.75g(3瓶)
D.5.0g(4瓶)
E.6.25g(5瓶)
答案:C
解析:負荷劑量
X0=CssV=0.1g/L×0.5L/Kg×60Kg=3.0g.
3×1.25=3.75g.
是指藥物被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的速度與程度。血藥濃度法是生物利用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受試者分別給予試驗製劑與參比製劑後,測定血藥濃度,估算生物利用度。也就是試驗製劑(T) 與參比製劑(R)的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的面積的比率稱相對生物利用度。參比製劑是靜脈注射劑時,則得到的比率稱絕對生物利用度,因靜脈注射給藥藥物全部進入血液循環。
相對生物利用度:
公式:F=AUCT/AUCR×100%
絕對生物利用度:
公式:F=AUCT/AUCiv×100%
例題:對洛美沙星進行人體生物利用度研究,採用靜脈注射與口服給藥方式,給藥劑量均為400mg,靜脈注射和口服給藥的AUC分別為40ug.h/ml和36ug.h/ml.基於上述信息分析,洛美沙星生物利用度計算正確的是
A.相對生物利用度為55%
B.絕對生物利用度為55%
C.相對生物利用度為90%
D.絕對生物利用度為90%
E.絕對生物利用度為50%
答案:D
解析:當參比製劑是靜脈注射劑時,則得到的比率稱絕對生物利用度,因靜脈注射給藥藥物全部進入血液循環。絕對生物利用度36/40×100%=90%
清除率是單位時間從體內塗除的含藥血漿體積,又稱為體內總清除率,清除率常用「Cl」表示。Cl是表示從血液或血漿中清除藥物的速率或效率的藥動學參數,單位用「體積/時間」表示,主要體現藥物消除的快慢。
公式:Cl=kV
例題:某藥物的生物半衰期是6.93h,表觀分布容積是100L,該藥物有較強的首過效應,其體內消除包括肝代謝和腎排洩,其中腎排洩佔總消除單20%.靜脈注射該藥200mg的AUC是20μg.h/ml,將其製備成片劑用於口服,給藥1000mg後的AUC為10μg.h/ml.該藥物的肝清除率:
A.2L/h
B.6.93L/h
C.8L/h
D.10L/h
E.55.4L/h
答案:C
解析:t1/2=0.693/k,得出k=0.1,清除率Cl=kV=0.1×100=10L/h,因該藥物有較強的首過效應,其體內消除包括肝代謝和腎排洩,其中腎排洩佔總消除單20%.故肝清除率佔80%.
肝清除率=10×80%=8L/h.
在藥品標識的劑量單位表示上,主要可進行換算的有重量單位有5級及容量單位有3級。
重量單位五級
千克(kg)、克(g)、毫克(mg)、微克(μg)和納克(ng)
容量單位三級
升(L)、毫升(ml)、微升(μl)
1.在服藥前宜教會患者如何計算劑量
例題1:
紅黴素腸溶膠囊1次口服0.25g或0.5g,標識的每粒的規格是250mg.
按其之間的關係換算即:250mg=0.25g、500mg=0.5g,因此可服1片或2片。
例題2:
維生素B12注射劑每次肌內注射50~200μg,每支規格標識為0.1mg.
依據換算即0.1mg=100μg,因此可給予0.05~0.2mg,即注射1/2-2支。
2.藥物的總量計算其某一組分的量
例題1:1500ml的生理鹽水中含Na+多少克?
1500ml生理鹽水中含氯化鈉的量=0.9%×1500=13.5g
氯化鈉的分子量=58.45
鈉的分子量=23
Na+的含量=13.5g×23/58.45=5.31g
例題2:多少毫克的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與1mg的去甲腎上腺素相當?
去甲腎上腺素分子量169.18,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分子量337.28重酒石酸去甲腎上腺素的量=1mg×337.28/169.18=2mg
重量比重量百分濃度:係指100g溶液中所含溶質的克數,以符號%(g/g)表示。
重量比重量百分濃度=溶質重量g/溶液重量g×100%
重量比體積百分濃度:係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質的克數,以符號%(g/ml)表示。
重量比體積百分濃度=溶質重量g/溶液體積ml×100%
體積比體積百分濃度:係指100ml溶液中所含溶液的毫升數,以符號%(ml/ml)表示
體積比體積百分濃度=溶質體積ml/溶液體積ml×100%
公式:C濃×V濃 = C稀×V稀
例題:若需用70%乙醇1000ml,現有95%乙醇,應如何配製?
需用95%乙醇的體積=70%×1000/95%=736.8ml
即:配製70%乙醇1000ml,需取95%乙醇736.8ml,加水稀釋至1000ml.
註:2008-2010基本都有考
可應用交叉法計算(略)
例題:治療需用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現僅有50%和5%濃度的葡萄糖注射液,問如何配製?
設:需50%葡萄糖注射液Xml,則需5%葡萄糖注射液(1000-X)ml。得公式:50%X+ 5% x(1000-X)=10%×1000計算得:X=111ml(1000-111)m1=889ml即:配製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需取50%葡萄糖注射液111ml,5%葡萄糖注射液889ml.
正常人血漿總滲透濃度為298mmol/L
滲透濃度在280~310mmol/L為等滲溶液
滲透濃度小於280mmol/L為低滲溶液藥圈
滲透濃度大於310mmol/L為高滲溶液
一般情況下,血漿或淚液的冰點值為-0.52℃,根據物理化學原理,任何溶液其冰點降到-0.52℃,即與血漿或淚液等滲。
當某藥的1%溶液的冰點下降值已知時,配置該藥等滲溶液,配製等滲溶液所需藥量可按下式計算:
公式:W = 0.52×V/(100×b)
其中,V為需配製等滲溶液的體積,b為該藥的1%冰點下降值,W為所需加入的藥量。
當某藥溶液是低滲時,需要加入其他藥物調節為等滲,可按下式計算:
公式:W=(0.52-b×c)×V/(100×b')
其中,W為需添加的其他藥物的量,b為主藥的1%冰點下降值,C為主藥百分濃度,V為所配製溶液的體積, b'為所添加藥物的1%冰點下降值。
舉例:配置1%鹽酸地卡因注射液100mL等滲溶液,需要加入多少氯化鈉?
查表:鹽酸地卡因的b值為0.109,0.9%氯化鈉溶液的b1值為0.578.
W=(0.52-0.109×1)×100/(100×0.578)=0.711g
指與1g的藥物成等滲的氯化鈉質量。
如硼酸的氯化鈉等滲當量為0.47,即1g硼酸與0.47g氯化鈉可產生相等的滲透壓。
配置的等滲溶液所需的藥物可按下式計算
公式:W = 0.9% × V/E
其中,W為配製等滲溶液所需加入的藥量,V為所配製溶液的體積,E為1g藥物的氯化鈉等滲當量。
等滲調節劑的用量可用下式計算:
公式:W=(0.9-C×E)×(V/100)
W為配製等滲溶液需加入的氯化鈉的量(g),V為溶液的體積(ml),E為1g藥物的氯化鈉等滲當量,C為溶液中藥物的百分濃度
舉例:配置1%鹽酸地卡因注射液500mL等滲溶液,需要加入多少氯化鈉?
鹽酸地卡因的氯化鈉等滲當量為0.21
W=(0.9-1×0.21)×(500/100)=3.45g.
理論效價:係指抗生素純品的質量與效價單位的折算比率,多以其有效部分的1μg作為1IU(國際單位)。
舉例:鏈黴素、土黴素、紅黴素等以純游離鹼1μg作為1IU.少數抗生素則以其某一特定1μg的鹽或一定重量作為1IU,如青黴素G鈉鹽以0.6μg為1IU;青黴素G鉀鹽以0.6329μg為1IU;鹽酸四環素和硫酸依替米星以1μg為1IU.
原料含量的標示是指抗生素原料在實際生產中混有極少的但質量標準許可的雜質,不可能為純品。
舉例:乳糖酸紅黴素的理論效價是1mg為 672IU,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1mg效價不得少於610IU,所以產品的效價在610-672IU之間,具體效價需在標籤上註明,並在調配中進行換算。
維生素A的計量常以視黃醇當量(RE)表示,每1U維生素A相當於RE0.344μg.
即:維生素A:1U=0.3RE
維生素D:每40000U=1mg.
維生素E:以生育酚當量來表示。維生素E 1U相當於:1mg dl-α生育酚醯醋酸,相當於0.7mg dl-α生育酚,相當於0.8mg d-α生育酚醯醋酸。
腸外營養:是指營養物從腸外,如靜脈、肌肉、皮下、腹腔內等途徑供給,其中以靜脈為主要途徑,故腸外營養亦可狹義地稱為靜脈營養。
腸外營養物質的組成:主要為糖、脂肪、胺基酸、電解質、維生素、微量元素。
因患者及疾病狀態不同而不同,一般成人熱量需求為24~32 kcal/kg·d,應根據患者的體重計算營養配方。
葡萄糖、脂肪、胺基酸與熱量
1g葡萄糖提供4kcal熱量,1g脂肪提供9kcal熱量,1g氮提供4kcal熱量。
糖、脂肪、胺基酸配比
a.熱氮比:
熱量和氮之比一般為150kcal:1gN;
當創傷應激嚴重時,應增加氮的供給,甚至可將熱氮比調整為100kcal:1gN以滿足代謝支持的需要。
b.糖脂比:
一般情況下,70%的NPC由葡萄糖提供,而30%由脂肪乳劑提供。
當創傷等應激時,可適當增加脂肪乳劑的供給而相對減少葡萄糖的用量,兩者可提供能量各佔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