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2月26日電26日一早,沈佳寅早早來到了她工作的月子會所。「想幹我們這一行,周末就不可能有休息」。3年前,看中了月子行業的良好前景,沈佳寅從工作了8年的公立醫院護士崗位上辭職,投身到這一行中。現在她供職於一家蘇州的新型月子會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二孩政策」的推行,「月子會所」這一概念正由陌生變得為大眾所熟知。在經濟較為發達長三角地區,一些新型的月子會所頗受追捧。動輒七八萬,甚至上十萬的「月子套餐」需要提前幾個月預定
一名新生兒正在護士的陪同下,在月子會所的泳池中戲水。
沈佳寅工作的會所設施精良。走道上每隔幾步就設置了一臺進口空氣淨化器;育嬰套房內設恆溫恆溼系統、水源過濾器、防蟎床墊等;獨立育嬰室的天花板上遍布攝像頭,方便父母遠程監控孩子狀況。此外還有針對產婦的產後調理和美容美顏項目,「讓人覺得生孩子是新生活的開始,而不是一種負擔」。
「新型」不光體現在設施上。「坐月子是老傳統,在新時代要有新發展」,沈佳寅介紹道。「像以前坐月子提倡28天不洗澡,天天坐著、捂著,現在都不提倡了。我們要讓媽媽長期不洗澡,醫生會把店砸了。以前說要用艾草洗澡,現在也不建議,因為艾草過量會中毒」。全樓還覆蓋了無線網絡信號(WiFi),完全不在意「輻射影響胎兒」的坊間流言。
這樣的一所月子會所,服務均價在15萬8千元左右。沈佳寅表示,「開業半年就滿房了,現在要提前4個月預訂」。
28歲的李億剛剛生完二胎,正在一家這樣的月子會所裡調養。「選了8萬9千元的套餐,當時家裡嫌貴,現在都覺得很值」。在李億看來,「專業性」是月子會所的一大優勢。「第一胎是在家做的月子,花了1萬多請了個月嫂。雖然照顧得比較周道,但都是憑經驗,一些做法也不夠專業。」
把孩子交給專業的月子機構,除了服務專業,無形中還避免了家裡兩代人育兒觀念的衝突,「不用天天捂著不能動,不用『戒網』。有什麼不滿意的不用吵架,直接投訴就好」。現在李億一邊接受產後的身材調理課程,一邊和會所裡其他媽媽交流育兒心得,「快要『樂不思家』了」。
新寰亞蘇州母嬰護理服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海燕在上海、蘇州、南京有3家月子會所。她預計,今年蘇州將有6萬多名新生兒降生,「假定有10%會選擇新型高端的月子會所,那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但她坦言,目前這個市場仍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入行門檻低、總體服務欠專業、缺乏監管部門。「很多會所為了節約成本開在連鎖快捷酒店裡,靠僱傭月嫂、訂外賣盒飯運作。有的會所不專業,導致嬰兒嗆奶致死」。
近期,中國婦幼保健協會產後康復委員會剛剛召開會議探討月子行業的發展方向。作為理事之一,張海燕透露,目前產後康復委員會已經開始對月子會所進行詳細的等級評審,以期在行業內樹立標杆形成優勝劣汰。此外,委員會正與國家衛計委溝通,計劃在符合條件的月子會所中設立診所,推動這一行業向更加專業化、健康化方向發展。